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足案例,透过文化传播视角,本文剖析了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及成因,提出推动主体角色认知融合,丰富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方式,优化传播环境,调动受众积极性,促进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工作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传播;留学生;教育管理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留学生教育管理以“知华、友华”为目的,本质上是一个中国文化传播的过程。注重中国文化传播与教育,促进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语境,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文化传播视角,深入了解留学生这一中国文化特定受众,分析留学生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及其传播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一、留学生文化教育受众分析
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受众因其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接受习惯的不同而显现出很大的选择上的差异。学历层次和生源结构等特征,深刻影响中国文化传播及有关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该校留学生基本特征如下:
1.博士研究生为主体
农业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名额多,而且仅资助研究生,形成了农业高校学历留学生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补充的格局。以数据来看,2014年9月,该校在校留学生总数为170人,其中博士生118名,占69.2%。
2.人数少但专业分布分散
该校接收的留学生主要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较少,专业分散。上述在校170名留学生分别来自于巴基斯坦、埃及、越南、中非、斯里兰卡、韩国、日本、美国等24个国家,广泛分布于15个学院的40多个专业。
3.生源国别分散与集中现象共存
由于地处偏僻小镇,受招生渠道和农林专业等限制,造成该校留学生生源呈现国别多、人数少的同时,又出现个别国家生源相对扎堆的现象。该校170名留学生中,巴基斯坦留学生70名,越南25名,埃及14名,其余21个国家总数才61名。
4.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偏低
该校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没有接受过汉语教育,在接受一年汉语补习培训后,进入中文授课专业学习。因博士生年龄偏大,接受一门新语言比较吃力,造成该校多数留学生更注重专业研究,轻视汉语学习,甚至部分学生拒绝学习汉语,希望进入全英文授课专业。
二、留学生文化教育难点及其成因
文化传播是包涵传播主体、内容、媒介、环境以及受众在内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均能够制约中国文化传播效果。具体到案例院校,面向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传播主体权威性不足
任何一个传播事件都离不开传播主体,传播主体的专业权威性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就案例院校来说,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主体较为单一。专业导师注重学生的科研,文化传播参与性不足,未能形成全校师生面向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局面。此外,该校留学生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出于社会文化的差异,留学生对教师比较尊重,对管理人员认同度低,不少来自欠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会将管理人员按服务生对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单一由留管干部传播中国文化权威性不强,效果不佳。
2.传播内容庞杂且难以突出重点
中国的文化传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在内容选择上有一个特点:主观倾向性很强,总是强调“我想让你知道什么”、“你应该知道什么”、“你应该学会什么”,往往更多关注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而且带有普遍化倾向,却忽视了受众情况。具体到留学生的文化传播方面,传播内容涵盖出入境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以及外国人宗教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学校学位授予规定、在校日常行为规范等校纪校规和各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等,同时还必须兼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文明等,内容庞杂,很容易陷入泛泛之谈,流于走形式的介绍和走马观花式的外出旅游等。
3.双向文化制约受众的信息接受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其既有文化背景、接受习惯和当前所处环境均能够影响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接受。案例院校博士生为主的生源结构决定该校留学生更多以学业为主,他们一方面会比较主观地认为哪些活动值得参加,哪些可以不参加,受既有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因科研任务的压力,受到当前学业要求、导师管理等制约,难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中国文化活动。
4.文化传播环境的局限
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目标是把我国优秀文化播给留学生,使留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最终培养出留学生对中国的友好感情,达到“知华、友华”。这不仅需要灵活的传播模式、多样化的方法与先进的手段,更需要宽松的文化传播环境。案例院校留学生和专业导师均注重学业,分散的专业分布结构不利于留管部门大范围组织专题文化教育,专业学院及其他相关部门对留学生的文化教育未能重视,中国文化传播的整体环境较为欠缺。此外,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不足,影响了其参与、理解校园文化活动,也制约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留学生文化教育之传播策略
立足传播主体、环境和内容繁多等现实,针对受众特点,案例院校采取有关措施,积极推进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推动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1.推动主体角色认知融合
留管干部主动降低角色权威性要求,争取先做留学生的朋友,在帮扶中逐步树立老师形象;建立班主任制度,由对外汉语教师担任班主任参与留学生管理,促使留学生逐渐树立管理干部就是老师的观念,培育留管干部权威;建立学习伙伴体系,通过培训使学习伙伴担任一定的中国文化传播任务;设立留学生体育辅导员工作制度,通过体育课程传播有关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传播主体,增进中国文化传播的权威性和亲和力。
2.规范传播内容和方式
从规范性教育要求和传播内容受留学生欢迎程度,将中国文化传播内容分为:广受留学生关注且涉及其在华权益的法律规定,博士生受既有文化影响不是很愿接受的校规校纪;受语言和中国文化了解程度限制,比较难以了解的中国古文化和文明;乐于接受的大众性文体活动等。对规范性内容,尤其是法律内容,抓好入学教育时机,充分利用新生对中国法律和学校规定陌生,对法纪要求有着初始的敬畏,及时聘请警官讲解法律,公布学业要求和管理规定,在第一时间树起法纪权威;对文化类活动,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确保文化景点有意思;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极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元旦晚会等娱乐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吸引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活动。
3.调动受众的接受积极性
结合博士研究生活动参与时间有限,更注重个人兴趣和家庭等因素的实际,在文化活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地安排在周末,并提前发布活动通知,为博士生预留时间与导师协商,最大限度鼓励留学生参与;在参与主体上,允许留学生家属参加,鼓励其孩童家属参与,营造国际大家庭氛围。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中国文化教育的校园生活平台、传统节庆平台和外出文化实践平台等三个教育平台,广泛调动留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4.创造宽松的文化传播环境
留管部门与校团委、学生处等单位联合举办国际文化节,推动校内有关部门参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和教育,促进中外师生的跨文化交流;设立了校长奖学金,以每名学生5000元的标准,奖励综合表现优秀的留学生,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文化教育活动;借助学校国际化会议平台,全面总结宣传留学生工作,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工程”成为学校国际化战略四大工程之一,努力营造全校关心留学生事业发展的氛围。
此外,注重发挥有关留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留学生骨干最大限度地组织留学生参加各项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程曼丽.论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崛起[J].国际新闻界,2003(4).
[2]强百发.我国农业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8).
[3]徐稳.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关键词:文化传播;留学生;教育管理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是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留学生教育管理以“知华、友华”为目的,本质上是一个中国文化传播的过程。注重中国文化传播与教育,促进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语境,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文化传播视角,深入了解留学生这一中国文化特定受众,分析留学生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及其传播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一、留学生文化教育受众分析
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受众因其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接受习惯的不同而显现出很大的选择上的差异。学历层次和生源结构等特征,深刻影响中国文化传播及有关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该校留学生基本特征如下:
1.博士研究生为主体
农业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名额多,而且仅资助研究生,形成了农业高校学历留学生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补充的格局。以数据来看,2014年9月,该校在校留学生总数为170人,其中博士生118名,占69.2%。
2.人数少但专业分布分散
该校接收的留学生主要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较少,专业分散。上述在校170名留学生分别来自于巴基斯坦、埃及、越南、中非、斯里兰卡、韩国、日本、美国等24个国家,广泛分布于15个学院的40多个专业。
3.生源国别分散与集中现象共存
由于地处偏僻小镇,受招生渠道和农林专业等限制,造成该校留学生生源呈现国别多、人数少的同时,又出现个别国家生源相对扎堆的现象。该校170名留学生中,巴基斯坦留学生70名,越南25名,埃及14名,其余21个国家总数才61名。
4.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偏低
该校留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没有接受过汉语教育,在接受一年汉语补习培训后,进入中文授课专业学习。因博士生年龄偏大,接受一门新语言比较吃力,造成该校多数留学生更注重专业研究,轻视汉语学习,甚至部分学生拒绝学习汉语,希望进入全英文授课专业。
二、留学生文化教育难点及其成因
文化传播是包涵传播主体、内容、媒介、环境以及受众在内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均能够制约中国文化传播效果。具体到案例院校,面向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传播主体权威性不足
任何一个传播事件都离不开传播主体,传播主体的专业权威性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就案例院校来说,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主体较为单一。专业导师注重学生的科研,文化传播参与性不足,未能形成全校师生面向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局面。此外,该校留学生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出于社会文化的差异,留学生对教师比较尊重,对管理人员认同度低,不少来自欠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会将管理人员按服务生对待。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单一由留管干部传播中国文化权威性不强,效果不佳。
2.传播内容庞杂且难以突出重点
中国的文化传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在内容选择上有一个特点:主观倾向性很强,总是强调“我想让你知道什么”、“你应该知道什么”、“你应该学会什么”,往往更多关注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而且带有普遍化倾向,却忽视了受众情况。具体到留学生的文化传播方面,传播内容涵盖出入境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以及外国人宗教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学校学位授予规定、在校日常行为规范等校纪校规和各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等,同时还必须兼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文明等,内容庞杂,很容易陷入泛泛之谈,流于走形式的介绍和走马观花式的外出旅游等。
3.双向文化制约受众的信息接受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其既有文化背景、接受习惯和当前所处环境均能够影响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接受。案例院校博士生为主的生源结构决定该校留学生更多以学业为主,他们一方面会比较主观地认为哪些活动值得参加,哪些可以不参加,受既有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因科研任务的压力,受到当前学业要求、导师管理等制约,难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中国文化活动。
4.文化传播环境的局限
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目标是把我国优秀文化播给留学生,使留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最终培养出留学生对中国的友好感情,达到“知华、友华”。这不仅需要灵活的传播模式、多样化的方法与先进的手段,更需要宽松的文化传播环境。案例院校留学生和专业导师均注重学业,分散的专业分布结构不利于留管部门大范围组织专题文化教育,专业学院及其他相关部门对留学生的文化教育未能重视,中国文化传播的整体环境较为欠缺。此外,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不足,影响了其参与、理解校园文化活动,也制约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留学生文化教育之传播策略
立足传播主体、环境和内容繁多等现实,针对受众特点,案例院校采取有关措施,积极推进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推动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1.推动主体角色认知融合
留管干部主动降低角色权威性要求,争取先做留学生的朋友,在帮扶中逐步树立老师形象;建立班主任制度,由对外汉语教师担任班主任参与留学生管理,促使留学生逐渐树立管理干部就是老师的观念,培育留管干部权威;建立学习伙伴体系,通过培训使学习伙伴担任一定的中国文化传播任务;设立留学生体育辅导员工作制度,通过体育课程传播有关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传播主体,增进中国文化传播的权威性和亲和力。
2.规范传播内容和方式
从规范性教育要求和传播内容受留学生欢迎程度,将中国文化传播内容分为:广受留学生关注且涉及其在华权益的法律规定,博士生受既有文化影响不是很愿接受的校规校纪;受语言和中国文化了解程度限制,比较难以了解的中国古文化和文明;乐于接受的大众性文体活动等。对规范性内容,尤其是法律内容,抓好入学教育时机,充分利用新生对中国法律和学校规定陌生,对法纪要求有着初始的敬畏,及时聘请警官讲解法律,公布学业要求和管理规定,在第一时间树起法纪权威;对文化类活动,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确保文化景点有意思;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极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元旦晚会等娱乐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吸引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活动。
3.调动受众的接受积极性
结合博士研究生活动参与时间有限,更注重个人兴趣和家庭等因素的实际,在文化活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地安排在周末,并提前发布活动通知,为博士生预留时间与导师协商,最大限度鼓励留学生参与;在参与主体上,允许留学生家属参加,鼓励其孩童家属参与,营造国际大家庭氛围。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中国文化教育的校园生活平台、传统节庆平台和外出文化实践平台等三个教育平台,广泛调动留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4.创造宽松的文化传播环境
留管部门与校团委、学生处等单位联合举办国际文化节,推动校内有关部门参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和教育,促进中外师生的跨文化交流;设立了校长奖学金,以每名学生5000元的标准,奖励综合表现优秀的留学生,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文化教育活动;借助学校国际化会议平台,全面总结宣传留学生工作,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工程”成为学校国际化战略四大工程之一,努力营造全校关心留学生事业发展的氛围。
此外,注重发挥有关留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留学生骨干最大限度地组织留学生参加各项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程曼丽.论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崛起[J].国际新闻界,2003(4).
[2]强百发.我国农业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8).
[3]徐稳.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