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的设计要合理,新《标准》要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采用适宜的评价手段,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要我们一味迎合、迁就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而是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小学生已有的某些运动兴趣,是比较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学生的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可以拓展的,如对某些教材缺乏兴趣,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的。那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交流。
1多样性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好的体育课一定要重视课的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也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好的导入。但许多老师认为体育课没有必要说那么多,不与以重视。导入过于简单,甚至学生还没明白这节课学习目的,就开始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这种做法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有经验的老师会用精练的语言,明确授课目标,或以小故事,或创设某一情景导入,使学生感到好奇和新鲜,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思维也会随着老师动起来。当然,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情绪渲染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有意义,有意思,积极性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这节课也成功了一半。
2教学内容教法新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只要有新教材的出现,学生就表现出兴高采烈!跃跃欲试的状态。如果再安排一些新颖有趣并且学生喜爱的练习项目,那么就更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新教材十分敏感.根据这种心理状态,堂堂出现新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时,应遵循学习教材为主,介绍教材为辅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在制定课时计划时也可如此。例如,安排一些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让对主教材先达标的学生去练习这些项目,这样做既保证了主教材的完成,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好强心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练习方法上,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而采取多种练习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乏味,练习积极性大大增加,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最大的干劲去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短跑中的加速跑时,不能每次课都采用计时跑!直线跑和纠正错误动作跑,可以结合游戏等变换形式,提高学习兴趣。但是,教学方法变化必须适当,如果方法变化过于频繁,会使学生穷于应付,分散精力,降低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在选择练习方法时,其数量要恰到好处,其形式要与主教材紧密结合,其手段要与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3师生间和谐互动,拓展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热情积极的态度,亲切和蔼的笑容,准确精练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一个让大家喜欢的老师,无论是语言,或是眼神,总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积极性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这样形成良好的学生氛围,上课自然就轻松了。
在课堂上,师生和谐还表现为融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上。体育课上经常会有大量的运动练习,如果光是老师吹吹哨子,喊一喊,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就减退了。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看到老师身体力行,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学习,活动也会积极起来的。比如,老师在分组对抗中,或者担当一名啦啦队员,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参与到相对较弱的一组中,充当一名临时队员,平衡弱队的实力。这种做法,对鼓励那些自信心不强,积极性不强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生生互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体育课中,这种方式可以说被大家经常用到。小组对抗赛、接力赛、个人对抗赛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向上的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各种比赛中,老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比赛的目的。比赛是锻炼能力的,比赛要在和谐的气氛进行,使学生们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
4多样放松,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学体育课,有的教师认为其运动量和强度不大,可以不进行放松,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极为不可取,放松不仅可以使紧张的肌肉神经和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并且可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情舒畅等作用,过放松可使机体逐渐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也有利于学生从事体育课后的其它学习。在放松时,教师要采用适合于学生的多种形式的放松,愉悦身心的舞蹈,闭目养神等等一些放松运动,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既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起到课已尽趣犹存的作用,同时为学生上好下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5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抓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内容包括:学生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学生对自己“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学生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展示、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奖励等,学生参加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表演及比赛活动情况,其他能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情趣、进步的资料。指导学生做好评价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为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也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形式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加的评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技术能力水平,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满足兴趣,实现目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空前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迪生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确定上,都需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兴趣与个性的发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添运动愉快的心理感受及体验。及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行动,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以肯定、鼓励,并加以表扬、赞美,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教师从各方面体贴、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全体学生。他们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诚挚的爱,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和欣慰,使他们做出意志的努力,并且很容易取得成功,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1多样性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好的体育课一定要重视课的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也和其他课程一样,需要好的导入。但许多老师认为体育课没有必要说那么多,不与以重视。导入过于简单,甚至学生还没明白这节课学习目的,就开始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这种做法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有经验的老师会用精练的语言,明确授课目标,或以小故事,或创设某一情景导入,使学生感到好奇和新鲜,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思维也会随着老师动起来。当然,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情绪渲染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有意义,有意思,积极性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这节课也成功了一半。
2教学内容教法新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只要有新教材的出现,学生就表现出兴高采烈!跃跃欲试的状态。如果再安排一些新颖有趣并且学生喜爱的练习项目,那么就更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新教材十分敏感.根据这种心理状态,堂堂出现新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时,应遵循学习教材为主,介绍教材为辅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在制定课时计划时也可如此。例如,安排一些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让对主教材先达标的学生去练习这些项目,这样做既保证了主教材的完成,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好强心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练习方法上,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而采取多种练习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乏味,练习积极性大大增加,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最大的干劲去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短跑中的加速跑时,不能每次课都采用计时跑!直线跑和纠正错误动作跑,可以结合游戏等变换形式,提高学习兴趣。但是,教学方法变化必须适当,如果方法变化过于频繁,会使学生穷于应付,分散精力,降低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在选择练习方法时,其数量要恰到好处,其形式要与主教材紧密结合,其手段要与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3师生间和谐互动,拓展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热情积极的态度,亲切和蔼的笑容,准确精练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一个让大家喜欢的老师,无论是语言,或是眼神,总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积极性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这样形成良好的学生氛围,上课自然就轻松了。
在课堂上,师生和谐还表现为融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上。体育课上经常会有大量的运动练习,如果光是老师吹吹哨子,喊一喊,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就减退了。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看到老师身体力行,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学习,活动也会积极起来的。比如,老师在分组对抗中,或者担当一名啦啦队员,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参与到相对较弱的一组中,充当一名临时队员,平衡弱队的实力。这种做法,对鼓励那些自信心不强,积极性不强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生生互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体育课中,这种方式可以说被大家经常用到。小组对抗赛、接力赛、个人对抗赛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向上的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各种比赛中,老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比赛的目的。比赛是锻炼能力的,比赛要在和谐的气氛进行,使学生们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
4多样放松,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学体育课,有的教师认为其运动量和强度不大,可以不进行放松,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极为不可取,放松不仅可以使紧张的肌肉神经和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并且可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情舒畅等作用,过放松可使机体逐渐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也有利于学生从事体育课后的其它学习。在放松时,教师要采用适合于学生的多种形式的放松,愉悦身心的舞蹈,闭目养神等等一些放松运动,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既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起到课已尽趣犹存的作用,同时为学生上好下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5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抓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内容包括:学生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学生对自己“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学生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展示、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奖励等,学生参加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表演及比赛活动情况,其他能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情趣、进步的资料。指导学生做好评价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为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也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形式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加的评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技术能力水平,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满足兴趣,实现目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空前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迪生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确定上,都需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兴趣与个性的发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添运动愉快的心理感受及体验。及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行动,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以肯定、鼓励,并加以表扬、赞美,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教师从各方面体贴、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全体学生。他们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诚挚的爱,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和欣慰,使他们做出意志的努力,并且很容易取得成功,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