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词课堂中,教师秉持“共生”理念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悟意境、升华思维和积极参与互动。
  一、放飞想象,体悟意境
  高中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铺垫已经有了初步的诗词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自由体会为主,解开学生的思维枷锁,达到诗词体悟中的“共生”。
  高中语文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对学生掌握的要求比较高。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褪去了初中教学的引导和启发,逐渐转变为学生为主、自学优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理解和分析课文,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短歌行》,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为了让学生解开思想束缚,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这篇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以演讲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感兴趣,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进行自由发挥。在演讲时,将这首诗改写成“曹操——励志篇”“曹操——教育篇”,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曹操——忧愁篇”表达贤才太少、求贤若渴、大志难成的感慨。学生通过自由发挥,使得自身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于诗词意境的体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高中而言,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在体会中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体悟的意识,逐渐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升诗词鉴赏素养。
  二、单元整合,升华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架构,教师要掌握学科的整体特点,对于学生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诗词有系统性的清晰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在诗词单元学习过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单元性整合。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课文都是诗词,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每篇的主题各有不同,对于学生而言,如何能够将其区分并且深刻理解是个比较难的挑战。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我在教学中采取单元整合的方式,针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和介绍:“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思考,说一说,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认为哪两篇诗词比较相似?谈谈你的感想。”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和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词,一个要建功立业,一个要归隐田园,这两种思想你更趋向于哪个?”通过此类的问题,使学生找出每首诗词的不同主题,在品味和比较中,体会每首诗词的不同意境,达到思想上的“共生”。同时,我还进行适时地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体会到诗词带来的丰富内涵,升华自身的思维。
  诗词学习需要思维上的活跃,尤其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诗词,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背景、作者经历等资料,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辨析诗词的内涵,真正理解其内容,从而升华自身的诗词鉴赏素养。
  三、多元互动,深层交流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促进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探讨,探讨过程即是学习和“共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诗词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并且融入其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互动,最终统一答案,达到思想上的“共生”。
  还以《短歌行》为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诗句都寓意丰富。在教学中,我会将这些诗句提炼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大家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含义?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作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我认为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努力建功立业。”“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忧愁时间飞逝,来不及有所作为,其实他是在提醒别人。”学生热烈讨论起来,有时我也融入其中。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及他们对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及时纠正对方的不足之处,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通过有效的交流探讨,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详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思想动态。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探讨和教师的点拨,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帮助和启发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使用,留出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共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达到新时代下的学习能力标准,全面提升古诗词素养。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125001)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四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信心。但作为一线教师,这几年笔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但同时也感到迷茫、困惑: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好课?改革到什么程度才不离
期刊
2014年和2015年的江蘇省高考作文,绝大多数的考生都写了议论文,但最拔尖的几十篇优秀作文中,却大多数是记叙文。议论文写作几乎是大部分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效果却不令人满意。其实,让现在阅历较少的高中生剖析事理、有深度地发表议论有点强人所难。而写记叙文,对身处缤纷世界又热情洋溢的高中生而言,因为有生活有情感,可能更易出彩。所以从高考阅卷的主流来看,记叙文是一块不容忽视且应重点开发的芳草地。  所谓
期刊
高中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初中时小说阅读是考试的重要题型,记叙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学生还是能下一些功夫的。但到了高中,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选做题,出于功利思想,学生选择传记和新闻阅读较多,渐渐远离得分率较低的小说阅读,减弱了对小说学习的热情。这种情况,让我陷入思考:学生对小说学习兴趣的减弱会不会造成他们阅读思维的欠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会不会受限?会不会也影响到他们文
期刊
传统文言文教学借助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采用一边放映教学课件一边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当然,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讲解内容还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因冗长的讲解而疲惫,不但记不住重点字词,文意也无法理解。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将所学课文与相关文言文进行比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
期刊
课堂是教学相长的地方,快乐的课堂就是教师乐教,教得轻松又有教学成就感,学生愿学,学得快乐又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的课堂。可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学生学得死气沉沉、昏昏欲睡,教师教得毫无激情、了无趣味的不争现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快乐起来,使学生学得快乐,师也教得快乐,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呢?  一、备课前以幽默给学生预设快乐  幽默是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在语文
期刊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诗中主人公刘兰芝是位勤劳、美丽、富有反抗精神的女子,但最终落得个“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结局。究其悲剧原因,大多分析文章认为焦母和刘兄是杀害她的元凶,焦母对儿媳恶言相加,刘兄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最终将她逼上了绝路。归根结底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杀害了她,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
期刊
高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学活动也承载着这一重要的任务,通过阅读与写作,我们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但是问题的尴尬处在于,思维品质的优劣与否、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否都无法直接用数据测量得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把作文的好坏作为一个评价标准。但同样的尴尬在于,文章又有记叙、议论等类型,其共性的评价标准又在哪里呢?下面笔者从高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作出发,以议论文为例
期刊
古诗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细节描写、烘托以及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一、细节,活灵活现  在高中阶段,形象分析是古诗探究的一个重要考点。然而想要深度探究人物事物形象就需要抓住细节,从古诗的细节之处入手进行深刻探究,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外貌、心理或事物的特征、寓意等细节去分析形象,使得人物性格鲜活、事物特征明了,从而更深刻地彰显古诗情节,使得学
期刊
《江南的冬景》通过运用对比、虚实结合、引用等手法描绘出江南那可爱、晴朗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优美、闲适、温润、和煦的意境。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江南的“曝背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五幅图,通过这些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南冬景的美。那作者是如何巧妙抓住这些景的特征带给我们这种意境美呢?  这就得由教师慢慢引导学生了。在此笔者通过对《江南的冬景》中四个片段的详细讲解
期刊
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这门学科的内涵在一步步延伸,而且必须一步步延伸。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展现,所以,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不是局限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是更侧重教会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表明,文本细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一、多变的细读形式,吸引学生兴趣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做一件事情便会感到乏味无趣,语文阅读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