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主位结构和衔接两方面分析杰克·伦敦的《在亚当之前》及其汉译文,采用语篇功能分析方法,以期检验语篇功能在翻译研究和评估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以指导我们的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
关键词:语篇功能;《在亚当之前》;主述位;衔接
一、引言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深受儿童,文学家和翻译家的喜爱。其短篇小说《在亚当之前》也是其中之一。全文共十八章,简短生动有趣。文章采取语篇功能分析方法,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主述位和衔接角度出发,研究廖美珍教授的译作《在亚当之前》,探讨语篇功能分析对《在亚当之前》汉译文翻译研究的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指导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
二、语篇功能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纯理功能。纯理功能包括三种,即:语篇功能,人際功能和概念功能。任何语言在实体层面上都要通过音和词地体现出来,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下的表述都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使语音和词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有意义的表述的集合体就是“语篇”。语篇属于语义范畴,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称为语篇的功能,叫做语篇功能。(胡壮麟,1989) 语篇功能指语言使本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Halliday 曾指出语篇功能就是相关功能,指的是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衔接性。其实现是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协同完成的。文章仅从主位结构和衔接两个方面对译作《在亚当之前》进行评析。
三、《在亚当之前》及译文的主位结构分析
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认为“主位是充当信息起始点的成分,一般体现为小句中位置最前的部分”。主位是作为信息小句的出发点,剩余部分是述位。根据句子主位是否与句子的主语重合,主位又有非标记主位和标记主位之分。与主语相重合的主位为非标记主位,它在实际使用中处于多数地位,主要由名词短语,名词化成分担任。其它的则为标记主位,主要由副词词组、介词短语和名词化成分担任。
1.Suddenly I heard a sound.
突然,传来一种声音。
原文中位于句首的“I”是主语,位于述位部分。但对应的是“传来”,不是主语是主位。这个例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英语句子结构较完整,一个句子通常都要有主语,而汉语的无主句较多,它不注重句法结构上的完整,只要在上下文中句义清楚,省去句中的主语或其他成分就是很常见。这样灵活处理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四、《在亚当之前》及译文的衔接手段分析
按照韩礼德的观点,衔接系统中的衔接手段有两类: 一类是语法衔接, 主要有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等; 一类是词汇衔接, 主要有词汇重复、同义、反义、搭配、上下义等。不论原文或译文中的字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各自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脱离了语篇它们便无法发挥语言的种种功能。语篇意识的缺乏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传递问题。这种意识集中表现在译文中就看有没有自然流畅的衔接,否则译者的译作会让原作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下面将分析原文及译文的衔接手段。
2.I saw every branch and twig;I saw and knew every different leaf.
每一根树枝,无论大小,我都看得见;每一片树叶,我都辨得出模样,说得出特征。
原文使用重复衔接,将“I saw”,“every”和“and”重复了两次,并用了并列的逻辑关系。译文同样重复了“每一”“我都”两次,句子读上去流畅,这里如果省略了效果反而不好,不如重复效果好。英语通过词语重复获得语篇衔接, 而汉语通过重复再现了语篇的衔接。原文和译文都富有节奏感。此外,译文小句内部还使用了“无论……都”来表达让步关系,整个句子使用并列的逻辑关系,使得句子意义衔接,工整对称,突出“我”对“梦中之林”之熟悉。
五、结语
文章主要从语篇功能角度分析《在亚当之前》其译文,以客观的理论依据对译本进行了评述。通过评析发现廖教授的译作忠实于原文,具体细节部分处理灵活,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读者易于接受和欣赏。文中大量使用的非标记性主位和第一人称叙事使得本文虽然跳跃幅度大但紧紧抓住读者注意力。而文中丰富的衔接手段也使全篇衔接紧密,生动有趣。文章只是对汉英语篇对比研究的功能语言学尝试, 仅希望能对从新的角度分析翻译作品带来启示,事实证明用语篇功能分析翻译作品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廖美珍译.在亚当之前[A].杰克·伦敦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杜 洁(1989.04-),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语篇功能;《在亚当之前》;主述位;衔接
一、引言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深受儿童,文学家和翻译家的喜爱。其短篇小说《在亚当之前》也是其中之一。全文共十八章,简短生动有趣。文章采取语篇功能分析方法,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主述位和衔接角度出发,研究廖美珍教授的译作《在亚当之前》,探讨语篇功能分析对《在亚当之前》汉译文翻译研究的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指导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
二、语篇功能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纯理功能。纯理功能包括三种,即:语篇功能,人際功能和概念功能。任何语言在实体层面上都要通过音和词地体现出来,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下的表述都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使语音和词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有意义的表述的集合体就是“语篇”。语篇属于语义范畴,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称为语篇的功能,叫做语篇功能。(胡壮麟,1989) 语篇功能指语言使本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Halliday 曾指出语篇功能就是相关功能,指的是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衔接性。其实现是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协同完成的。文章仅从主位结构和衔接两个方面对译作《在亚当之前》进行评析。
三、《在亚当之前》及译文的主位结构分析
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韩礼德认为“主位是充当信息起始点的成分,一般体现为小句中位置最前的部分”。主位是作为信息小句的出发点,剩余部分是述位。根据句子主位是否与句子的主语重合,主位又有非标记主位和标记主位之分。与主语相重合的主位为非标记主位,它在实际使用中处于多数地位,主要由名词短语,名词化成分担任。其它的则为标记主位,主要由副词词组、介词短语和名词化成分担任。
1.Suddenly I heard a sound.
突然,传来一种声音。
原文中位于句首的“I”是主语,位于述位部分。但对应的是“传来”,不是主语是主位。这个例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英语句子结构较完整,一个句子通常都要有主语,而汉语的无主句较多,它不注重句法结构上的完整,只要在上下文中句义清楚,省去句中的主语或其他成分就是很常见。这样灵活处理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四、《在亚当之前》及译文的衔接手段分析
按照韩礼德的观点,衔接系统中的衔接手段有两类: 一类是语法衔接, 主要有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等; 一类是词汇衔接, 主要有词汇重复、同义、反义、搭配、上下义等。不论原文或译文中的字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各自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脱离了语篇它们便无法发挥语言的种种功能。语篇意识的缺乏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传递问题。这种意识集中表现在译文中就看有没有自然流畅的衔接,否则译者的译作会让原作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下面将分析原文及译文的衔接手段。
2.I saw every branch and twig;I saw and knew every different leaf.
每一根树枝,无论大小,我都看得见;每一片树叶,我都辨得出模样,说得出特征。
原文使用重复衔接,将“I saw”,“every”和“and”重复了两次,并用了并列的逻辑关系。译文同样重复了“每一”“我都”两次,句子读上去流畅,这里如果省略了效果反而不好,不如重复效果好。英语通过词语重复获得语篇衔接, 而汉语通过重复再现了语篇的衔接。原文和译文都富有节奏感。此外,译文小句内部还使用了“无论……都”来表达让步关系,整个句子使用并列的逻辑关系,使得句子意义衔接,工整对称,突出“我”对“梦中之林”之熟悉。
五、结语
文章主要从语篇功能角度分析《在亚当之前》其译文,以客观的理论依据对译本进行了评述。通过评析发现廖教授的译作忠实于原文,具体细节部分处理灵活,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读者易于接受和欣赏。文中大量使用的非标记性主位和第一人称叙事使得本文虽然跳跃幅度大但紧紧抓住读者注意力。而文中丰富的衔接手段也使全篇衔接紧密,生动有趣。文章只是对汉英语篇对比研究的功能语言学尝试, 仅希望能对从新的角度分析翻译作品带来启示,事实证明用语篇功能分析翻译作品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廖美珍译.在亚当之前[A].杰克·伦敦文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杜 洁(1989.04-),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