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去甲基化酶TET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ao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组织中DNA去甲基化酶十一易位蛋白(TET)TET1、TET2、TET3的表达水平,探讨TET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组织标本46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TET1、TET2、TET3在NB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Target数据库中的临床数据分析TET1、TET2、TET3的表达与NB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进行批量相关性分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GraphPad Prism 8软件作图.[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不同级别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的NB患者组织中,TET3的表达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TET3的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1),TET3高表达与NB患者预后良好呈正相关(P=0.020).TET1表达与肾上腺素能受体2(β2-AR)表达呈正相关(r=0.347,P=0.023).②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ET3 mRNA表达水平与ADNP(神经保护蛋白)、ARID2(染色质重塑因子)等抑癌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CD63(四次跨膜蛋白)、JOSD2(去泛素化酶)等癌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TARGET数据库中TET3 mRNA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呈正相关(P=0.024,P=0.014).[结论]TET3在NB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且TET3高表达与NB患者预后良好呈正相关,提示TET3在神经母细胞瘤中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TET3可以作为预测NB患者预后的一个潜在指标,对NB的临床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约占骨结核的 70%.“HRZE”[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丙嗪酰胺(Z)]化疗方案是治疗脊柱结核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约为11%,利福平引起的占其87%[1].近期文献数据表明,长期及联用抗结核药物是加剧白细胞减少的重要因素[2-3].脊柱结核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常予骨髓生长因子 [(常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伴有肌痛、关节痛不良反应[4],且此法诱导增殖的白细胞其免疫力多低于正常白细胞[5].中医治疗脊柱结核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侧重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有无合并腹水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多糖结合蛋白,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生素对症治疗48 h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食物过敏、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变应性结膜炎等其他特应性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环境因素和免疫异常等有关.由于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途径,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改变全身炎症状态而对其共病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回顾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生物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珠三角地区变应性鼻炎(AR)和/或支气管哮喘患者(BA)中止皮下变应原免疫治疗(SCIT)的原因,为提高患者SCIT的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多中心、大样本的真实世界研究,收集和分析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珠三角地区6家三甲医院接受SCIT的AR和/或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中止治疗患者的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纳入1244例接受SCIT的患者,中止治疗427例(脱落率为34.3%);儿童、已婚、过敏家族史阳性、总IgE(tIgE)>200 U/mL的患者表现出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至2020年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门诊7284例疑似AR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分析确诊AR患者不同性别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的分布特征.[结果]5980例患者诊断为AR,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82.10%(95%CI=81.22%,82.98%).男性平均年龄为19.01±13.17岁,女性23.67±13.40岁,AR女性年龄大于男性(P<0.001),男性AR阳性率83.35%高于女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发展,手术操作的精准化、手术过程的微创化和手术方案的个性化已成为脊柱外科未来发展的热点方向.如何通过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手术疗效,如何减少术中患者承受的射线辐射量,以及如何在保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长,都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作为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操作培训、理论教学、术中辅助,以及术后康复各个环节都显示出极大优势.然而目前VR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尝试对VR技术在脊柱外科术中辅助、疼痛治疗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