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通过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个性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为了在技工学校德育课中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个性教育强调人的价值、需要,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个性教育的内因,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要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强、自觉的人。个性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个性。
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性。个性化教学的民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师生合作、教学互动的和谐教学氛围。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不仅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學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致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习性。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解了学生的独特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盲目从众,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改变这样的窘状,就需要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感受,致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断闪现思想火花的教育主体。这样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其独立性、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水平,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民主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潜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种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心理气氛。要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就要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深爱激励的环境中探求知识,塑造完美人格”。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经常运用“你真行”“很有进步”“我相信你”等鼓励性语言,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提意见,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观点,用探究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等等。
三、提高教师素质,不断钻研个性化教学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才,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待发掘的金子”,那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灌输”,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颗金子都闪光。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此教师首先要把研究重点从教法转到学法上去,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策略的选择直至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课程度差些,但他们并不笨,有的甚至在小学、初中时还是年级前几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生最终因成绩差而不得不选择了技工学校,但这些学生又一个共性:脑筋灵活,思维敏捷。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选取或重组教学内容,使之面向现实,面向生活,面向学生,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自学能力,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要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给不同禀赋的学生搭建施展才华、挖掘潜能的舞台,让学生人人都拥有成功和自信。
此外,实施个性化教学特别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有“实话实说”的勇气,这是衡量我们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的标尺,也是培育个性化教学的土壤。
四、尊重个性差异,更多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由于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交给一模一样的东西。”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成。绝不能对“学困生”歧视或放任自流,应给“学困生”更多的爱和尊重。为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角落的“学困生”。为了不让发言成为少数“好学生”的特权和专利,教师要找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提问那些很少甚至从来没被教师提问过的“学困生”。老师要用鼓励的眼神期待他们大胆发言,如果他们还保持沉默,就给所提的问题以提示或暗示,使这些学生跟着提示把问题答完整。对他们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除了提问,教师还要经常走下讲台到最后几排,亲切地与“学困生”对话、交流,告诉他们如何学好德育课。通过这些琐碎的举动,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细微而真诚的爱,感受到教师同样的尊重。
五、建立评价机制,体现注重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
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质。教师要变统一性、单一性的评价为多元的、综合性的评价,真正做到包容差异,善待差异。
第一,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是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为条件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学习动机及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控。实践证明,学生自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感和责任感。
第二,评价内容由知识评价转为知能并行。评价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效果和学业动态发展情况,并对此作出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
功能。
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功能还应从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动力。为此,评价方法应该: 一是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曲线。二是课堂上变及时评价为延时评价。因为教师对每个同学的意见、主张和设想的及时评价会左右和控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其个性思维的发展。三是要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问题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由重答案的一致性变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四是坚持激励性原则,慎用判断性结论,尽量用鼓励性语言,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心理机制。
个性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育人者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实际去发掘真正适合其教学阶段的个性化教育方法和实施途径。
(作者单位:漯河高级技工学校)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个性教育强调人的价值、需要,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个性教育的内因,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要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强、自觉的人。个性教育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个性。
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性。个性化教学的民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师生合作、教学互动的和谐教学氛围。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不仅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學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致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习性。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解了学生的独特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盲目从众,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改变这样的窘状,就需要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感受,致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断闪现思想火花的教育主体。这样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其独立性、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水平,促成学生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民主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潜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种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心理气氛。要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就要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深爱激励的环境中探求知识,塑造完美人格”。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经常运用“你真行”“很有进步”“我相信你”等鼓励性语言,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提意见,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观点,用探究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等等。
三、提高教师素质,不断钻研个性化教学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才,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待发掘的金子”,那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灌输”,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颗金子都闪光。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此教师首先要把研究重点从教法转到学法上去,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策略的选择直至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课程度差些,但他们并不笨,有的甚至在小学、初中时还是年级前几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生最终因成绩差而不得不选择了技工学校,但这些学生又一个共性:脑筋灵活,思维敏捷。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选取或重组教学内容,使之面向现实,面向生活,面向学生,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自学能力,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要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给不同禀赋的学生搭建施展才华、挖掘潜能的舞台,让学生人人都拥有成功和自信。
此外,实施个性化教学特别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有“实话实说”的勇气,这是衡量我们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的标尺,也是培育个性化教学的土壤。
四、尊重个性差异,更多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由于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交给一模一样的东西。”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成。绝不能对“学困生”歧视或放任自流,应给“学困生”更多的爱和尊重。为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角落的“学困生”。为了不让发言成为少数“好学生”的特权和专利,教师要找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提问那些很少甚至从来没被教师提问过的“学困生”。老师要用鼓励的眼神期待他们大胆发言,如果他们还保持沉默,就给所提的问题以提示或暗示,使这些学生跟着提示把问题答完整。对他们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除了提问,教师还要经常走下讲台到最后几排,亲切地与“学困生”对话、交流,告诉他们如何学好德育课。通过这些琐碎的举动,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细微而真诚的爱,感受到教师同样的尊重。
五、建立评价机制,体现注重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
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质。教师要变统一性、单一性的评价为多元的、综合性的评价,真正做到包容差异,善待差异。
第一,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变为学生自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是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为条件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学习动机及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控。实践证明,学生自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感和责任感。
第二,评价内容由知识评价转为知能并行。评价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效果和学业动态发展情况,并对此作出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
功能。
个性化教学的评价功能还应从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通过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动力。为此,评价方法应该: 一是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曲线。二是课堂上变及时评价为延时评价。因为教师对每个同学的意见、主张和设想的及时评价会左右和控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其个性思维的发展。三是要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问题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由重答案的一致性变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四是坚持激励性原则,慎用判断性结论,尽量用鼓励性语言,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心理机制。
个性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育人者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实际去发掘真正适合其教学阶段的个性化教育方法和实施途径。
(作者单位:漯河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