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ory_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本文以初中课教材文本为视角,探讨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利于初中美术课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情感课堂的建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新课程观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三)部分也明确指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初中美术课教材文本之水,相对于丰富的生活之水,和与之日益繁荣发展的美学及人文学科之水来说,是一渠相对的平静之水。如何让初中美术课教材文本的这渠平静之水活起来呢?对初中美术课教材文本的提炼与拓展,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深入提炼教材文本的情感性——拓展活水的源头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我在讲七年级开篇课《格尔尼卡》前,我查找了表现战争的几部片子,反复看了几遍,对照作品,设计出以战争片花一幕为开头。我认为恰当的导入方式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一环.通过情景模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猜一猜,有一个画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很多,他是现代立体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作品风格多样,巧变不竭,但却保持着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他是谁呢?学生回答,毕加索。
  这件作品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欣赏起来是有较大的难度的,但在介绍作者、作品背景等一系列的铺垫,再加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化难为易,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究的机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也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学到了东西。把教材上的体现还原于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提炼观点和原理,相得益彰,既拓展了活水的源头,又能够提升初中美术课的知识面,而且还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精心策划教材文本的创造性——开启活水的能力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三、体味构筑教材文本的技术性——融入活水的期望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我通过现场示范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示范作品,都较为系统,正确的辅导,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积极的参与精神展开,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技术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人文性——升华活水的灵魂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 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怎样的新姿态迎接新课程的到来,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课教育教学,既要继承和发扬以往课程实践的积极成果,又必须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和提炼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路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提炼与拓展初中美术课教材,激发这源头活水的生命力,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以利于初中美术课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情感课堂的建构,为初中美术课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初中美术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初中美术课教育教学的又一春必将到来!(作者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是要讲究设计的。好的教学设计能体现课文的内在要求和学生的学知规律、认知规律的,做到学路、教路、文路三者统一。既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效果比较好。  一、以看促读法 ,也就是直观教学法,对于一些有直观教学模型、教学挂图、或制作幻灯片的课文,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教学《桂林山水
期刊
“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基础教育得到更快发展的一次机遇。为了脚踏实地改革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在物理学科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  一、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
期刊
2010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每个人都讲新课改,新课改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还存有困惑,总觉得,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素质下降了,也越来越难教了。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在进行新课改的同时走进了误区,经过几年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现就这几年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要求教
期刊
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小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懂,学习效率不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利用政治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的新闻发布、新闻点评一直受学生的欢迎。例如,我在教学初三“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一课时,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难于理解,不感兴趣。我用FLASH
期刊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辽阔的疆域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经济发展的重心是由北向南逐步转移的。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及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先进地位,后来长灌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了黄河流域,这一转变的完成时期大致在五代和北宋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以前的传统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凡是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
期刊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马斯洛曾这样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也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个性的形成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地发展。  一、创
期刊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为适应这一发展历史老师怎样提高自身水平,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国际竞争的要求,本世纪初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历史课程改革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新课改的目标能否实现。推进历史课改的当务之急
期刊
现今是视听并重是视听时代,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显然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试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内,各感官获取知识的量远远超过听觉。从心里学角度进行的实验数据表明,视听结合所获取的信息量和信息贮存的巩固度都优于只用单项感官。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造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必要的,科学的。  一、运用电教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方式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阅读目标的确立  中学英语阅读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