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师德评价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来源 :黑龙江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由于其身份的双重性,其师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具有重要的价值,如辅导员师德影响的双重向度、辅导员德行的示范效应以及辅导员师德超越于利益主体的共生网络等.高校辅导员的师德评价对于其师德养成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然而,当下高校辅导员师德评价存在诸多亟须破解的困境,如评价价值倾向重工具化而轻人本化、评价主体倾向一元化而忽视多元化、评价方式倾向简单化而忽视系统性、评价目的 倾向鉴定性而忽视发展性等.基于此,文章对走出辅导员师德评价困境的路径作出如下探析:遵循道德发展阶段论,开展分层分类发展性评价;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多触点”循环性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优势,营造“开放式”和谐共生的育人环境等.
其他文献
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是指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话语议题设置能力、话语叙事能力、话语传播能力、话语沟通能力的有机统一,是解决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为谁说、说什么、怎么说”问题的能力.加强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在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挑战、巩固党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的建设,全面更新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表达机制,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外部保障机制,不断提升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从而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优化发挥高校思政课重要功能与价值的教学革新大趋势.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适恰性和有效性需要从明晰融入目标、厘清融入原则、整合融入条件、检视融入效能等四个维度进行审思,只有将“目标—原则—条件—效能”的架构视角作为审视与思考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维度,才能有效检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在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技术载体与思想引导相结合等方面的效度,从而助推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础与关键,纵观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发展,其专业界定、职责认定、人才培养、结构配置、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内涵建设都在不断完善与改进,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队伍专业化建设依旧存在许多挑战.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理应讲究协同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只有认清自己与高校、与其他教师队伍、与学生的关系,明确与认可自己的身份,摸透如何在大德育环境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专业化建设才能实现新一轮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