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价值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真正的发展。我们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如何构建自主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我觉得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奠定基础,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果提供有效保障。在具体操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每堂课从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各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除了采用理论与上机结合的传统教法外,还可通过游戏激趣,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3.结合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欣赏评价。在展示学生作品时,在教师评价的同时,学生也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而且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学生能获取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这样可让学生满怀信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学生从学习心理机制、途径是同化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发现者。我们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要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其他某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文件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总之,我们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来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避免了上机课的盲目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他们的“协作者”。如在学习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片时,我首先让学生熟悉软件的界面,了解工具的用途,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课本步骤处理图片。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会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我给予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并适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质疑与解疑的实践中激发发现意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掌握了一种使用软件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信息素养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性课堂的一种延伸。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初中阶段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效率,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愿意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为积极构建师生自由对话、同构共生的有效课堂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奠定基础,是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果提供有效保障。在具体操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每堂课从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各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除了采用理论与上机结合的传统教法外,还可通过游戏激趣,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3.结合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欣赏评价。在展示学生作品时,在教师评价的同时,学生也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而且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学生能获取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这样可让学生满怀信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学生从学习心理机制、途径是同化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发现者。我们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要做到收放自如、价值引领。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如学习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其他某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文件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等;学习Word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总之,我们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来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避免了上机课的盲目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认知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他们的“协作者”。如在学习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片时,我首先让学生熟悉软件的界面,了解工具的用途,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课本步骤处理图片。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会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我给予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并适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质疑与解疑的实践中激发发现意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掌握了一种使用软件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信息素养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则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性课堂的一种延伸。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初中阶段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效率,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愿意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为积极构建师生自由对话、同构共生的有效课堂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