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这个课程很多时候遭受“冷遇”或“忽略不计”,即便不遭“冷遇”,即便不“忽略不计”,开设了课程,上了课,很多时候也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一味讲解,满堂灌,学生要么疲于“奔命”——大量抄写课堂笔记,要么无精打采,没有半点的学习兴趣……如此这般景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立足于课堂,加强引导、启发、教育,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那么,在教学中,要怎样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呢?
  一、确立主体,鼓励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人是不能替代这个“主人”之角色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么照本宣读,要么灌输说教,要么罗列大量的事例……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人”地位就无从体现,难免造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我们注意,并加以转变,有意识地调整,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搭建参与平台,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每位老师只要心中有学生,就能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参与活动的平台。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二要明白搭建这个参与平台到底是什么样的平台。不过,参与平台的方式是很多的,比如说,让学生看看书,或围绕教材内容动手做一做,或说一说,或听一听,或者什么的等等,就是一个学生参与的过程。三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去。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化角色,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比如说,在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正方跟反方两组,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为题,事先围绕各自的观点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让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同学不但获得了知识,还真正感受到主人翁应有的“地位”,增强学习的乐趣。
  二、授之以法,提高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当一顿之饱,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授人以渔”则能一直有“鱼”可饱肚,不会饿肚子,是一种受益终生的法宝。“授人以鱼”与 “授人以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类似意思的话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1)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这里的“书”即是教材。老师为了教好书,要研读教材;而学生为了学好思想品德课,同样要看教材读教材。否则,学生就听不懂老师的讲解。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更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学生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所叙述的文字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获得道德体验与思想熏陶,达到教育的目的。
  (2)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是个组织者、引导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教师应该而且要发挥这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把学生逐步引向真理的境地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寻找出自己最为满意的答案。这种引导,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养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要是这样,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就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学会提问,从何而问,是值得探究的。其实,生活中的一切,书本上的材料也好,报纸报道的时事也罢,电视等媒体反映的新闻也行,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并思考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答题。每年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有选择题,有辨析题,有简答题,又有分析题等等。各类试题,呈现的形式又迥异,或文字,或漫画,或图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因此,我们就要立足于平时,训练学生学会答题,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作出正确抉择。要是能这样坚持训练,就能避免过多失分,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设置情景,促进学习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非常丰富,跟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教材。作为老师,应该把握好驾驭好教材内容,特别是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探究,进而理解教材内容,明晰事理,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那么,什么是情境呢?情境无非是教师用一定的言语或其他手段,创设一定具体的场境,将固定的或死的文字材料转化为可观可视、可闻可嗅、可触可摸的画面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的精神,引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联想和想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获得认知的发展、体验。这种情境创设的核心就是“情境”,这是一个教师创设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取决于老师的设计水平。比如说,在教学《和谐的文化乐章》第二课时时,出示情境,让学生分析讨论。
  情境问答——“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情境一:要是有人称赞你很漂亮时,一般来说,你会怎么回答?(“哪里,哪里。”)如果对方是英国人,他对你的回答又会怎么想呢?英国人的想法: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意思,还要我回答他哪里漂亮,那就告诉他:“Every where(到处都是)”。
  情景二:一位外国朋友,如西班牙,邀请你一起吃饭,饭饱之后,这位外国朋友却说要和你平分账单,你会怎么想?西班牙人的看法: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我们国家,即使是好朋友吃饭,也是AA制,最好的也是先讲好谁付费的。
  情景三:假如说,你到外国,如美国,到一个朋友家里去做客,美国朋友和你打过招呼后就不理你,让你自己安排生活,他们则去看电影或玩耍,甚至也没给饥饿的你准备一顿饭,你会怎么想?美国人的理由:这是我们的待客之道,我们崇尚自由,这么做是给客人最大的自由。
  情景四:你骑自行车摔伤了,和你同行的几位韩国朋友不仅没有过来扶你,反而叫你快些起来,不要挡住后面的人,你会怎么想?韩国人的理由:管好自己就是对集体和别人最好的贡献了。我们做事大多是以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为前提的,一切要靠自己。
  情景五:你碰到了一个德国朋友,问他:“你几岁了?一个月赚多少钱?”你觉得德国朋友会作何反应?德国人的反应:“这是我的隐私,为什么要告诉你?”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竟会引来如此的误会,都是什么惹的祸?我们该怎么办?干脆不跟老外打交道,省得彼此误会,这种做法行得通吗?
  最后,教师小结:我们都是一个地球村的居民,各种人的接触和彼此的影响,愈来愈深广,接触其他文化将是现代化公民的一种必要的经验,而适应文化差异也将是现代化公民的必要能力之一。因此,我们不能逃避现实,要去面对它。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以生为主,处处为学生着想,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创设一定情境,化枯燥乏味为有趣有味,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那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之路还会远吗?
其他文献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与高校校园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生群体收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优秀代表的集合体,既是高校办学育人的重要对象,又是高校学生
农村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针对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服务“三农”的力量相对薄弱,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领域的改革措施不断推出,农
重阳节,小老虎和朋友们约好去登山,可是山路难行,你能帮助他顺利登上山顶和朋友们相聚吗?请找出隐藏的一个数字和一个字母。
期刊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寒冬,但国内招工难、外需持续不振更是雪上加霜。本文拟从我国加工贸易附加值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对策,提出新的建议。
2008—2009年,在全球企业并购陷入低潮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并购热度却不降反升。尤其是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表现积极,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国企业并购中还
粗心兔做了一个好梦,有个兔巫婆教了他一招种汉字的魔法,就是将一个汉字或词语写在纸上种进地里,就能长出相应的东西来。比如把一个“虎”字写在纸上种进地里,地里就会钻出一只老
中暑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室内也会中暑?各种预防中暑的药物真有用吗?那些口口相传的防中暑“真理”很多是错的,有可能还会让患者的情况变得更糟糕。
现在全国各大高校的体育工作无非少不了,学生的体质测试和上报工作,但是针对于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怎么样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安排。本文
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欲望,从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经常有这样的事例,哪个老师教学认真,不和学生摆老师的架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