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法的新解读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银帝艺术馆联合策划、主办的“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围绕此次展览和于右任书法艺术,众多书法研究者和书法家进行了集中研讨。
  于右任诗词有待挖掘
  于右任是20世纪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自创草书,以标准草书体来领会、理解前人的书法创造。“此次书法展旨在通过全面展示于右任多年以来的书法创作成果,展现其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和追求,以传承其书法艺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于右任在书法界影响很大,不仅如此,他在文化界影响也很大,成为许许多多文化人膜拜的对象。中国美术馆藏有10多万件历代书法、绘画、雕塑、民间美术等等作品,但对20世纪书法的收藏还不够丰盛。前年,朱奕龙无偿将自己收藏的于右任作品捐献中国美术馆,令人感佩,这也填补了中国美术馆20世纪在收藏于右任书法作品上面的空白。”
  此次展出的于右任作品,以镜片、楹联、立轴、碑志拓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风貌。中国侨联副主席、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朱奕龙20余年来,从世界各地潜心收藏于右任书法作品400余幅,先后编辑出版了三套《于右任先生墨宝》,本次展出的作品也选取了朱奕龙2016年捐赠于中国美术馆的10件作品。
  于右任不单单是一个书法家,更是一个文人和爱国志士,例如,在书作的内容上,他常抄录杜甫、陆游的古诗词,这是与他的审美相契合的,他的书法也表现了他的情怀。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顾问田卫华看到,这些年来于右任作品的收藏已成热潮,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于右任的诗词集虽然出版了不少版本,却多为母本翻印,当中不少讹误未经考证。“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于右任诗词的专著,于此也以讹传讹影响了很多人。同时,他遗失的诗集、诗句、词篇,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挖掘,如展览中的《再题王觉斯诗卷》,包括台湾本近十年的诗集里都没有记录,再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大轴边款所题的两首诗等,都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力气去整理。”田卫华说。
  还原时代 认识标准草书
  《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认为,从书法的角度来说,于右任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挖掘。首先,作为教育家,他所开创的标准草书是实用性的。其次,作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他写出的是适应题词以及庄重的场合的文字。最重要的是他作为艺术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诗词文稿,能充分表达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书法的追求。在他的作品当中,既有性情的表达,又有个性的体现。
  对于于右任开创的标准草书,书法界有一种声音认为,艺术是不能标准化的,标准草书和艺术创作规律是相违背的。于右任《标准草书》提出“易识、易写、准确、美丽”,除了“美丽”是跟艺术相关外,其他都只是和实用文字相关联。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认为:“我们如果站在小小的书法艺术的立场去看待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有见仁见智的看法。我们应站在于右任生活的年代去认识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而不是局限于书法角度去理解,当站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去认识于右任书法时,我们会对他的标准草书有新的解读,即他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进行一种文字的改革。”
  诚然,于右任是一个有文化底蕴、有理性,同时又有激情的创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张旭光分析:“他虽然推广标准草书,但是在创作的时候会进入另一种激情的创作状态,进入这个状态的时候,那些标准都变成了次要,所以他才能在提出标准草书后又有很多变化。草书是纯粹的艺术,从一诞生就不是为了实用,所以更多的是该如何去理解草书的线条和空间关系,它和现代西方的印象主义、现代表现主义一样,是中国人给世界贡献的一门艺术。”张旭光认为,当代人学草书从标准草书入手是一件好事,等到自己的审美、创作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创作。
  推进书法传统 展现书法精神
  今天欣赏于右任的作品,一定要结合他的文化修养和人生历练,还有他的家国情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认为,如果仅仅从书法层面上来看,其实很难看到他的妙处。“我们学习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不能单看技巧,因为从他那很难寻找一种规律,当中的大情怀是学不来的。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他的家国情怀赋予了其丰厚的书法艺术内涵,而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和平发展的年代,让我们有责任将传统向更高、更远、更新的方向推进。”管峻说。
  于右任的书法还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从其书法中不难看出儒家的中和思想。李刚田解读道:“尽管他的书法显得很霸悍,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内在温润的一面。他的书法威而不猛,光而不耀,直而不肆,我们感到他温润的、深厚的东西。他年轻时学过赵孟頫,后来学魏碑,故而魏碑的雄强和赵孟頫的文雅有機地在他笔下融合一体,形成了引领一个时代,又产生广大影响的于右任书法。”


  除了对于右任的重新认识,展览的意义更多的是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中国书法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于右任的书法里体现着文人的风骨,体现着时代贵族气象。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书法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于右任书法作品就说明了碑学盛于清末而成于民国这一问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胡抗美认为,他是碑学思潮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最有成效的成果之一。胡抗美坦言:“他的作品对比出,当代展厅中刻意在形式上经营的书法是并不理想的,我们今天的展览无论是500件还是1000件,大概面貌如一,千展一面、千作一面、千人一面。我们试着通过学习于右任先生的思想,来建立艺术的自觉,也许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在今天的展厅中,回到于右任的书法,不难看到他和人本的一种密切联系,和传统文化的联系,和自然本真的联系。这些在当下我们是不是失掉了?是不是亟待唤回?于右任给我们的反思是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的书法精神。”李刚田说。
其他文献
刘新和的水墨,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荷花之类,都隐隐约约带着一种设计感。这种设计感与水墨的流动性特质的结合,平添一份介入感,别有情味,形成一种另类意象语言。  艺术家的审美倾向有一定的心理定向,潜在意识深处,隐藏在画面背后。而这种潜意识往往不经意间又外在物化成一种形式或风格。在设计里,图形设计是比较重要的视觉元素,设计美感需要点线面与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元素一起,表达一定的主题和意味,给人以想象空
期刊
赵体字之呈现赵体字的样子,与王国维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是一个道理。正因为东坡是“旷”的东坡,才能作出“旷”的词;正因为稼轩是“豪”的稼轩,才能作出“豪”的词。赵孟頫之成就赵体字,实因皇家贵胄的遗韵,国破家亡的使然,传承流变的结果。  赵体字之流变及形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法上的精深造诣与杰出成就,首先,与赵孟頫特殊的人生轨迹相关。赵氏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
期刊
【涵木、子江】  畢业于清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先后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美艺术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及理事,中国美协、广东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画师,一级美术师,上海国画研究院院委及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客座教授,宁夏文史馆研究员。师从刘文西、史国良、赵建成、包林、余润德等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
期刊
未曾来过衡水,但衡水老白干的悠久历史、衡水中学高考录取的劲爆,早已耳闻能祥,这个被称为“千顷洼”的衡水湖风光如何?令人向往。  在谢永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9月5日到达衡水湖写生。一天旅途下来有些疲惫,本想多休息一会,我却按捺不住游览的兴奋之情,急于到湖岸看看,果然衡水湖的美不是传说 。这里没有山,满眼是湖光潋滟,湖水很平,凝然不动,如同一面光亮的镜子。我不由想起了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诗句
期刊
王景春出生在承德围场的坝上高原,这里曲径通幽,优美宁静,没有城市的喧嚣、污染,不是桃源胜似桃源,是一处自然淳朴、野趣天成的旅游胜地。在坝上美丽的灵山秀水之间,培育了他爱美、知美、求美的心性,自小和翰墨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涂鸦,后来虚心求教,师从钟长生、江枫、徐文山诸名家,开始了研磨临池生涯。  王景春承继了传统工笔画优秀品质,以其工笔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花鸟景物,宣泄自我情感。他的《百子图》拙朴灵动
期刊
(字:無界)(号:南堤子)(笔名:易鸣)  1956年石家庄生人,祖籍河北省景县。1978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1989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职于河北美术出版社。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王怀骐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河北省企业界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经典书画院艺术委员。
期刊
大川是我认识的朋友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画家,他每一次外出云游回到宋庄总会邀请我去他工作室畅聊一番,品茶论道之后他把他在外面的经历娓娓道来,听他讲叙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让我兴趣倍增,经历的事变成故事就增加了不少神秘的光环,让我也产生背起旅行包畅游天涯的梦想。  跟他比起来我的生活较为平静,他把自己塑造成了这个世界上的流浪者,悄无声息地来来去去,放浪不羁又行踪不定在荒无人烟的西域地带游走,必然会有惊喜与难
期刊
笔、墨、色、纸是每个绘画者用来说话和表达自己感情的工具。形成了绘画语言,不断反复地运用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决定了艺术家的面貌。我们发表作品、出画集、卖画都是为了给自己做广告。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用这样的绘画语言说话的人。  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偏爱,一是对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偏爱,从现实生活中找你最感兴趣的题材、内容去进行创作。二是对艺术中某一方面的偏爱,从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手法
期刊
河北省美術家协会会员,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院士,中国艺术书画院外联部部长,河北省企业界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北省楹联学会艺委会委员,石家庄诗词学会终身理事,河北省政府文史馆书画诗词艺术研究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
期刊
在认识文华先生之前,我对牛的印象一直是非常深刻的。之所以我喜欢牛,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起源离不开牛赫赫的功劳。在我精神词典里,牛总是和“温柔憨厚”连在一起的。千百年来,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常常以牛为创作主题,抒发自己对“敦厚仁义”的歌颂之情。“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这是宋朝梅尧臣流传于世的名篇《耕牛》。古代有关牛的诗词还是很多的,大多见于《诗经》,有关于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