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感染论\表扬论\成就论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染论
  
  先问:作为语文教师,你会作文吗?愣着干什么?会?还是不会?说呀!会,咱接茬谈,不会,劝您还是不教语文好。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再说,世界之大,不教语文,绝对饿不死!要选择教语文,首先自己得会作文,能作文,常作文。这是先决条件,就像“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毛泽东语意),除此之外,别无二论。好啦,抱着“梨子”,你这样大大方方、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地“一吃”,而且显露出一脸的“香甜”(尽管心中浸着几分艰涩),那,你的弟子们的劲头就会潮水般涌来。于是大家便都去吃梨子,抢着吃,争先恐后;接下来再去吃地瓜,吃香蕉,吃午餐肉,甚至吃螃蟹……一路吃下去,还愁吃不成“文学巨匠”,至少也得吃个“文学小胖子”啵。这是一种感染,叫“身教”感染。
  第二种是“美文”感染。是呀,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干枯,有美文,但不多。可眼下的报纸杂志,古今中外名著,确是美文如林啊!拿来,统统拿来,一篇一篇,一类一类拿来(可以节选),剪成样文,分批分期发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读,读,读它个滚瓜烂熟,读它个天昏地暗。先不要期待什么,要知道让古今中外的大师“作指导”,绝非易事。读完之后,过几天再读,循环往复,不厌其烦。记住了,这时你千万不要去讲,至少不要去多讲,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终有一天会从那些美文里闻出点写作的味来。如此以来,“种树使劲砸,埋上个棒棰也发芽”啊!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第三种是“榜样”感染。“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用到作文教学上照常管用。我们总不能都穷呀!都穷,谁也没出路。怎么办?“发展是硬道理”!人为制造差距,用政策制造差距,就有了矛盾。而有了矛盾,解决矛盾之日,也就到了推动整体发展之时,这个道理简单而又深刻。培养榜样,运用榜样,是榜样感染的全部工作。
  感染就是启发,就是发韧,就是培植写作冲动的空气、阳光、水分与土壤。写作教学,缺它,不行。
  
  二、表扬论
  
  1、找花夸。先打着灯笼找,然后赞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把“挑刺”变成“插花”。教语文几十年我一向不赞成作文“全批全改”,尤其对初学写作和对作文一时还找不到“北”的学生,更是特别不宜。全篇见红。“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学生既不领情,更不买账。为什么?把劲儿用反了。如果换一种思路,就会别开洞天。你想,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吧。某句话写得顺畅,总会有吧,那就是“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与惊喜,一股劲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2、打时差。表扬要抓住机遇,否则就收不到理想效果。我是相信每个人都有写作才华的(除去傻子)。但,又深深明了,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有的以这样的形式显露,有的又以那样的形式显露,个体与个体千差万别,这都极为正常。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得及时去发现,会打时间差。学生写作才华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地显露,就像黑夜里的流星,一闪即逝。作为教师,就必须及时地去发现它,抓住它,然后再及时地去夸去赞,等待神奇效果的到来。
  当然表扬要远离无聊与油滑,要把握分寸,要讲究艺术,这里自不待说。那就请相信表扬绝不仅仅是一种策略吧,实践会让你越来越感到它有着太阳般的光芒。
  
  三、成就论
  
  大家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作文教学,我们更应该相信“成功更是成功他娘”。成就,是每个人的终生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其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因此,成就愈大,奋斗愈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然而,它却在现实中被到处弥漫着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掩埋着,很少有人去研究,去运用。作文教学长期陷入自戕与沉寂,也就理所当然了。
  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这就是所谓写作教学“成就论”。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为学生“创造”展示写作才华的“机会”。是每周法定的两节作文课吗?不是!是教师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在班内开展的那些活动吗?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机会,包含这样三种要素:一是社会性;二是竞争性;三是自主性。三者缺一不可!这里的“社会”,是指教学班以外的“社会”,如年级间、学校间、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时代内外,范围愈扩大,社会性愈强,展示才华的机会便愈难得,因而也就愈金贵。“竞争”是机会含义的核心,因为学生写作才华的显露,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的作品有了某种或某个层面的竞争力。我们说他的作品有了多大的竞争力,就等于他赢得了多大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所有展示写作才华的机会中,学生的“自主”,又是一种永远不可撼动的“人本”基素。因为教师永远只是导演,舞台上没他的份,所以教师给学生的“自主”权以及学生自觉运用“自主权”的能力愈大,“机会”也就愈可观,学生写作才华的最大展示也就愈具可能性。从近几年中小学作文教学第一线传来的信息看,不少开拓者,總在这样为自己的弟子们创造着展示写作才华的机会——他们在不懈地帮助学生创建各种类型的“文学社”。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有方向,有活动,有任务,有要求……这些校园中的文学社就像春天盛开在原野上的小花,有声有色,方兴未艾。
  以上“三论”,绝非作文教学的秘诀,它,只是一个老语文工作者的心声。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创新型经济,基本特征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首要特点是创新能力,而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就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在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一个民族、国家或社会,不创新就死亡,创新是如此重要,以至成为当代教育的全球性话题。从表面看,历史学是研究过去的事情,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似乎与创新风牛马不相及。其实不然,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功能的分析上,可以发现历
期刊
创新教育指的是“创新的引导者”——教师,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素质。人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下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对创新教育的理解,谈一下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兴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
期刊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一、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
期刊
化学的教学工具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已经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各个学校校园网的开通, Internet 的普及,网络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网络教学是通过传輸课件的方式来实现的,网络课件集教学内容、学习栏目和交互功能于一体,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正是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表现。本文根据制作化学网络课件的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化学网络课件的制作。  一、
期刊
空犹孤独,它埋葬着一大片一大片忠骨。在我看来,空有时候就是孤独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代名词。我们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分享过那深不可测的孤独。但他们不是谈论自己的孤独,只是坚守自己的命运。而我自命孤独,不过是寂寞罢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陆游的空是悲愤的,又是满怀期盼的,你能说他的空,空了吗?  不是,这是孤独的
期刊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对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缺乏积极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大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甚多,但主要的是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所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生成为体育的终身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凝聚班集体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劳心伤神,而中职“继班主任”(即中途代接班主任)则更不好当。通过多年的工作和一学期的继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处处用心、把握技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用心点火(建章立制、督促落实、活动创新)  中途接任,班集体虽已形成,但学生和“继班主任”之间尚有许多格格不入。继班主任得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对语文课程的如下阐述:“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人为本,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一个鲜活、发展的生命个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最大限
期刊
语文教学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即“以读为本”)必需通过学生的读书实践来实现。于是,有的老师在一堂课上,就会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轰轰烈烈地去读。难道课堂上多读就是“以读为本”吗?  如《丰碑》一课,一位教师导入新课后,便让学生自由朗读,感知新课,然后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再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出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