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菩萨”何泽霖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佛教界都喜欢标榜“人间佛教”。既有人间佛教,当然就应该有人间菩萨。在我遇到的佛教界人士中,何泽霖老居士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人间菩萨”。菩萨精神就是慈悲喜舍的精神,就是要“能忍难忍,能舍难舍”。眼下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只懂得抓,抓钱抓权抓出名,却不愿意施舍。在深圳的一家所谓慈善酒店里,还看到老板自书“中国慈善第一人”。这哪是舍啊?分明是用小小钱去换大大名。何老居士则为了佛教复兴而默默地奉献了毕生所有。
  上世紀80年代中叶,我开始对佛学发生了兴趣。有一天,忽然收到一包从广东樟木头寄来的佛学书刊。包裹里夹着一张名片 “香港佛教图书馆馆长何泽霖”。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也不知道他何从得知我家的地址,何从得知我需要这些书刊,更不知道他为何白白送书给我这个非亲非故的年轻学子。从那一天起,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何老居士寄来的佛学书刊。我因此拥有了最初的几本经书,开始真正接触到佛教。因此取得了和《香港佛教》、《内明》的联系,开始给这两家香港杂志写稿。第一次知道海外有位南怀瑾,并在若干年后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90年代初,在洛杉矶西来寺隐居的日子里,陆陆续续听到一些关于何泽霖的故事。何老居士1925年生于澳门,母亲早逝,由祖母一手抚养成人。1952年移居香港,打小工,织毛衣,和妻子一起胼手胝足,含辛茹苦,数十年创下一份家业。但皈依佛门的何泽霖夫妇发愿要尽其所有布施众生。1979年,他们省吃俭用购置的第一套房子就用来创办香港佛教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出借、赠送佛教图书。后来又将图书馆连同这套物业一并赠送给佛教界,成为公共财产。三十多年来,图书馆的运转始终依靠何家的资助。
  80年代初,何泽霖在湛江遇到一位老和尚,住在破烂不堪的茅棚里。何老居士将随身带去的几本经书送给他,老和尚如获至宝,老泪纵横。经过“文革”后,内地佛教破坏殆尽,佛像经书荡然无存。海外从邮局寄送的经书也仍被视为迷信品,刚过海关就被当废纸送进了造纸厂。何泽霖在樟木头开了一家有上千名员工的针织厂。此时,他决意放下工厂事务,全身心地投入向内地印赠经书的事业。他每天往返于香港和东莞樟木头,用瘦弱的身体背负沉重的经书。从香港北角搬上广九列车,在罗湖下车后,跟随拥挤不堪的人群过关,出关后又转火车到樟木头。然后和员工一起,小心翼翼地将一本本经书包好,分发到全国各地。
  何老居士几十年如一日,像蚂蚁搬家一样来回奔走。只要有人请求,他是每信必复,有求必应。这二十多年里,何老居士究竟送出了多少本经书,花费了多少资金,实在无法统计。人们只知道,每天仅邮寄费就要花掉两三百元。有一年,仅念佛机就送出去一百多万部。
  何泽霖算是有钱人,针织厂财源滚滚,多年来的盈利少说也有个数千万元吧。但他过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清贫生活,从来是粗茶淡饭,出门坐公交车,衣服穿了十几年舍不得丢弃,家里没有空调,一台电风扇用了数年还在转。有一次,竟然拿不出几万港币支付自己的住院费。夫妻俩晚年一直居住在新界乡下的村屋里,在屋前屋后亲手种植蔬菜瓜果。他的全部家产都贡献给了佛教。他没有丝毫名利观念,默默地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业,却从来不求回报。在内地有成千上万像我这样的人从他赠送的经书中获益,稍有年岁的僧尼大多听到过何泽霖这个名字,但多半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九十年代末的一个夜晚,我在南怀瑾的寓所。吃完晚饭,大家正在聊天,一对老夫妻推门而入。老先生清瘦健朗,和言悦色。怀师向我介绍说是何泽霖老居士。这正是我久仰的人间菩萨啊!顿时肃然起敬,很自然地向他行了三鞠躬的大礼。在当今这个时代,缺失的不是信仰,各种五花八门的信仰俯拾皆是。缺少的是真正能实践自己信仰的人。其实,一个人无论信仰什么,只要不是把信仰当作追逐名利的手段,而能像何老居士那样身体力行,默默地贡献给自己的信仰。那都是应该尊敬的。
  何泽霖老居士在2004年1月去世。他离开人间的时候很平静很安详。南怀瑾先生在挽联中如此评价他的一生:“毕世护法无双士;生往莲池又一尊。”读懂了何老居士,也就明白了什么叫“平常心是道”。
其他文献
除去那部根据整个高丽民族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改编的《春香传》,《晚秋》可算是韩国电影史上被翻拍次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蓝本之一了。早在1966年,导演李满熙就拍出了《晚秋》一片,讲述一个女犯人服刑期间被短期假释,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被警察追捕的男犯人,二人情愫渐生却最终未成眷属的悲伤爱情故事。李满熙版的《晚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的韩国还处在严酷的朴正熙独裁统治时期,但李满熙似乎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
对一般人来说“文革”只有几年  人物周刊:你的小说《葛麻的1976-1978》里,工厂的人提到“文革”都说“那几年”,为什么只说几年?  胡发云:就是1966年10月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之后权力重建了。之前几年的特殊历史时期,老百姓某种程度上可以自行结社,自己印报纸、贴大字报,甚至自己决定是去上班、钓鱼,还是在家打家具。一个大政府垮掉,社会很松散。只要不反中央、不反最高领袖,那几年可以表
10年前,刘若英为黄磊的手记《十七楼的幻想》作序——  “很多人问过我:‘黄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常常我也这样问我自己,但终究是没有答案的……他看似风清云淡,却时不时会绵密的令人难以招架。你以为通往他的道路笔直了,他又会不经意地制造许多曲折。”  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电),黄磊执导的微电影《老男人历险记》举办首映礼。那天的他,一会儿手持话筒神情肃然,“低成本类型片的时代应该来了,让更
《一无所有》是歪打正着的中彩  人物周刊:该如何看待《一无所有》在当年获得的空前推崇?  崔健:那就是一个能量的释放嘛。当时那个土壤,和人有一样的共性,人们的本性是欣赏能量美。但是中国文化里把这些能量都留给了统治者,你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总是统治者有超能量,而且无孔不入,秀才总是聪明却无能。一旦人们发现,有个能量和他们是对等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种能量最具代表性。可能我当年就是歪打正着,像中彩一样。
他快30岁才拥有人生第一台个人电脑,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不会写一行代码,却成功侵入50多位好莱坞明星的电子邮箱,窃取大量不雅图像和内幕信息,制造了好莱坞“艳照门”  偷窥私人邮箱不仅让钱尼看尽人间尤物,而且为他打开了神秘的好莱坞大门,了解到无数幕后交易,还有电影人的日常生活  黑客未必都精通电脑,比如克里斯?钱尼。  他快30岁才拥有人生第一台个人电脑,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不会写一行代码,却成功侵入五
1944年,陶行知送给导演孙瑜一本《武训画传》,希望他能将武训的故事拍成电影。抗战胜利后,孙瑜在归国的船上开始动手写《武训传》的剧本。“我自己流的眼泪并不比他们任何一个人少,”孙瑜后来谈到这部电影时说。  1948年,老搭档蔡楚生、郑君里在上海成立昆仑影业公司,孙瑜曾想过在昆仑公司拍摄《武训传》。“但郑君里告诉他,阳翰笙等左翼人士还是希望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拍。当时的‘中制’隶属于国民党,会拍一些反共
足足有8年时间,驻守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国大兵总能收到一箱箱国内热映大片的DVD。小伙子们偷偷分享着熟悉的好莱坞制造,却少有人知,制作与运输这多达4000箱盗版DVD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92岁的美国老头儿——海曼·斯特拉奇曼(Hyman Strachman)  他是个走私犯,尽管年纪大点,但这不稀奇。与众不同的是他做这一切不是为钱,而是出于爱国热情。海曼是个二战老兵,退伍后成为华尔街的股票经纪
一周聚焦  再见,球王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球王马拉多纳都是足球史上最好的球员。但是,在南非,出任阿根廷主教练的他并没能续写传奇,在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0:4负于德国之后,从球员转岗教练的“马大帅”,黯然走下神坛。    马拉多纳向来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才华横溢又放浪形骸。即使伟大如克鲁伊夫,也坦承:“作为一个球员,除了身高,我任何一方面都无法与马拉多纳相比。” 但同时,他吸毒,严重时甚至
去年此时,我们推出《守望生命之药“道”病“触”》专题,试图从中国医药关系角度探寻中国医改之路。一年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医患矛盾并没有缓和,刨去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深层次命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现在能做点什么来改变或者修补现状?回望一个个具体个案,不难发现,患者对医生群体普遍存在不了解的情况,因为不了解,才会不理解,才会在愤怒中发生那些惨剧。  这一年,也是中国医改事业向纵深推进的一年。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我在朋友画展之后的饭局上遇到他,年纪不小了,秃顶,脸上有横肉,带些凶相。敬酒时,他自我介绍:“我姓唐,唐老鸭的唐。请叫我唐唐。”  唐唐把酒官司打得熟练且凶猛,到处炸雷子,不然就瞪眼:“你瞧不起我!你就是瞧不起我!”把杯子直直杵向对方鼻子。一桌上只有我和小杜是女人,不喝酒,玩手机,偶尔抬头。就在第N次抬头时,看见唐唐跟老余呛上了。  好像是,老余和唐唐都是部队转职,唐唐便自称前辈,吹嘘相识的高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