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基于此,首先简要阐述了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其次,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学校教育、克服社会影响等方面,就青少年逆反心理相关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一点看法。
关键词:青少年;引导教育;逆反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正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但是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较为浅薄,极容易发生冲动的行为。一旦未对其加以良好的引导,将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等方面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家庭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门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因此,家教与家长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在溺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自私自利、蛮横霸道等不良习惯;在高压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及逆反心理;在散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冷漠、孤僻等性格。其次是学校影响。在中国,家长、教师普遍比较看重成绩,而教师的评判标准、职称判定也是通过学生成绩来决定,这就造成教师普遍为了提升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情况出现。最后是社会影响。社会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群体组织,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而青少年正处于对外界一些事物好奇的年龄阶段,一旦认准一件事物,想要逆转非常困难,尤其是一些坏的影响,更具备一定的蛊惑性、形象性,也更能迎合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蔓延[1]。
二、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研究因素
1.利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加强家庭教育
青少年在产生逆反心理过程中,会出现诸如逆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急速扩张的情况,如果家长能够通过逆反心理特点进行正向培养以及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向创造性思维方向转化以及发展,家长在向孩子展示一些客观事情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有利或者好的一面,还要讲其中存在的弊端,而且可以通过一些发生在生活周围的实际案例、新闻等事件进行两方面分析,让孩子对这些事情具有正面以及反面的理解,从而提升孩子对事件的辨析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有效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正效应,从而达到提升家庭教育的目的。
2.培养师生感情,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在学校,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优质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完成:(1)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受到尊重。(2)教师在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旦学生出现过激的行为,教师应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从而巧妙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3)教师应做到换位思考。多方面考虑学生的行为,并结合学生的行为判断学生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在潜移默化间,改变学生的态度,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换位思考。(4)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对容易产生冲动的学生采取期待、暗示等教育方式,结合鼓励教育法,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2]。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克服社会影响因素
克服逆反心理最为简洁的手段便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了解,包括自己的优缺点,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培养自己的心态调整能力,从而实现在产生逆反心理时,能够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消除逆反心理不利的一面,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能够通过个人意志来克服外来的信息诱惑。如: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理解他人心理,来减少对他人的负能量传递;通过自我激励法,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通过情境模式等方式,舒缓自身的压力以及痛苦。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实现消除逆反心理,克服社会影响最为重要途径。
以我校六年级四班为例,该班总体成绩偏中等,而随着一些学生偷带纸质网络小说、移动终端设备后,班风逐渐出现了变化,很多学生开始上课阅读网络小说,这种情况导致该班成绩整体下降,一些学生上课无心学习。我先后采取各種办法,如没收小说、手机等措施,都无法起到好的效果。我经过反思发现,学生只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想要通过这种途径宣泄自己的压力。于是我吸取了教训,在教室后面角落设立的读书角新放了我收集的《皮皮鲁》《绝不放弃》《爱的教育》《平凡的世界》等优秀作品。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名正言顺地阅读教材以外的书刊,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青少年逆反心理在成长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引导不当,将会影响青少年的一生,本文通过分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因素,对青少年的引导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负面影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君芳.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疏导[J].学周刊,2017(22):54-55.
[2]代树林.小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思想品德教育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123-125.
注:本文系2017年度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探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WW[2017]GH361)。
编辑 杜元元
关键词:青少年;引导教育;逆反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正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但是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较为浅薄,极容易发生冲动的行为。一旦未对其加以良好的引导,将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等方面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家庭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门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因此,家教与家长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在溺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自私自利、蛮横霸道等不良习惯;在高压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及逆反心理;在散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冷漠、孤僻等性格。其次是学校影响。在中国,家长、教师普遍比较看重成绩,而教师的评判标准、职称判定也是通过学生成绩来决定,这就造成教师普遍为了提升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情况出现。最后是社会影响。社会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群体组织,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而青少年正处于对外界一些事物好奇的年龄阶段,一旦认准一件事物,想要逆转非常困难,尤其是一些坏的影响,更具备一定的蛊惑性、形象性,也更能迎合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蔓延[1]。
二、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研究因素
1.利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加强家庭教育
青少年在产生逆反心理过程中,会出现诸如逆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急速扩张的情况,如果家长能够通过逆反心理特点进行正向培养以及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向创造性思维方向转化以及发展,家长在向孩子展示一些客观事情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有利或者好的一面,还要讲其中存在的弊端,而且可以通过一些发生在生活周围的实际案例、新闻等事件进行两方面分析,让孩子对这些事情具有正面以及反面的理解,从而提升孩子对事件的辨析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有效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正效应,从而达到提升家庭教育的目的。
2.培养师生感情,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在学校,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优质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完成:(1)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受到尊重。(2)教师在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旦学生出现过激的行为,教师应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从而巧妙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3)教师应做到换位思考。多方面考虑学生的行为,并结合学生的行为判断学生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在潜移默化间,改变学生的态度,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换位思考。(4)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对容易产生冲动的学生采取期待、暗示等教育方式,结合鼓励教育法,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2]。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克服社会影响因素
克服逆反心理最为简洁的手段便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了解,包括自己的优缺点,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培养自己的心态调整能力,从而实现在产生逆反心理时,能够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消除逆反心理不利的一面,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能够通过个人意志来克服外来的信息诱惑。如: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理解他人心理,来减少对他人的负能量传递;通过自我激励法,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通过情境模式等方式,舒缓自身的压力以及痛苦。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实现消除逆反心理,克服社会影响最为重要途径。
以我校六年级四班为例,该班总体成绩偏中等,而随着一些学生偷带纸质网络小说、移动终端设备后,班风逐渐出现了变化,很多学生开始上课阅读网络小说,这种情况导致该班成绩整体下降,一些学生上课无心学习。我先后采取各種办法,如没收小说、手机等措施,都无法起到好的效果。我经过反思发现,学生只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想要通过这种途径宣泄自己的压力。于是我吸取了教训,在教室后面角落设立的读书角新放了我收集的《皮皮鲁》《绝不放弃》《爱的教育》《平凡的世界》等优秀作品。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名正言顺地阅读教材以外的书刊,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青少年逆反心理在成长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引导不当,将会影响青少年的一生,本文通过分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因素,对青少年的引导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负面影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君芳.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疏导[J].学周刊,2017(22):54-55.
[2]代树林.小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思想品德教育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123-125.
注:本文系2017年度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探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WW[2017]GH361)。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