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生活老师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寄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但他们的工作现状却令人担忧,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好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先决条件,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生活老师的困难处境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 问题 解决对策
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如何办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想要办成一批高质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活老师。
生活老师是寄宿生在学校里的父母,他们照顾、管理、关心寄宿生的饮食起居、课余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现在很多寄宿生,特别是农村的寄宿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亲情的缺失、道德的冷漠、心理的不平衡让生活老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他们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疏导员等角色。尤其现在寄宿学生们待在学校的时间大大超过他们待在家里的时间,所以生活老师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作用不能被忽视,要实现寄宿制学校良性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生活老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
现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我参与了重庆留守儿童4 1培养模式的推广实验,亲身参与到某所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该校生活老师工作量极大,172个寄宿生只配有2名生活老师,每人要负责86个小学生。而且生活老师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在随后的调研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很普遍。我根据调研情况,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主要问题作了如下总结。
1.生活老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生活老师是除了老师外和寄宿学生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学校员工,是小学生成长的直接见证者和纠偏者,应竭尽所能帮助寄宿学生们合理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但他们的专业素质让人担忧。在我走访的小学生活老师中67%学历为初中,高中学历的只占22%,小学学历占了8%,大专学历的仅1人。这些生活老师有的是在编退休教师,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学校老师的亲戚,还有个别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由学校老师轮班管理寄宿学生。他们更多的是用耐心和爱心来协助自己完成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的,但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以及有效管理学生的技巧,一些人直接采取叫骂或者暴力行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是极其不可取的。
2.生活老师工作压力与待遇不成正比。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早上七点起就要安排学生们洗漱叠被吃饭,因为是小学,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学会生活自理,他们的服装或者被子不得不让生活老师重新整理或者返工。下午六点到八点要监督学生学习,时不时还要充当代理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中的难题。晚上八点半学生们就寝后生活老师们还要巡寝,保证学生安全、安静地睡觉。有的学生晚上睡觉爱乱踢被子,生活老师还要起夜帮这些孩子们掖好被子以防生病。如果碰上有学生不舒服的,那么生活老师还要一夜不眠地陪在他们身边。而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却不完全成正比,生活老师没有学校编制,工资一般和学校协商。现在受一费制限制,学校能够自行处理的资金有限,因此生活老师的工资可以用微薄来形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让他们无私奉献。
3.生活老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在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偏远闭塞、交通不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何况专门的生活老师了,往往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兼任生活老师,他们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但是却得不到任何的额外补贴。调查发现,有74%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要大很多,36%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要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低。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任务的繁重和待遇的低下,让他们迫不得已地选择其他工作岗位,这使得生活老师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中。
4.学校不重视生活老师的工作,缺乏入职标准和工作考核机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对生活老师有个普遍看法,那就是“管学生生活的老师”,认为他们的任务无非是照看好孩子睡觉,关好门窗,等等,不明白生活老师真正的职责范围所在。他们不明白长期远离父母的照顾,在学校里求学的孩子一旦有了心理上的困扰是要由生活教师及时发现、先期及时排解的。单纯地看管孩子的“生活教师”是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洞察孩子的近期动向的,也很难承担起及时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反映情况共同实施教育任务的。
很多寄宿制学校对于生活老师的入职和工作情况没有认真对待,没有严谨的入职标准和有效的考评措施。大部分寄宿制学校只以所有寄宿生是不是按时就餐、就寝,有没有突发安全事件等来考核生活老师的工作,而很少细致地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和道德品行等。寄宿制学校要有规范的入职条款和有效的考评措施,不能随便在教职工亲属或者学校附近的非农事主力的农民中挑选生活老师。
二、解决对策
以上生活老师的问题,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隐患重重。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放心之地,成为孩子们更加安全健康充实的校园,改善生活老师的境遇是关键一举。
首先,为在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提供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教师培训的意义毋须赘述,但现在教师培训在许多农村地区沦为形式,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掏钱学习,这给本就不宽裕的老师们带来了困扰,特别是工作动力不足的生活老师们。因此国家应该免费让生活老师们在上岗前接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的培训,让他们能更科学更合理地管理和照顾那些寄宿生。同时注重在职期间与其他优秀的寄宿制学校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等。
其次,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政策,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岗位纳入编制,让他们的权益有更好的保障。国家和下级政府部门应该在分配农村教师编制的时候划定出生活教师编制的数量,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可以享受到的政策服务。同时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工作的强度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以增加其工作积极性。这样生活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就能全心全意地为寄宿学生服务。
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政策保证一批较高学历的大学生能投身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让他们发光发热。如免费师范生们在回乡就业时可以进入某些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或者给那些农村学校的生活老师们做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一批高学历的生活老师是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走向正规化、管理化的前提,他们可以注入新鲜的管理思想等。这既能补充农村生活老师的数量、保证生活老师队伍的稳定,又有利于生活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后,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生活老师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严格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聘用标准和考核标准。要进行公开透明的招聘,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徇私腐败现象的产生。在决定是否能胜任生活老师一职时,对于应征者的道德品行一定要特别关注,最好先做群众调查等。而对于生活老师工作的考核也应该由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构成,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了解生活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4.
[2]李冬梅.探究生活教师的职业生涯[J].中国教师,2006.
[3]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 问题 解决对策
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如何办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想要办成一批高质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生活老师。
生活老师是寄宿生在学校里的父母,他们照顾、管理、关心寄宿生的饮食起居、课余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现在很多寄宿生,特别是农村的寄宿生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亲情的缺失、道德的冷漠、心理的不平衡让生活老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他们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疏导员等角色。尤其现在寄宿学生们待在学校的时间大大超过他们待在家里的时间,所以生活老师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作用不能被忽视,要实现寄宿制学校良性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生活老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
现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我参与了重庆留守儿童4 1培养模式的推广实验,亲身参与到某所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该校生活老师工作量极大,172个寄宿生只配有2名生活老师,每人要负责86个小学生。而且生活老师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在随后的调研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很普遍。我根据调研情况,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主要问题作了如下总结。
1.生活老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生活老师是除了老师外和寄宿学生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学校员工,是小学生成长的直接见证者和纠偏者,应竭尽所能帮助寄宿学生们合理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但他们的专业素质让人担忧。在我走访的小学生活老师中67%学历为初中,高中学历的只占22%,小学学历占了8%,大专学历的仅1人。这些生活老师有的是在编退休教师,有的是普通农民,有的是学校老师的亲戚,还有个别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由学校老师轮班管理寄宿学生。他们更多的是用耐心和爱心来协助自己完成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的,但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以及有效管理学生的技巧,一些人直接采取叫骂或者暴力行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是极其不可取的。
2.生活老师工作压力与待遇不成正比。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的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早上七点起就要安排学生们洗漱叠被吃饭,因为是小学,很多学生还没有完全学会生活自理,他们的服装或者被子不得不让生活老师重新整理或者返工。下午六点到八点要监督学生学习,时不时还要充当代理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作业中的难题。晚上八点半学生们就寝后生活老师们还要巡寝,保证学生安全、安静地睡觉。有的学生晚上睡觉爱乱踢被子,生活老师还要起夜帮这些孩子们掖好被子以防生病。如果碰上有学生不舒服的,那么生活老师还要一夜不眠地陪在他们身边。而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却不完全成正比,生活老师没有学校编制,工资一般和学校协商。现在受一费制限制,学校能够自行处理的资金有限,因此生活老师的工资可以用微薄来形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让他们无私奉献。
3.生活老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在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偏远闭塞、交通不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何况专门的生活老师了,往往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兼任生活老师,他们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但是却得不到任何的额外补贴。调查发现,有74%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要大很多,36%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要比非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低。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任务的繁重和待遇的低下,让他们迫不得已地选择其他工作岗位,这使得生活老师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中。
4.学校不重视生活老师的工作,缺乏入职标准和工作考核机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对生活老师有个普遍看法,那就是“管学生生活的老师”,认为他们的任务无非是照看好孩子睡觉,关好门窗,等等,不明白生活老师真正的职责范围所在。他们不明白长期远离父母的照顾,在学校里求学的孩子一旦有了心理上的困扰是要由生活教师及时发现、先期及时排解的。单纯地看管孩子的“生活教师”是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洞察孩子的近期动向的,也很难承担起及时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反映情况共同实施教育任务的。
很多寄宿制学校对于生活老师的入职和工作情况没有认真对待,没有严谨的入职标准和有效的考评措施。大部分寄宿制学校只以所有寄宿生是不是按时就餐、就寝,有没有突发安全事件等来考核生活老师的工作,而很少细致地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和道德品行等。寄宿制学校要有规范的入职条款和有效的考评措施,不能随便在教职工亲属或者学校附近的非农事主力的农民中挑选生活老师。
二、解决对策
以上生活老师的问题,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隐患重重。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放心之地,成为孩子们更加安全健康充实的校园,改善生活老师的境遇是关键一举。
首先,为在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提供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教师培训的意义毋须赘述,但现在教师培训在许多农村地区沦为形式,更多的是教师自己掏钱学习,这给本就不宽裕的老师们带来了困扰,特别是工作动力不足的生活老师们。因此国家应该免费让生活老师们在上岗前接受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保健学的培训,让他们能更科学更合理地管理和照顾那些寄宿生。同时注重在职期间与其他优秀的寄宿制学校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等。
其次,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政策,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岗位纳入编制,让他们的权益有更好的保障。国家和下级政府部门应该在分配农村教师编制的时候划定出生活教师编制的数量,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可以享受到的政策服务。同时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工作的强度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以增加其工作积极性。这样生活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就能全心全意地为寄宿学生服务。
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政策保证一批较高学历的大学生能投身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让他们发光发热。如免费师范生们在回乡就业时可以进入某些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或者给那些农村学校的生活老师们做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一批高学历的生活老师是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走向正规化、管理化的前提,他们可以注入新鲜的管理思想等。这既能补充农村生活老师的数量、保证生活老师队伍的稳定,又有利于生活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后,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生活老师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严格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聘用标准和考核标准。要进行公开透明的招聘,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徇私腐败现象的产生。在决定是否能胜任生活老师一职时,对于应征者的道德品行一定要特别关注,最好先做群众调查等。而对于生活老师工作的考核也应该由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及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构成,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了解生活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4.
[2]李冬梅.探究生活教师的职业生涯[J].中国教师,2006.
[3]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