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公路建设高速发展,交通量飞快增长,原有老路很多不能满足要求,老路拓宽作为提高公路等级,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老路拓宽工程施工中发现的病害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处理措施。
关键词:老路拓宽病害拼接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老路拓宽作为提高公路等级的一种形式,来提高老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拓宽工程中由于新老路基土质不同、强度不同、沉降不同等原因,产生路基路面开裂损坏、路面整体性能下降等病害,下面就产生病害的原因及处理技术简述如下:
1、老路拓宽产生病害的主要形式
新老路拓宽病害多为路基路面开裂损坏且主要集中在新老路结合部位,这就是说新老路结合部位的纵向裂缝是老路拓宽病害的主要形式。
2、老路拓宽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造成老路拓宽易产生纵向裂缝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新老路路基土质不同
由于新老路修筑年代不同,取土地点不相同,因此,新老路结合部所用路基土土质也不同,也就造成新老路结合部位的土壤固结情况不同,造成新老路结合不好;同时由于路基土土质不同,也就形成了新老路土基的亲水性、水温稳定性和冻胀性系数的不用,由于新老路冻胀的不均衡性,当新老路冻胀应力差超过路面结构层抗弯、剪应力时,路面就会在应力发生突变处(既新老路结合部位)产生纵向裂缝。
(2)新老路强度不同
由于新路与老路是不同时期修建的,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不同,公路等级和标准也有着很大差异,一般讲拓宽部分的质量和标准要比老路高出很多,新拓宽部分的强度和强度均衡性远大于老路部分,这样由于新拓宽部分强度均能满足路基荷载作用,而老路强度不高和不均衡形成有的路段能满足路面荷载作用,有的路段就不能满足路面荷载作用。这样,新建成的公路在荷载作用下,在不能满足荷载作用的老路拓宽部位就会产生变形,当变形量超过路面允许变形量时,就会在强度发生突变处(既新老路结合处)产生裂缝。
(3)新老路沉降不同
由于新老路基修建年代不同,老路在很多年的行车载荷和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基本稳定,而新路修筑时间短,在土的自重和固结作用过程中必将产生工后沉降,当新拓宽部分工后沉降大于路面允许变形量时,或新拓宽部分工后沉降大于老路部分工后沉降,在新老路结合部位就会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
3、解决老路拓宽产生病害的处理技术
以上对老路拓宽产生病害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病害的成因,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出以下处理方法:
(1)解决新老路结合不好的方法
1)老路边坡处理
新老路拼接时首先应拆除原有边沟及渗沟,然后对原有路基边坡进行削坡清表处理,目的是清除地表腐殖土等不适宜作为路基填料的土体。
老路边坡清理后一般均应开挖内倾的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以便有利于机械施工,一般不少于2.0m,如受环境限制可适当放窄,但宽度不得小于1m,并作成2%~4%的内倾斜坡。并且与新路基填土同时碾压,要求新填料与老路基填料尽量一致,结合部位要超强碾压,压实度要比正常要求值高1%-2%。老路邊坡材料必须是优质筑路材料,不能利用时坚决切除废弃,这样才能保证新老路结合密实。同时也可采用有路面与路基之间铺设土工布等方法以减弱裂缝的反射,从而防止新老路结合不好产生裂缝。
2)铺设土工格栅加强
由于土工格栅具有抗拉强度高、伸长率低,不易变形等特点,并且能全面与土体接触,增强了与土体的摩擦,有力约束土体的侧向位移,土工格栅网格与粗颗粒填料结合产生的镶嵌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老路基拼接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增大结合部抗剪能力,防止新路基的沉降对老路基的破坏,从而达到稳定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效果。
一般来说,当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5m时,设计要求在底部设置3层;填土高度在1.5m~8m(10m)时,在路基底部和顶部各设置3层;填土高度大于8m(10m)时,在路基底部和顶部各设置3层,中部平台设置3层,其中底部铺设在基底平整碾压后铺设1层,每2层填土铺设1层,上部铺设位置为上路床顶部和底部、下路床底部各1层。土工格栅铺设宽度根据加宽宽度进行,但新旧路基铺设宽度不应少于1.5m。
3)软基段处理
软基深度小于3m时采用换填处理。将软土清除干净后,进行换填施工。换填施工压实度检测由标高控制压实沉降差法进行控制。填筑厚度:换填片石每层应控制在50cm以内;换填碎石砂每层应控制在25cm以内。每层填料填筑完成后先用推土机整平,局部采用人工用小粒径石子填缝找平,然后用20T压路机进行碾压,以碾压8遍为宜。换填要求最后两次压实后标高观测差值不超过设计值且表面没有明显的轮迹。
对于软土深度超过3m的路段一般可采用预应力薄壁管桩(PTC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个别特殊路段,如桥头段及其他对挤土效应需严格控制的地段或高压线等附近静压PTC桩施工受干扰的地段以及由于压桩机具等原因难以采用PTC桩处理的地段,也可采用小直径(50cm)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2)解决新老路冻胀量不同的方法
土的冻胀直接与水有关,同等条件下土的含水量与土的类别有直接关系,要求新路基填料尽量与老路基填料一致,严禁使用超允许范围的填料,同时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路基高程,适当提高路基,并在中、潮湿地段加设砂垫,以降低地下水对工作区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新老路冻胀量基本一致,防止路面冻胀而产生裂缝。
(3)解决新老路强度不同的方法
在施工前对拓宽老路进行全程加密弯沉检测,对达不到要求段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老路的强度,如何采取挖松补压、超强碾压、换填好料、土工布及提高路基等方法来提高老路基强度,使之与新路基强度一致,以减少因新老路强度不同而产生的路面裂缝。
(4)解决新老路沉降量不同的方法
解决新老路沉降量主要是解决新路路基土工后沉降问题。工后沉降是路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尽量降低工后沉降量,使之能满足路面最大变形量要求。采取以下几个主要办法来降低工后沉降:
1)处理好路基基底,在合理的范围内采取换土、加设砂垫层等基底处理方法,尽量提高基底承载力;
2)依据路基土质不同,采取适宜的机具和合理的方法加强路基土的压实,保证压实指标达到合格标准;
3)在填筑工程中,随时观测沉降量,根据沉降观测结果,适当调整填筑速度;
4)充分做好施工组织,在合理的工期内,尽早开通路基,迟施工路面,也是减少工后沉降量的有效措施。
4、结束语
拼宽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所在公路的运营及使用寿命。目前,公路拼宽工程日渐增多,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本人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产生病害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技术,严格按着上述控制措施进行老路拓宽施工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产生病害的机理,并探讨新老路搭接处理的施工工艺。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地质水文条件差异性很大,在老路拼接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恰当的设计及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新老路拼接施工质量。
关键词:老路拓宽病害拼接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老路拓宽作为提高公路等级的一种形式,来提高老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拓宽工程中由于新老路基土质不同、强度不同、沉降不同等原因,产生路基路面开裂损坏、路面整体性能下降等病害,下面就产生病害的原因及处理技术简述如下:
1、老路拓宽产生病害的主要形式
新老路拓宽病害多为路基路面开裂损坏且主要集中在新老路结合部位,这就是说新老路结合部位的纵向裂缝是老路拓宽病害的主要形式。
2、老路拓宽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造成老路拓宽易产生纵向裂缝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新老路路基土质不同
由于新老路修筑年代不同,取土地点不相同,因此,新老路结合部所用路基土土质也不同,也就造成新老路结合部位的土壤固结情况不同,造成新老路结合不好;同时由于路基土土质不同,也就形成了新老路土基的亲水性、水温稳定性和冻胀性系数的不用,由于新老路冻胀的不均衡性,当新老路冻胀应力差超过路面结构层抗弯、剪应力时,路面就会在应力发生突变处(既新老路结合部位)产生纵向裂缝。
(2)新老路强度不同
由于新路与老路是不同时期修建的,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不同,公路等级和标准也有着很大差异,一般讲拓宽部分的质量和标准要比老路高出很多,新拓宽部分的强度和强度均衡性远大于老路部分,这样由于新拓宽部分强度均能满足路基荷载作用,而老路强度不高和不均衡形成有的路段能满足路面荷载作用,有的路段就不能满足路面荷载作用。这样,新建成的公路在荷载作用下,在不能满足荷载作用的老路拓宽部位就会产生变形,当变形量超过路面允许变形量时,就会在强度发生突变处(既新老路结合处)产生裂缝。
(3)新老路沉降不同
由于新老路基修建年代不同,老路在很多年的行车载荷和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基本稳定,而新路修筑时间短,在土的自重和固结作用过程中必将产生工后沉降,当新拓宽部分工后沉降大于路面允许变形量时,或新拓宽部分工后沉降大于老路部分工后沉降,在新老路结合部位就会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
3、解决老路拓宽产生病害的处理技术
以上对老路拓宽产生病害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病害的成因,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出以下处理方法:
(1)解决新老路结合不好的方法
1)老路边坡处理
新老路拼接时首先应拆除原有边沟及渗沟,然后对原有路基边坡进行削坡清表处理,目的是清除地表腐殖土等不适宜作为路基填料的土体。
老路边坡清理后一般均应开挖内倾的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以便有利于机械施工,一般不少于2.0m,如受环境限制可适当放窄,但宽度不得小于1m,并作成2%~4%的内倾斜坡。并且与新路基填土同时碾压,要求新填料与老路基填料尽量一致,结合部位要超强碾压,压实度要比正常要求值高1%-2%。老路邊坡材料必须是优质筑路材料,不能利用时坚决切除废弃,这样才能保证新老路结合密实。同时也可采用有路面与路基之间铺设土工布等方法以减弱裂缝的反射,从而防止新老路结合不好产生裂缝。
2)铺设土工格栅加强
由于土工格栅具有抗拉强度高、伸长率低,不易变形等特点,并且能全面与土体接触,增强了与土体的摩擦,有力约束土体的侧向位移,土工格栅网格与粗颗粒填料结合产生的镶嵌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老路基拼接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增大结合部抗剪能力,防止新路基的沉降对老路基的破坏,从而达到稳定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效果。
一般来说,当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5m时,设计要求在底部设置3层;填土高度在1.5m~8m(10m)时,在路基底部和顶部各设置3层;填土高度大于8m(10m)时,在路基底部和顶部各设置3层,中部平台设置3层,其中底部铺设在基底平整碾压后铺设1层,每2层填土铺设1层,上部铺设位置为上路床顶部和底部、下路床底部各1层。土工格栅铺设宽度根据加宽宽度进行,但新旧路基铺设宽度不应少于1.5m。
3)软基段处理
软基深度小于3m时采用换填处理。将软土清除干净后,进行换填施工。换填施工压实度检测由标高控制压实沉降差法进行控制。填筑厚度:换填片石每层应控制在50cm以内;换填碎石砂每层应控制在25cm以内。每层填料填筑完成后先用推土机整平,局部采用人工用小粒径石子填缝找平,然后用20T压路机进行碾压,以碾压8遍为宜。换填要求最后两次压实后标高观测差值不超过设计值且表面没有明显的轮迹。
对于软土深度超过3m的路段一般可采用预应力薄壁管桩(PTC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个别特殊路段,如桥头段及其他对挤土效应需严格控制的地段或高压线等附近静压PTC桩施工受干扰的地段以及由于压桩机具等原因难以采用PTC桩处理的地段,也可采用小直径(50cm)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2)解决新老路冻胀量不同的方法
土的冻胀直接与水有关,同等条件下土的含水量与土的类别有直接关系,要求新路基填料尽量与老路基填料一致,严禁使用超允许范围的填料,同时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路基高程,适当提高路基,并在中、潮湿地段加设砂垫,以降低地下水对工作区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新老路冻胀量基本一致,防止路面冻胀而产生裂缝。
(3)解决新老路强度不同的方法
在施工前对拓宽老路进行全程加密弯沉检测,对达不到要求段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老路的强度,如何采取挖松补压、超强碾压、换填好料、土工布及提高路基等方法来提高老路基强度,使之与新路基强度一致,以减少因新老路强度不同而产生的路面裂缝。
(4)解决新老路沉降量不同的方法
解决新老路沉降量主要是解决新路路基土工后沉降问题。工后沉降是路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尽量降低工后沉降量,使之能满足路面最大变形量要求。采取以下几个主要办法来降低工后沉降:
1)处理好路基基底,在合理的范围内采取换土、加设砂垫层等基底处理方法,尽量提高基底承载力;
2)依据路基土质不同,采取适宜的机具和合理的方法加强路基土的压实,保证压实指标达到合格标准;
3)在填筑工程中,随时观测沉降量,根据沉降观测结果,适当调整填筑速度;
4)充分做好施工组织,在合理的工期内,尽早开通路基,迟施工路面,也是减少工后沉降量的有效措施。
4、结束语
拼宽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所在公路的运营及使用寿命。目前,公路拼宽工程日渐增多,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完善。本人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产生病害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技术,严格按着上述控制措施进行老路拓宽施工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产生病害的机理,并探讨新老路搭接处理的施工工艺。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地质水文条件差异性很大,在老路拼接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恰当的设计及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新老路拼接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