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水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家长和学生对计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其他数学知识。在公开课的教学展示活动中,上计算课的老师寥寥无几;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往往简单归结于“粗心”二字;学生对于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往往也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会算的,只是没有算对而已。计算教学怎么了?在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怎么就被我们轻易忽视了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人在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培养计算兴趣入手逐步达到计算的高正确率。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算理,在探究中建构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教师“给予”的多,学生基本上处于“接受”的地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对算理的理解上,导致了学生计算中的屡屡犯错。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努力改变这种重算法、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1、重视操作体验,让学生亲历算法的建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算法的建构过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具有一般意义的算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亲历计算经验形成的过程,学生对于算理会了解得更加清晰,对于算法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法时,先通过摆小棒,从直观操作的层面建立竖式计算的表象,然后回过来再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过程来解释竖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形成更深刻的感知印象,从而清晰地理解其中的算理。
2、重视推理、转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很多新授都需要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转化成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3.6×2.8时,就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适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转化能力:3.6扩大10倍是36,2.8扩大10倍是28,计算36×28得1008;接着把1008这个积缩小100倍,从而得到原来算式的积10.08。通过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再通过这一推理过程,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持之以恒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大多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有的学生计算时经常把题目抄错,如把“+”号抄成“÷”号,把“56”抄成“65”等;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退位减法忘了减1等等。针对这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纸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算理,在探究中建构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教师“给予”的多,学生基本上处于“接受”的地位。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对算理的理解上,导致了学生计算中的屡屡犯错。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努力改变这种重算法、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1、重视操作体验,让学生亲历算法的建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算法的建构过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具有一般意义的算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亲历计算经验形成的过程,学生对于算理会了解得更加清晰,对于算法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法时,先通过摆小棒,从直观操作的层面建立竖式计算的表象,然后回过来再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过程来解释竖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形成更深刻的感知印象,从而清晰地理解其中的算理。
2、重视推理、转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很多新授都需要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转化成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3.6×2.8时,就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适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转化能力:3.6扩大10倍是36,2.8扩大10倍是28,计算36×28得1008;接着把1008这个积缩小100倍,从而得到原来算式的积10.08。通过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再通过这一推理过程,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持之以恒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大多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有的学生计算时经常把题目抄错,如把“+”号抄成“÷”号,把“56”抄成“65”等;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退位减法忘了减1等等。针对这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纸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