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十年代后中国易性叙事小说的叙事策略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中国传统文学叙事手法,易性叙事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是一种从异性身份、异性心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法。易性叙事策略通过作者身份转换,走入异性人物内心,揭开表面迷雾,阐述内心本质和真相。通过异性角度揣摩心理,能够以冷静客观的角度娓娓道来。在易性叙事的创作主体中,第一人称可以是男性或者女性,通过和自身相反的性别来展现情感心理。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易性叙事小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作者的文笔描述离不开特定时代现状,在个体情感体验与性别传统观念里进行有张力的拉扯,通过多种视角、角色互换等,透过主人公易性的后叙事视角,以主人公的生活轨迹讲述当下背景里爱情与生活,求生与挣扎,现实与梦魇等。本文将详细讲述关于九十年代后中国易性叙事小说的叙事策略的特点、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九十年代后;易性叙事小说;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27-0036-02
  20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易性叙事小说的叙事策略,其首要的写作手法是通过易性对换主人公身份,通过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手法表达出主人公在精神困境与生活困境中的苦苦求生。作者在易性过程中以冷静客观的角度描绘出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在男性主人公视角中,女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丰满了主人公形象,在大量细节化的书写中,凸显出男性在父系传统社会看似强悍、无所不能的表面形象中,实际内心所映射出来胆小虚伪、浮夸妥协的灵魂。而在女性主人公视角中,男作者以易性角度换位思考,表达出在传统封建社会思想的磋磨下,女性过于依赖男性生存,无法挣脱枷锁,抑或是迷乱在梦幻浪漫的幻镜中,不愿意面对现实。第三人称的叙事策略犹如幽灵一般贯穿在文章的整体线索中,通多更多角度来进行心理剖析,外部观察,以形成新的突破。
  关于易性叙事策略,相比起第三人称写作手法,第一人称表述出来的文字更细腻,更贴近主角心理,作者通过经验化写作,由表及里地深入探索人物的经历,通过易性叙事解构手法释放出传统社会背景下男男女女的困兽心理,通过超性别角度揭开表层迷雾,直击要害,表达出九零年代对当时社会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刻思考。
  一、易性叙事小说的特点
  (一)进行角色互换
  在易性叙事小说的特点中,最明显的特征则是通过角色互换来表达性别话语权利。作者在角色互换后,以自身代入感和核心思想来整合全文,以细腻的手法描述出主人公的心理特点,以细致入微的视角表达出每个生命的独特体验。角色互换更有助于叙事手法的饱满和人物丰满立体。
  (二)抓住时代背景
  在易性叙事小说中,紧紧抓住仍受封建常用思想影响的时代背景。在时代文学作品中,往往是悲剧更加震撼人心,因此作者通过角色互换来深入描绘封建社会中的悲剧,以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行情感表达。在时代背景中,易性叙事的特色手法完美诠释了异性心理,以倾诉苦难的方式表达出情感核心。
  二、易性叙事小说形成的时代背景
  在易性叙事小说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大部分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带来的潜移默化影响,深入每一个角色的骨子里。在作者的笔触下,贴近人物内心,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展现出时代背景洪流下,角色对命运随波逐流的无奈,无法掌控命运,对未来的惶恐,封建思想的毒瘤荼毒,作者运用易性叙事策略手法来揭开血淋淋的现实,以批判和警醒的言论,振聋发聩。
  三、易性叙事小说对传统思想的实际作用
  从异性叙事小说的阐述角度中,由于过于细腻手法以及极强的代入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在传统封建社会中的种种无奈。在传统封建思想下,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直从古至今延续,甚至在现代也无法彻底根除,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会造成多么大悲剧。易性叙事小说通过对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让人们自省,意识到若要摆脱困境,唯有经济上自立,婚姻上自主。
  通过易性叙事小说叙事策略,可以发现文本书写对象因为群体思想落后,导致只有极少数人清醒。易性叙事小说让每个人看到了性别对立后各自的无奈,从根本上可以说,是时代的落后思想导致的一场盛大悲剧。
  四、九十年代后中国易性叙事小说的叙事策略
  (一)男作家以女性之心表达同情和劝诫
  渗入异性心理来表达心声,以男女性别互换的方式来表达话语,追求两性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这是作家运用易性叙事手法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熏染”,男女作家的作品在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易性叙事时表现出来的特点又不一样。男性作家作品主要是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表以同情,对传统礼制对女性的桎梏以及对女性造成的不幸进行严厉批判,并对女性进行相应规劝。女性作家作品主要是对传统礼制规约下的男性心理进行透彻地揭示,她们注重从人性角度出发来表达性别话语,追求沟通以及交流。人类进入父系社会至今,在受到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影响下,女性长期以来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这一事实是不置可否的,女性悲剧事件是社会中常见事件,因此,出现男性作家运用第一人称易性叙事方式来表达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对女性的规劝的主题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贾平凹的《极花》就是典型代表。
  (二)女作家还原真实心理,揭露男性特点
  女性作家运用第一人称易性叙事方式来进行叙事时,用客观冷静的手法揭发处于传统礼制规范下的男性道貌岸然的面纱,将男性的怯懦、自私等真实面目真实无疑地展露出来。
  铁凝的作品《对面》对“我”为了逃避肖禾的追击而来到了南门市,躲在暗处偷窥游泳馆中的男教练与女教练的恋爱动态,引发了“我”的嫉妒心理,从而采用强烈的声响以及光线来刺激他们并导致二人死亡的事件进行重点描述。在偷窥“对面”一男一女恋爱行为的过程中,对“我”以及分别代表金钱、性欲、权利、婚姻以及浪漫的五个女子的爱恨交织进行展开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作品通过“我”来分析、展露男性的丑陋、复杂心态,通过描写“对面”将人性矛盾立体化地呈现了出来,并表现了人们真实面对事件时是充满悖论的,人们在内心深处渴望直面事实但却不敢行动。作者运用第一人称易性叙事方式将男性复杂情感、復杂心理生动地展露出来。“我”在面对肖禾时,积极主动地将“我”的性欲展露出来,却以欲语还休、欲拒还迎、模棱两可的态度来对待肖禾,总体来说对肖禾的恶劣态度多于迎合态度;积极接受峡谷女对“我”的追求、示爱,但是却不甘沦为道具,在适当时机对峡谷女进行报复;毫不拒绝表妹赠予给“我”的金钱;却转身就将表妹给予的金钱赠送给了心仪的尹金凤;假仁假义地接受林林的好,却不向林林说出真实想法;运用强光与巨大的声响来攻击“对面”,导致游泳馆中一男一女死亡,却寻找借口逃脱责任。铁凝通过对“我”的深刻刻画,将男性丑陋、复杂、虚伪的心理生动形象地展露了出来。铁凝通过冷静客观的第一人称易性叙事方式披露了“我”复杂、虚伪的内心世界,而“我”的这种自私狭隘以及逃脱责任的做法正是对社会中男性形象的典型写照。   (三)知识分子话语的表达
  作家们第一人称易性叙事作品来表达知识分子话语,例如,贾平凹的《土门》。该作品通过知识青年女性对社会巨大变化的细致观察,同时又试图用梅梅的口吻来叙述故事,但是梅梅的身份、文化以及年龄等是达不到隐含作者的要求以及水平的,所以在很多时候隐含作者都站出来代替梅梅表达看法,这自然而然就使人物形象得以拔高,梅梅就成了隐含作者话语的传达者。梅梅作为一个女孩却喜欢吸烟,且有五年烟龄,她酷爱明清时期的家具,喜欢学习古代汉语,对城市生活也较为喜欢,这些与众不同的特征似乎使她显得格格不入,与一般乡村知识女性具有很大差异性,作者就通过描写梅梅的这一特性来传达隐含作者的思想。所以,《土门》的第一人称易性叙事方式实际上是利用梅梅的口吻来表达隐含作者的心声、思想,借助女性之口来表达男性的呼声罢了。作品中“我”也就是梅梅的语言、思想以及行为等是严重不符合其文化水平、身份以及年龄的,这与读者的审美心理以及审美期待有较大出入的。如若将作品中的女性知识青年换成中年男性知识青年,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吻合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也能够使读者的审美心理与其相吻合。
  (四)借助异性口吻来表达某种感情
  易性叙事方式的作品会借助异性口吻来传达某种情感,且可以在第三人称易性叙事方式中找到影子。这些易性叙事方式作品根据能否置换性别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作品主人公能够从“女人”转变成“人”;另一类作品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特别鲜明,但却无法置换其性别。由于这两类作品都需要作家发挥极大的易性想象力,因此属于此两类的作品的叙事性特征更加突出。例如王安忆的作品《香港的情与爱》借助老魏在工作之余渴望异性爱情与温馨家庭的故事来表现男性也有居家型的特征。虽然第三人称易性叙事方式具有多种特征,但是各作家创作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借助异性口吻来传达某种情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九十年代后中国易性叙事小说的叙事策略,作者通过身份转换、借异性之口描绘出细腻心理,无论是以男性角度,还是女性角度,可以看出在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下,每个人的挣扎无奈,该叙事手法对于两性沟通有极好的作用,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对个人,对社会进行思考批判,阐述时代背景下的真实人生。
  参考文献:
  [1]牛学智.当前长篇小说与现代性叙事的距离[J].小说评论,2020,(03):12-19.
  [2]朱菊香.从《土门》到《极花》——论贾平凹的第
  一人称易性叙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45-49.
  [3]朱菊香.论戴来小说的易性叙事[J].新乡学院学报,2019,36(05):31-34.
  [4]王金勝,张爱玲.新体小说:莫言的“诗”性叙事[J].东方论坛,2019,(02):15-27.
  作者简介:
  程艳萍,女,汉族,安徽淮南人,研究生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小说研究与创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先秦时代,《诗经》中的梅花已经有了后世文化意义的雏形,经过数朝诗人不断地吸收、扩充、改造,元代梅花意向的文学内涵已发展至较为完备的状态,元代诗人们在诗经时代遗产的基础上自出机杼,演出元时咏梅文学的一代清音。  【关键词】梅花;《诗经》;元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10-02  《诗经》305篇诗
期刊
【摘要】《暂坐》是贾平凹创作的第二部都市题材的小说,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群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性人物,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自己难以跨越的障碍,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展现了女性在都市中的存在性困境。在某种意义上,贾平凹借《暂坐》这部小说试图去挖掘人的某种存在性困境。  【关键词】《暂坐》;存在主义;存在性困境;表现;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人间乐》是讲述落魄书生许绣虎与鸿胪寺少卿之女居掌珠之间爱情的才子佳人小说,它虽然不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也是反映现实的佳作之一。《人间乐》通过对才美结合、功成名就以及辞官归隐等乐事的描述,表现作者天花藏主人对于理想的科举之路的渴望、对科举黑暗的讽刺以及隐逸情怀的追求,像当时的落第文人一样在残酷的现实中通过小说寻求安慰。作者将自己的理想抱负放到小说人物的身上,在小说中创造
期刊
【摘要】当下应用文写作仍然面临“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的矛盾,在主题表达、行文逻辑、写作对象、内容布局等方面问题重重。刘勰《文心雕龙》中丰富的应用写作理论,对应用文写作突围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而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专门分析和阐释应用文写作方法的文章,更使这种引导意义明晰而且深刻。《文心雕龙·奏启》篇指出 :“夫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形式上“辨析疏通,明白晓畅”,内容上“古今
期刊
【摘要】法兰奇以帕梅拉案为蓝本撰《午夜北平》,既还原了案情真相,也对20世纪30年代北平城内的紧张气氛和生活情状进行披露。其笔法暗合了近年来叙事复兴之潮流,其撰述具有社会史研究之特点。法兰奇所描绘的北平突破了多数文人学者的文化古城之北平的印象,展现了压抑时局下非常态的社会生活,为认识北平与近代中国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北平;帕梅拉案;社会史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拇指铐》是莫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叫阿义的八岁男孩为身患重病的母亲抓药,却在买药的过程中莫名遭受拇指铐的折磨,在一众看客的围观但并未施予有效救助下,逐渐绝望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将莫言在《拇指铐》中的看客书写与鲁迅笔下的看客批判相联系,从买药救亲的故事情节设置、主人公阿义生存困境的描写、具有鲁迅文学符码的人物名称三个方面,论述莫言对鲁迅文学中国民性批判这一主题的有意识继承。 
期刊
【摘要】讽刺文学是西方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表现人物思想情感、文章主要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格列夫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格列夫游览四个国家(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经历,对当时英国议会中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辛辣的嘲讽与批判;同时它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顽强
期刊
【摘要】作为九十年代的先锋派代表作家,陈染在“个性化”的浪潮中独树一帜。陈染站在女性的绝对化视角,对女性的处境及心理状态作极致敏感的展示和细腻情感的抒发。她笔下的角色大多是具有个体觉醒的独立女性。她们往往具有清醒的认识,却忧郁地发现自己始终无法逃离束缚,获取自己渴望的解脱。束缚与冲破的矛盾反复出现在她的作品当中。本文将以《无处告别》和《破开》为例,分析陈染作品下女性角色独特的隔膜意识与冲破倾向。 
期刊
【摘要】胡姬与胡舞与唐朝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西域文化符号,增添了诗歌文学意象、氛围的美感。在唐朝不同阶段,胡姬胡舞呈现的文化意象与底蕴不尽相同,意象的嬗变亦是唐朝兴衰变迁、民众心态转化的缩影。  【关键词】胡姬;胡旋;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29-02  颇具西域色彩的胡文化是大唐文化的精彩点
期刊
【摘要】蝉在魏晋赋中主要被用来表达文人的才德追求与不遇之悲,士人常借咏蝉来抒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产生的痛苦。同时,在该类赋中,蝉作为一种冠饰又具权贵的象征,因此蝉意象在当时的咏蝉赋中已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关键词】魏晋;蝉赋;矛盾;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33-03  在《诗经》之世,蝉意象已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