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感直觉法
辩析句子是否有语病,首先可以从语感入手。当听到或读到一句话,觉得它不顺畅,很别扭,不符合一般的汉语习惯,就可以断定它有语病,然后反复把这个句子读几遍,仔细辩识、体会,之前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就会更加明确。这种靠着语言经验的积累和在经验基础上对语法模式的直觉反应而对语句是否有语病作出直觉判断的方法,称它为语感直觉法。一般说来,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语感直觉法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把握能力。
二、主干枝叶梳理法
辩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可以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因为一般有语病的句子,大多是语法方面的毛病。当我们拿出一个句子,首先迅速画出它的主干、枝叶,然后要看主干成分(主、谓、宾)是否残缺或多余。
例:“[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一句中,便缺了主语;
例:“(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句中,主语“师生”怎么样?后无谓语承接。
例:“他[正在]进行打球”一句中,谓语“进行”多余。
第二,要看是否因主、谓、宾而出现了前后分句是语句拼合,暗换主语的语病。
例:“两边[接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一句中,“刚朵拉”作“排着”的宾语,又作“荡着”的主语,出现的语句拼合。
例:“(老汉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句中,前半句话的主语是“话”,后半句的主语却暗换成了“心”。
第三,要看主、谓、宾三者之间能否两两相配,有一对不能相配,就是搭配不当。
例:“(她那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美丽大方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句中“品质”不能“浮现”,主谓搭配不当。
例:“同学们[用心地]注视着(她那美妙的)歌声”一句中“歌声”不能“注视”,谓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国家”一句中,“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主宾搭配不当。
第四,再看枝叶成分(定、状、补,即修饰语)是否缺失对应的修饰对象,即中心词,定、状、补是否与它们对应修饰、限制的中心词两两相搭配,以及定、状、补是否赘余。
例:“国家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一句中,定语“贸易保护”,缺少了修饰的中心词,应在其后添加“事件”等。
例:“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句中,补语“整整齐齐”不能与中心语“打扫”搭配。
例:“我[在心里衷心地]感谢他们”一句中,状语“在心里”赘余。
例:“(这)话里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一句中,定语“无声的”赘余。
三、句意判断法
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可以从句意是否明确唯一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如果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而让人不好把握,这样就产生了歧义,或者一个句子,“谁是谁”“谁干了什么”等意思都搞不清楚,不明了,则是指代不明。
例:“他晚上来”一句,既可理解为他来的时间是晚上,而不是上午或下午,又可理解为他比别人来的时间更迟,因而产生歧义。
四、逻辑分析法
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也可以从逻辑方面入手。有些句子的病因,往往不在语法上,而在事理逻辑上存在问题,对这一类病句就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事实等方面考虑,即对句子进行逻辑意义上的分析、判别。
例:“他发奋苦读,用三年时间读完大学所有课程”一句中,“大学课程”浩翰之极,“用三年时间”怎么能“读完”。
例:“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一句中,自相矛盾,“断定”是肯定地,“大概”是估计,不肯定。
五、词语审视法
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还可以从某些标志性词语入手。有许多的语病,常常伴随着一些特定的标志性词语(如否定词,两面词,关联词,介词短语,并列短语,数量短语等)的出现而出现。因此,我们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时,就可以通过查看上述标志性词语,快速找到句子的“病点”,进而挖掘出它的“病源”。下面把这种方法概括为“六看”:
1.看否定词。当语句中出现否定词,要看是否造成句子否定失当,尤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否定词的句子,往往把本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还要看否定与肯定之间是否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例:“交通部门教育司机,开车时避免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一句中否定词“避免”、“不要”,就是一定要,开车一定要“发生交通事故”,不合情理,意思说反了。
例:“到底要不要学语文?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句中,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2.看两面词。当语句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这类的两面词时,应首先考虑这个句子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
3.看关联词。当语句中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看关联词的搭配是否恰当;要看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错位(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要看关联词的前后分句逻辑关系是否错位等。
例:“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句中,“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进,两者不能搭配,应把“反而”改成“所以”。
4.看介词短语。当语句中出现介词短语,要看介词与后面的宾语是否搭配,一般来说,介词中间或后面应放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不能放入动词或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例:“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取消市区中小学生冬季早读制度。”一句中,“为了……的宗旨”介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为宗旨”。
5.看并列短语。当语句中出现并列短语,要看并列短语的位置是否得当,分类是否得当,要看并列短语是否顾此失彼,犯前后不能全面搭配的错误。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开学典礼。”一句中,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学生、老师和领导”。
6.看数量短语。当语句中出现了数量短语,我们要看数量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前后不合事实等。
例:“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六百度以上。”一句中,“不过”,不超过,“以上”就是超过,前后矛盾。
以上小结的五种辨析病句的方法,它们并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做病句辨析的实践中应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对语病作出更准确、更快捷的判断。■
辩析句子是否有语病,首先可以从语感入手。当听到或读到一句话,觉得它不顺畅,很别扭,不符合一般的汉语习惯,就可以断定它有语病,然后反复把这个句子读几遍,仔细辩识、体会,之前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就会更加明确。这种靠着语言经验的积累和在经验基础上对语法模式的直觉反应而对语句是否有语病作出直觉判断的方法,称它为语感直觉法。一般说来,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较明显的句子,语感直觉法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把握能力。
二、主干枝叶梳理法
辩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可以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因为一般有语病的句子,大多是语法方面的毛病。当我们拿出一个句子,首先迅速画出它的主干、枝叶,然后要看主干成分(主、谓、宾)是否残缺或多余。
例:“[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一句中,便缺了主语;
例:“(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句中,主语“师生”怎么样?后无谓语承接。
例:“他[正在]进行打球”一句中,谓语“进行”多余。
第二,要看是否因主、谓、宾而出现了前后分句是语句拼合,暗换主语的语病。
例:“两边[接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一句中,“刚朵拉”作“排着”的宾语,又作“荡着”的主语,出现的语句拼合。
例:“(老汉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句中,前半句话的主语是“话”,后半句的主语却暗换成了“心”。
第三,要看主、谓、宾三者之间能否两两相配,有一对不能相配,就是搭配不当。
例:“(她那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美丽大方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句中“品质”不能“浮现”,主谓搭配不当。
例:“同学们[用心地]注视着(她那美妙的)歌声”一句中“歌声”不能“注视”,谓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国家”一句中,“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主宾搭配不当。
第四,再看枝叶成分(定、状、补,即修饰语)是否缺失对应的修饰对象,即中心词,定、状、补是否与它们对应修饰、限制的中心词两两相搭配,以及定、状、补是否赘余。
例:“国家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一句中,定语“贸易保护”,缺少了修饰的中心词,应在其后添加“事件”等。
例:“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句中,补语“整整齐齐”不能与中心语“打扫”搭配。
例:“我[在心里衷心地]感谢他们”一句中,状语“在心里”赘余。
例:“(这)话里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一句中,定语“无声的”赘余。
三、句意判断法
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可以从句意是否明确唯一的角度入手。一般说来,一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如果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而让人不好把握,这样就产生了歧义,或者一个句子,“谁是谁”“谁干了什么”等意思都搞不清楚,不明了,则是指代不明。
例:“他晚上来”一句,既可理解为他来的时间是晚上,而不是上午或下午,又可理解为他比别人来的时间更迟,因而产生歧义。
四、逻辑分析法
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也可以从逻辑方面入手。有些句子的病因,往往不在语法上,而在事理逻辑上存在问题,对这一类病句就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事实等方面考虑,即对句子进行逻辑意义上的分析、判别。
例:“他发奋苦读,用三年时间读完大学所有课程”一句中,“大学课程”浩翰之极,“用三年时间”怎么能“读完”。
例:“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一句中,自相矛盾,“断定”是肯定地,“大概”是估计,不肯定。
五、词语审视法
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还可以从某些标志性词语入手。有许多的语病,常常伴随着一些特定的标志性词语(如否定词,两面词,关联词,介词短语,并列短语,数量短语等)的出现而出现。因此,我们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时,就可以通过查看上述标志性词语,快速找到句子的“病点”,进而挖掘出它的“病源”。下面把这种方法概括为“六看”:
1.看否定词。当语句中出现否定词,要看是否造成句子否定失当,尤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否定词的句子,往往把本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还要看否定与肯定之间是否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例:“交通部门教育司机,开车时避免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一句中否定词“避免”、“不要”,就是一定要,开车一定要“发生交通事故”,不合情理,意思说反了。
例:“到底要不要学语文?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句中,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2.看两面词。当语句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这类的两面词时,应首先考虑这个句子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错误。
3.看关联词。当语句中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看关联词的搭配是否恰当;要看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错位(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要看关联词的前后分句逻辑关系是否错位等。
例:“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句中,“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进,两者不能搭配,应把“反而”改成“所以”。
4.看介词短语。当语句中出现介词短语,要看介词与后面的宾语是否搭配,一般来说,介词中间或后面应放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不能放入动词或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例:“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取消市区中小学生冬季早读制度。”一句中,“为了……的宗旨”介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为宗旨”。
5.看并列短语。当语句中出现并列短语,要看并列短语的位置是否得当,分类是否得当,要看并列短语是否顾此失彼,犯前后不能全面搭配的错误。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开学典礼。”一句中,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学生、老师和领导”。
6.看数量短语。当语句中出现了数量短语,我们要看数量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前后不合事实等。
例:“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六百度以上。”一句中,“不过”,不超过,“以上”就是超过,前后矛盾。
以上小结的五种辨析病句的方法,它们并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做病句辨析的实践中应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对语病作出更准确、更快捷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