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析临床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48疱疹性口腔炎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患儿给予抗感染常规治疗,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将其涂抹于患儿口腔疱疹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如发热、流涎、疼痛、疱疹、红肿等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3%(χ2=98.112,P=0.000)。结论 疱疹性口腔炎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外用思密达局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思密达;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6-02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感染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无明显地季节性,多发于0.5~3岁小儿,传染性强,可单独发病,部分患者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患儿常表现出发热、疼痛、流涎、口腔疱疹、牙龈红肿等症状,临床常规全身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需要加用局部治疗药物以缩短病程,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减轻患儿承受的痛苦[1]。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儿科收治的1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的148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均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某院门诊,患儿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中关于疱疹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2],患儿营养状况未见异常。将14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32例,年龄5月~3岁,平均年龄1.8±0.5岁,病程1~4d,平均病程2.3±0.4d;治疗组中男性41例,女性33例,年龄6月~4岁,平均年龄2.1±0.6岁,病程1~5d,平均病程2.7±0.5d。患儿疱疹表现为鲜红或者暗红色,直径约2~3mm,疱疹周围存在红晕,表面有灰白色或者黄色渗出物覆盖,多见于唇内侧、颊粘膜、舌、上颚,部分患者侵犯咽部以及软腭,患儿体温37.6~40.5℃,变现出疼痛、流涎、口腔疱疹、牙龈红肿等症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监护人均在知情下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74例患者给予抗病毒、退热以及补液治疗等临床常规综合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则给予抗生素。治疗组74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使用温开水将其调成糊状,随后均匀涂于溃疡表面上,3次/d,涂药之后禁水30min,同时保持口腔清洁,3~5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儿发热、流涎、疼痛、疱疹、红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用药后2d内体温正常,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患儿食欲明显好转,溃疡面积缩小至少2/3;有效:患儿用药后3~5d体温正常,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食欲有所改善,溃疡面积减少1/3~2/3;无效:患者用药5d后体温仍未恢复正常,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未好转,溃疡未愈合,或者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HSV-I感染所致,多发于6月~3岁患儿,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散发,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以及口腔分泌物传播,多在托儿所等集居人群中广泛传播。患儿长于发热后1~2d后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周围伴红晕,疱疹破溃之后易形成溃疡。患儿由于年龄小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耐受力较差,患儿常因发病时疼痛剧烈而吵闹不安,食欲不振甚至拒食,流涎,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约为1~2周[3],本组患儿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与之相符。
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疱疹、溃疡不仅仅局限于咽峡部,病变累及范围广,多侵犯口腔黏膜多个部位,临床上常采用全身治疗,给予抗病毒及控制感染以及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佳,常需要加用局部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选用思密达外用局部治疗,其为一种由天然蒙石提取而来的药物,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以及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层状结果,颗粒十分细小。
面积较大,定位能力强,对细菌、病毒、毒素等多种攻击因子具有极强的吸附固定和清除作用,并和粘液蛋白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强粘液的内聚力和弹性,加强粘膜的屏障作用,促进受损粘膜上皮再生及修复。另外,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极易接受,吸收之后不会进入血液循环,不会影响患儿肝、胃、中枢神经以及心血管功能,并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随着消化道自身蠕动将其排出体外[4]。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儿在常规抗病毒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思密达,疗效显著,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3%(χ2=98.112,P=0.000)。
综上所述,疱疹性口腔炎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外用思密达局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红,陈兴君.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103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77.
[2] 闫红,吴庆香,陈兴君等.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68.
[3] 陈琴.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90-91.
[4] 庞金敏,马清转.思密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5):87-88.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思密达;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6-02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感染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无明显地季节性,多发于0.5~3岁小儿,传染性强,可单独发病,部分患者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患儿常表现出发热、疼痛、流涎、口腔疱疹、牙龈红肿等症状,临床常规全身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需要加用局部治疗药物以缩短病程,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减轻患儿承受的痛苦[1]。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儿科收治的1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的148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均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就诊于某院门诊,患儿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中关于疱疹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2],患儿营养状况未见异常。将14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32例,年龄5月~3岁,平均年龄1.8±0.5岁,病程1~4d,平均病程2.3±0.4d;治疗组中男性41例,女性33例,年龄6月~4岁,平均年龄2.1±0.6岁,病程1~5d,平均病程2.7±0.5d。患儿疱疹表现为鲜红或者暗红色,直径约2~3mm,疱疹周围存在红晕,表面有灰白色或者黄色渗出物覆盖,多见于唇内侧、颊粘膜、舌、上颚,部分患者侵犯咽部以及软腭,患儿体温37.6~40.5℃,变现出疼痛、流涎、口腔疱疹、牙龈红肿等症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监护人均在知情下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74例患者给予抗病毒、退热以及补液治疗等临床常规综合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则给予抗生素。治疗组74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使用温开水将其调成糊状,随后均匀涂于溃疡表面上,3次/d,涂药之后禁水30min,同时保持口腔清洁,3~5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儿发热、流涎、疼痛、疱疹、红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用药后2d内体温正常,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患儿食欲明显好转,溃疡面积缩小至少2/3;有效:患儿用药后3~5d体温正常,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食欲有所改善,溃疡面积减少1/3~2/3;无效:患者用药5d后体温仍未恢复正常,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未好转,溃疡未愈合,或者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HSV-I感染所致,多发于6月~3岁患儿,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散发,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以及口腔分泌物传播,多在托儿所等集居人群中广泛传播。患儿长于发热后1~2d后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周围伴红晕,疱疹破溃之后易形成溃疡。患儿由于年龄小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耐受力较差,患儿常因发病时疼痛剧烈而吵闹不安,食欲不振甚至拒食,流涎,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约为1~2周[3],本组患儿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与之相符。
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疱疹、溃疡不仅仅局限于咽峡部,病变累及范围广,多侵犯口腔黏膜多个部位,临床上常采用全身治疗,给予抗病毒及控制感染以及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佳,常需要加用局部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选用思密达外用局部治疗,其为一种由天然蒙石提取而来的药物,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以及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层状结果,颗粒十分细小。
面积较大,定位能力强,对细菌、病毒、毒素等多种攻击因子具有极强的吸附固定和清除作用,并和粘液蛋白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强粘液的内聚力和弹性,加强粘膜的屏障作用,促进受损粘膜上皮再生及修复。另外,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极易接受,吸收之后不会进入血液循环,不会影响患儿肝、胃、中枢神经以及心血管功能,并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随着消化道自身蠕动将其排出体外[4]。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儿在常规抗病毒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思密达,疗效显著,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流涎、疼痛、牙龈红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3%(χ2=98.112,P=0.000)。
综上所述,疱疹性口腔炎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外用思密达局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红,陈兴君.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103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77.
[2] 闫红,吴庆香,陈兴君等.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68.
[3] 陈琴.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90-91.
[4] 庞金敏,马清转.思密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