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困惑着我们,总给人一种盲目、高耗低效的感觉。一提到写作,大多数学生就叫苦不迭,勉强写成的作文语言苍白、内容空泛,让老师改起来也是“痛苦不堪”。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以为,一定要重视阅读。朱自清先生曾说:“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当代作家余华也说过:“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一个很好的读者。”
一、认识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但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表达其实质也就是口头或书面的“写作”,所以可以说阅读的目的是写作,而写作又可以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和写作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互动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达到有效阅读
1.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横溢。有人就“读”与“写”形象地打过比方:“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丝。”我们学校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除了倡导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外,还开设了阅读课。在阅读课上要求学生及时摘记,摘记内容可以是经典的句子、优美的片段,也可以是典型的事例,甚至是一个独特的标题。教师自己也可以做笔记,这样以身作则,可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每上几节阅读课,便让学生将自己摘抄的内容拿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达到资源共享。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可提高文学素养、摄取写作素材等。学生脑海中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就要顺畅多了。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正是这个道理。
2.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思辨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思考,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事例发表看法。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中有这样的观点:“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人物、事例,教师对学生要予以引导,提倡学生在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为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
有一次上阅读课,班上有学生在读到韩寒、陈丹青对现当代一些知名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的评价时,觉得他们对冰心、老舍、巴金的评价有失偏颇。我对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很是赞赏,同时又启发他们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见解。有同学便举出了冰心的一些虽简短却意味隽永的小诗;也有同学谈到评论作家应该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而不能只是站在现在的立场说其缺陷;更有同学说到了为人处世,认为做人更应谦虚低调些,说到了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要懂得低头”的有关谦逊的言论。谈到这个问题时,又有同学说也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善于表现自己,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从他们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确是经过了思索,能理性地去看待问题。这如果运用到写作上,便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思辨色彩,会更有深度。
3.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再创作
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深刻的阅读感悟中延伸出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造另一个思维的高度。阅读对写作有着“助推”作用。像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就是一种对阅读吸收的再创作,诗句来源于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读带写,学生在阅读后所写的文章也许能达到另一个高度。有一次看到学生的摘记本上的一首短诗:“蚌,丑陋粗糙,然而,最珍贵的东西——珍珠,就在它的腹内孕育。”我引导班上学生认真阅读这首诗,并要求学生根据此诗自己创作一首小诗。学生颇有兴趣地去写,纷纷举手要求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杰作。有的学生写的诗歌的确很有诗意和哲理,如:“蚂蚁,渺小卑微,然而,最可贵的精神——团结,就在它身上凝聚。”“鸢尾花,寂寞绽放,然而,最动人的词语——诗意,就在它摇曳间闪烁。”这样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阅读,的确可以提升写作能力。
又如一个学生写命题为“信念”的作文,里面有一段话:“信念是石,敲出生命之火;信念是火,点亮光明之烛;信念是烛,照亮前进之路;信念是路,通向成功之门。”这正是因为他在阅读时摘抄了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后化用而写成的。这种“化用”“借鉴”是阅读对写作促进作用的有力证明,是对文化传统的发扬与提升,是写作过程中的机敏与感悟的反映,是智慧与才气的表现,是学生作文语言迈进“文学”的重要动力,自然应该成为我们提高个人写作水平的重要渠道。当然,这种借鉴不能是拾人牙慧,更不能是邯郸学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的追求中不断地开疆拓土,使写作的天空更为高远、深邃。
三、引导学生去“阅读”生活这本活书
“读”,不仅仅限于书籍、杂志等,更涵括了生活,因为生活就是一部活书。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作文理念中便有“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之说。“观察生活”正是对生活的“阅读”。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单调、乏善可陈,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并不少,只是他们自己忽略了。我们不可轻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去挖掘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让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成为他们的习惯,并且引导他们及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视野会不断扩大,他们会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
阅读无疑是写作的根本,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学生的阅读积累到什么程度,其写作水平也就会达到什么程度。作文教学虽不是坦途,却也不是难于登天的蜀道。读有字的书,读生活这部无字的书,有阅读作伴,作文教学不再孤独。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中学)
一、认识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但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表达其实质也就是口头或书面的“写作”,所以可以说阅读的目的是写作,而写作又可以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和写作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互动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达到有效阅读
1.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横溢。有人就“读”与“写”形象地打过比方:“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丝。”我们学校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除了倡导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外,还开设了阅读课。在阅读课上要求学生及时摘记,摘记内容可以是经典的句子、优美的片段,也可以是典型的事例,甚至是一个独特的标题。教师自己也可以做笔记,这样以身作则,可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每上几节阅读课,便让学生将自己摘抄的内容拿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达到资源共享。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可提高文学素养、摄取写作素材等。学生脑海中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就要顺畅多了。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正是这个道理。
2.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思辨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思考,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事例发表看法。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中有这样的观点:“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对于一些有争议的人物、事例,教师对学生要予以引导,提倡学生在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为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
有一次上阅读课,班上有学生在读到韩寒、陈丹青对现当代一些知名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的评价时,觉得他们对冰心、老舍、巴金的评价有失偏颇。我对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很是赞赏,同时又启发他们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见解。有同学便举出了冰心的一些虽简短却意味隽永的小诗;也有同学谈到评论作家应该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而不能只是站在现在的立场说其缺陷;更有同学说到了为人处世,认为做人更应谦虚低调些,说到了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要懂得低头”的有关谦逊的言论。谈到这个问题时,又有同学说也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善于表现自己,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从他们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确是经过了思索,能理性地去看待问题。这如果运用到写作上,便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思辨色彩,会更有深度。
3.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再创作
通过阅读,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深刻的阅读感悟中延伸出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造另一个思维的高度。阅读对写作有着“助推”作用。像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就是一种对阅读吸收的再创作,诗句来源于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读带写,学生在阅读后所写的文章也许能达到另一个高度。有一次看到学生的摘记本上的一首短诗:“蚌,丑陋粗糙,然而,最珍贵的东西——珍珠,就在它的腹内孕育。”我引导班上学生认真阅读这首诗,并要求学生根据此诗自己创作一首小诗。学生颇有兴趣地去写,纷纷举手要求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杰作。有的学生写的诗歌的确很有诗意和哲理,如:“蚂蚁,渺小卑微,然而,最可贵的精神——团结,就在它身上凝聚。”“鸢尾花,寂寞绽放,然而,最动人的词语——诗意,就在它摇曳间闪烁。”这样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阅读,的确可以提升写作能力。
又如一个学生写命题为“信念”的作文,里面有一段话:“信念是石,敲出生命之火;信念是火,点亮光明之烛;信念是烛,照亮前进之路;信念是路,通向成功之门。”这正是因为他在阅读时摘抄了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后化用而写成的。这种“化用”“借鉴”是阅读对写作促进作用的有力证明,是对文化传统的发扬与提升,是写作过程中的机敏与感悟的反映,是智慧与才气的表现,是学生作文语言迈进“文学”的重要动力,自然应该成为我们提高个人写作水平的重要渠道。当然,这种借鉴不能是拾人牙慧,更不能是邯郸学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的追求中不断地开疆拓土,使写作的天空更为高远、深邃。
三、引导学生去“阅读”生活这本活书
“读”,不仅仅限于书籍、杂志等,更涵括了生活,因为生活就是一部活书。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作文理念中便有“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之说。“观察生活”正是对生活的“阅读”。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单调、乏善可陈,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并不少,只是他们自己忽略了。我们不可轻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去挖掘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让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成为他们的习惯,并且引导他们及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视野会不断扩大,他们会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
阅读无疑是写作的根本,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学生的阅读积累到什么程度,其写作水平也就会达到什么程度。作文教学虽不是坦途,却也不是难于登天的蜀道。读有字的书,读生活这部无字的书,有阅读作伴,作文教学不再孤独。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