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忽凉忽热的季节,给孩子穿衣要多留意,及时穿脱衣服,该暖的地方暖,该凉的地方凉,就是天气再多变,也不担心感冒找上门了。
秋天天气多变,本来挺热的天,一场雨过后,气温一下降了十几摄氏度。白天气温高,大太阳晒得人出汗,早晚却又凉飕飕的。每到这个季节,末末都会因为衣服穿得过少或过多而引发感冒。今年,末末的爸爸妈妈格外留心,希望末末能健康度过这个秋天。
给孩子穿衣,简单?不简单!
给孩子穿衣看似简单,实有学问。孩子穿衣的总体原则要根据气候、室内环境及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
孩子的穿着要适宜,这样孩子能活动自如,而活动量增加,又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果孩子穿衣太多,活动不方便,容易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容易着凉患病,也会降低孩子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 不会走路的宝宝,穿的衣服应该和大人安静状态下感觉舒适、不冷不热时所穿的衣服一样厚薄。
● 当孩子会走会跑后,就要比成人少穿一件。活动时要比不活动时适量少穿些。
● 换季(冬春换季、夏秋换季)时温度变化大,可给孩子分层穿衣服,如柔软内衣、卫衣或线衣、马甲、外套等,方便增减衣服。
应对多变天气,这些衣物必备
柔软贴身棉内衣、棉质卫衣或编织光面的线衣
棉质衣裤柔软且吸汗,且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热丢失,既舒适又保暖。
马甲
马甲也叫坎肩,为无领、无袖的短上衣。马甲有棉马甲、卫衣马甲、厚布马甲等,穿在内衣外面、线衣或毛线衣外面、薄棉衣外面等,可根据气候变化,方便穿着,也有利于调节孩子的穿衣舒适度。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厚薄两件,可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穿着。
容易穿脱的开衫外套
选择简单、易穿脱的外套,不仅能让孩子外出时方便活动,而且孩子热了、出汗了,能够方便地脱下来,以免孩子出汗后吹风着凉。
隔汗巾
隔汗巾又叫吸汗巾,纯棉材质,吸收和透气性好,可用于吸汗或者隔离出汗的背部。孩子外出活动出汗时,可在他的后背垫上隔汗巾。多带几条隔汗巾,及时更换,这样孩子舒服,也能预防孩子汗湿内衣,受凉感冒。
身体这些部位需要护好
背部需要护好
由于背部相对全身来说皮肤面积比较大,衣服是否保暖,背部感觉更明显。中医认为人體的背部有许多穴位,背部受寒,寒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影响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引发疾病,因此孩子穿衣要护好背部。
方法:柔软内衣 卫衣或线衣,再酌情加上绒布马甲背心等,既能让孩子的背部保暖,又不妨碍他手臂的活动。
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背部保暖过度。给孩子穿过于厚重的衣物,衣服压迫胸部,孩子会感觉不舒服。而且,背部保暖过度,会导致孩子的背部因出汗过多而湿凉,反而容易患病。
腹部需要护好
我们的腹部没有骨骼,腹内的胃肠道占据面积较大,如果腹部受凉,容易伤害胃肠道,使孩子出现消化不良、腹痛和腹泻等疾病,因此,腹部需要护好,以保护胃肠功能。
方法:贴身内衣长达下腹部,掖到贴身内裤里。中层衣服前襟重叠多一些,避免透风。
足部需要护好
足部是身体的末梢部位,足暖有保持足部血液循环、保证身体器官代谢和适应能力的效果,如果足凉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甚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中医认为,足部是阴阳经络的交汇之处,足部有众多穴位,双脚保持温暖,可以使足部的穴位经络通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方法:给孩子穿棉质的袜子。孩子爱活动,容易出汗,导致足部潮湿,使脚底发凉,因此要给孩子穿能吸汗的棉质袜子,而且袜子潮湿后要及时更换,保持孩子脚部暖和、干爽。
头部不能捂
孩子的头部代谢活跃,容易散热,与身体其他部位比较,头部不怕冷。中医认为,头热易“上火”,会出现心烦、头晕,甚至谵妄。因此,让孩子的头部相对处于较凉的状态,既有利于孩子头脑清醒,又能提高孩子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方法:室内不用给孩子戴帽子。即使在寒冷季节,在室内也要让孩子的头部自然外露,只在出门时给孩子戴上帽子即可。
虽然头不能捂,但脖子要保暖,所以外出时家长要给孩子戴上围巾。
“春捂秋冻”要有度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保健谚语,意思是春天气温刚转暖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气温刚变凉,不要急于增加厚衣。“春捂秋冻”的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春捂”是顺应身体的适应性调节衣物;“秋冻”既能提高身体的调节能力,又能利用适度冷刺激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但是,“春捂”和“秋冻”都要有度,捂过头或冻过头,都可能使孩子患病,如春季气温明显升高,还让孩子穿着厚衣或棉衣,稍微活动就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不但体感很不舒服,而且吹风后,汗湿内衣会使孩子感觉“透心凉”,更容易着凉感冒。“秋冻”也不是强调绝对的“冻”,要根据孩子的体质状态循序渐进地让孩子进行耐寒锻炼,而不是气温明显下降了仍坚持“冻”,不给孩子添衣,这也会导致孩子受凉而感冒。
秋天天气多变,本来挺热的天,一场雨过后,气温一下降了十几摄氏度。白天气温高,大太阳晒得人出汗,早晚却又凉飕飕的。每到这个季节,末末都会因为衣服穿得过少或过多而引发感冒。今年,末末的爸爸妈妈格外留心,希望末末能健康度过这个秋天。
给孩子穿衣,简单?不简单!
给孩子穿衣看似简单,实有学问。孩子穿衣的总体原则要根据气候、室内环境及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
孩子的穿着要适宜,这样孩子能活动自如,而活动量增加,又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如果孩子穿衣太多,活动不方便,容易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容易着凉患病,也会降低孩子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 不会走路的宝宝,穿的衣服应该和大人安静状态下感觉舒适、不冷不热时所穿的衣服一样厚薄。
● 当孩子会走会跑后,就要比成人少穿一件。活动时要比不活动时适量少穿些。
● 换季(冬春换季、夏秋换季)时温度变化大,可给孩子分层穿衣服,如柔软内衣、卫衣或线衣、马甲、外套等,方便增减衣服。
应对多变天气,这些衣物必备
柔软贴身棉内衣、棉质卫衣或编织光面的线衣
棉质衣裤柔软且吸汗,且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热丢失,既舒适又保暖。
马甲
马甲也叫坎肩,为无领、无袖的短上衣。马甲有棉马甲、卫衣马甲、厚布马甲等,穿在内衣外面、线衣或毛线衣外面、薄棉衣外面等,可根据气候变化,方便穿着,也有利于调节孩子的穿衣舒适度。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厚薄两件,可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穿着。
容易穿脱的开衫外套
选择简单、易穿脱的外套,不仅能让孩子外出时方便活动,而且孩子热了、出汗了,能够方便地脱下来,以免孩子出汗后吹风着凉。
隔汗巾
隔汗巾又叫吸汗巾,纯棉材质,吸收和透气性好,可用于吸汗或者隔离出汗的背部。孩子外出活动出汗时,可在他的后背垫上隔汗巾。多带几条隔汗巾,及时更换,这样孩子舒服,也能预防孩子汗湿内衣,受凉感冒。
身体这些部位需要护好
背部需要护好
由于背部相对全身来说皮肤面积比较大,衣服是否保暖,背部感觉更明显。中医认为人體的背部有许多穴位,背部受寒,寒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影响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引发疾病,因此孩子穿衣要护好背部。
方法:柔软内衣 卫衣或线衣,再酌情加上绒布马甲背心等,既能让孩子的背部保暖,又不妨碍他手臂的活动。
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背部保暖过度。给孩子穿过于厚重的衣物,衣服压迫胸部,孩子会感觉不舒服。而且,背部保暖过度,会导致孩子的背部因出汗过多而湿凉,反而容易患病。
腹部需要护好
我们的腹部没有骨骼,腹内的胃肠道占据面积较大,如果腹部受凉,容易伤害胃肠道,使孩子出现消化不良、腹痛和腹泻等疾病,因此,腹部需要护好,以保护胃肠功能。
方法:贴身内衣长达下腹部,掖到贴身内裤里。中层衣服前襟重叠多一些,避免透风。
足部需要护好
足部是身体的末梢部位,足暖有保持足部血液循环、保证身体器官代谢和适应能力的效果,如果足凉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甚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中医认为,足部是阴阳经络的交汇之处,足部有众多穴位,双脚保持温暖,可以使足部的穴位经络通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方法:给孩子穿棉质的袜子。孩子爱活动,容易出汗,导致足部潮湿,使脚底发凉,因此要给孩子穿能吸汗的棉质袜子,而且袜子潮湿后要及时更换,保持孩子脚部暖和、干爽。
头部不能捂
孩子的头部代谢活跃,容易散热,与身体其他部位比较,头部不怕冷。中医认为,头热易“上火”,会出现心烦、头晕,甚至谵妄。因此,让孩子的头部相对处于较凉的状态,既有利于孩子头脑清醒,又能提高孩子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方法:室内不用给孩子戴帽子。即使在寒冷季节,在室内也要让孩子的头部自然外露,只在出门时给孩子戴上帽子即可。
虽然头不能捂,但脖子要保暖,所以外出时家长要给孩子戴上围巾。
“春捂秋冻”要有度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保健谚语,意思是春天气温刚转暖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气温刚变凉,不要急于增加厚衣。“春捂秋冻”的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春捂”是顺应身体的适应性调节衣物;“秋冻”既能提高身体的调节能力,又能利用适度冷刺激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但是,“春捂”和“秋冻”都要有度,捂过头或冻过头,都可能使孩子患病,如春季气温明显升高,还让孩子穿着厚衣或棉衣,稍微活动就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不但体感很不舒服,而且吹风后,汗湿内衣会使孩子感觉“透心凉”,更容易着凉感冒。“秋冻”也不是强调绝对的“冻”,要根据孩子的体质状态循序渐进地让孩子进行耐寒锻炼,而不是气温明显下降了仍坚持“冻”,不给孩子添衣,这也会导致孩子受凉而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