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青藏高原之上,海拔居世界首位,被称作是世界的屋脊。在这里主要以我国少数民族藏族作为基础人口构成,藏族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信仰、习惯。所以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教育相较于我国其它各地,更具有其特殊性与挑战性。1951年和平解放后,西藏的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社会制度的跨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使西藏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西藏民族教育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和提高。在经历了1980年、1984年、1994年和2001年中央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民族教育进入了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当历史进入21世纪,西藏民族教育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缩短西藏自治区与其他地区业已存在的较大区域差距与教育不平衡现象,并克服西藏社会经济建设给西藏生态文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迫切要求西藏民族教育的发展思路要有新突破、发展理论要有所创新,以实现西藏赶超先进的人力支撑与动力源泉。为此,有必要对西藏中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一次探讨和总结。
关键字:西藏;教育;少数民族 ;发展方向
一、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理念
金志远提出了对民族教育进行理解的等同说、地域说、语言说、泛指说或广义说、对象说、服务说和校名说等几种视角;并指明了民族教育定义的两种方式,即,一是从民族概念及民族观角度下定义;二是从教育概念及教育观角度下定义。中南民族大学的王维认为民族教育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进而提出了既要提高民族教育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又要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多元文化教育观点。
二、西藏教育发展的现状
截止2008年底,西藏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17所。其中小学885所(另有教学点1110个),小学在校生31万多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初级中学96所,初中在校生近14万人,初中入学率92.2%;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44593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中职在校生21003人,高中阶段入学率51.2%;普通高校6所,本专科在校生29409人,高等教育入学率19.7%。另外,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在校生有1.9万余人。西藏的74个县(市区)已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4%。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得到显著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3年。目前,西藏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有藏语文课程(包括内地西藏中学)。同时,县级以下小学全部用藏语文授课,城镇小学及中学实行“双语”教学。高校除开有专门的藏文专业(包括藏语言文学专业、藏语新闻专业、藏汉翻译专业、西藏地方史专业、藏医药专业等),还开设有公共藏语文课。为了做好藏语文教学工作,建立了专门编译藏语教材的机构——西藏自治区教材编译中心,已编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藏语教材近600种。另外,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西藏还加强了藏、汉、英“三语教学”,西藏已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了汉语课程,有条件的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西藏教育的支持力度。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农牧区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了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西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采取“包吃、包住和包学习费用”的措施,2007年又全部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使西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地方。
三、西藏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向
有效地实现西藏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底,西藏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17所,其中小学884所,普通中学117所,中等专业学校10所,高等学校6所。目前,西藏的现代教育已形成了基础教育、大中专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幼儿、学龄前教育,以及内地办学等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为了有效地实现西藏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处理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文化选择、各层次多类型均衡发展诸方面要有所作为。首先要注意西藏民族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面对当代教育的规模与速度,西藏民族教育的优势在于特色与跨越。其特色更多体现的是西藏民族教育的传统性一面,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的调整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突出西藏民族教育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高原区域特色。其次要注意西藏民族教育的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文化选择。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各民族心理发展及其特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按跨文化因素观点来看,往往由于地域、时间、语言这三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促成不同的文化。再次要注意西藏民族教育的各层次多类型均衡发展。西藏民族教育要成为一个高效且协调发展的创新教育系统,要求其各教育层次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各教育层次的发展在数量比例上相衔接,发展状况符合其对应阶段的特征及趋势。
四、总结
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仍属于欠发达地区,长期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而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西藏,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西藏的和谐稳定与整体进步需要西藏民族教育予以支持。首先,教育西藏各族民众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其次,教育西藏各族民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统筹兼顾、持续均衡的发展观;再次,教育西藏各族民众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原则,寻求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产业模式,以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只有和谐西藏的真正建立,才更有利于西藏民族教育走上持续、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藏自治区志教育志》[Z],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2] 金志远:《民族教育定义辨析及判断标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4448页.
[3] 王维:《试析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78页.
[4]西藏卷编委会:《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西藏卷》[Z],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5] 陈巴特尔:《民族教育研究中的跨文化因素与心理测量》[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第37页.
[6] 高书国:《21世纪初北京教育层次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第1314页.
[7] 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和谐西藏若干问题的决定》[N],《西藏日报》2007-3-25(3).
关键字:西藏;教育;少数民族 ;发展方向
一、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理念
金志远提出了对民族教育进行理解的等同说、地域说、语言说、泛指说或广义说、对象说、服务说和校名说等几种视角;并指明了民族教育定义的两种方式,即,一是从民族概念及民族观角度下定义;二是从教育概念及教育观角度下定义。中南民族大学的王维认为民族教育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进而提出了既要提高民族教育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又要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多元文化教育观点。
二、西藏教育发展的现状
截止2008年底,西藏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17所。其中小学885所(另有教学点1110个),小学在校生31万多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初级中学96所,初中在校生近14万人,初中入学率92.2%;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44593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中职在校生21003人,高中阶段入学率51.2%;普通高校6所,本专科在校生29409人,高等教育入学率19.7%。另外,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在校生有1.9万余人。西藏的74个县(市区)已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4%。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得到显著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3年。目前,西藏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有藏语文课程(包括内地西藏中学)。同时,县级以下小学全部用藏语文授课,城镇小学及中学实行“双语”教学。高校除开有专门的藏文专业(包括藏语言文学专业、藏语新闻专业、藏汉翻译专业、西藏地方史专业、藏医药专业等),还开设有公共藏语文课。为了做好藏语文教学工作,建立了专门编译藏语教材的机构——西藏自治区教材编译中心,已编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藏语教材近600种。另外,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西藏还加强了藏、汉、英“三语教学”,西藏已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了汉语课程,有条件的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西藏教育的支持力度。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农牧区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了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西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采取“包吃、包住和包学习费用”的措施,2007年又全部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使西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地方。
三、西藏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向
有效地实现西藏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底,西藏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17所,其中小学884所,普通中学117所,中等专业学校10所,高等学校6所。目前,西藏的现代教育已形成了基础教育、大中专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幼儿、学龄前教育,以及内地办学等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为了有效地实现西藏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处理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文化选择、各层次多类型均衡发展诸方面要有所作为。首先要注意西藏民族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面对当代教育的规模与速度,西藏民族教育的优势在于特色与跨越。其特色更多体现的是西藏民族教育的传统性一面,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的调整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突出西藏民族教育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高原区域特色。其次要注意西藏民族教育的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文化选择。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各民族心理发展及其特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按跨文化因素观点来看,往往由于地域、时间、语言这三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促成不同的文化。再次要注意西藏民族教育的各层次多类型均衡发展。西藏民族教育要成为一个高效且协调发展的创新教育系统,要求其各教育层次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各教育层次的发展在数量比例上相衔接,发展状况符合其对应阶段的特征及趋势。
四、总结
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仍属于欠发达地区,长期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而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西藏,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西藏的和谐稳定与整体进步需要西藏民族教育予以支持。首先,教育西藏各族民众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其次,教育西藏各族民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树立统筹兼顾、持续均衡的发展观;再次,教育西藏各族民众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原则,寻求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产业模式,以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只有和谐西藏的真正建立,才更有利于西藏民族教育走上持续、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藏自治区志教育志》[Z],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2] 金志远:《民族教育定义辨析及判断标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4448页.
[3] 王维:《试析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78页.
[4]西藏卷编委会:《中国西部开发信息百科西藏卷》[Z],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5] 陈巴特尔:《民族教育研究中的跨文化因素与心理测量》[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第37页.
[6] 高书国:《21世纪初北京教育层次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第1314页.
[7] 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和谐西藏若干问题的决定》[N],《西藏日报》2007-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