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一带一路;视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
1.1概念界定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创造的结果,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道德传承和精神观念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为主体,在中国上上下下大约5000年历史中绵延,它扩展了艺术,经济和道德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这些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出现,比如有“春节”、“李小龙”、“功夫”、“熊猫”、“瓷器”等,这些符号的意义持续使用向外界展示它的魅力,更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交流联系纽,带受众传递着了解中国的信息。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这一经济体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软实力”发展的好時机。文化视觉传播的特征是立体的,网络化的,不平坦的。
符号是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过程中,符号化的视觉形式频繁使用就会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出现模式化、刻板化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播,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由此看出,“传承”一词不仅强调“既往”,也强调“开来”。在经典文化中,有孟子的“仁”,孔子的“德治,礼治,人治”体现了人类精神的本质。也有“三纲五常”等体现封建专制主义的糟粕习俗文化中同样有体现中国人勤劳、节俭、和善,文明等美德的精华,也有愚忠、迷信等糟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也带动了当今中华民族的辉煌,建设了更加宏伟的文化建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因此,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其本质,去掉它的糟粕。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际交流中,我们都应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炼出精华。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形式
2.1.1传统的纸质传播形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期间,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的大厅里摆放了大量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书籍、画册成为与会者特别是来自外国的友人争相阅读、收藏的“珍品”和带回国的“礼物”。由此可见,纸质传播形式尽管面临着挑战,但是如若其表现形式在排版、制作等方面有创新性的发展,那么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的传播物所涉及的领域仍旧可以逐步扩大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就纸质传播物的设计而言,外观美包含数码、手工及特殊纸张等多方面的结合;就传播物的发展而言,创新性的理念与制作过程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更与传播物本身的观念是不可分离的。
2.1.2依托互联网的创新传播形式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逐渐转变为“地球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与国际接轨,以高度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世界竞争。“一带一路”的倡议让中国成功进入世界的眼前,迷人的东方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互相学习,传播。新兴的互联网通信几乎具有三大媒体的优势:信息量大,传播快,可以组织深度报道,让信息更加丰富,图像,图表,声音和视频可以使报道更加生动形象,交流具有开放性,可以更好的与民众互动,让更多民众熟悉并了解时事。视觉传播借助互联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人们展现出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成为互联网三个基本特征,因此互联网的作用愈加重要,网络参与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信息的传播者。这种信息互动使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例如,借助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运营平台,宣传和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当前资源结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在“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然而,互联网也携带着不确定的垃圾信息,例如前段时间的GD辱华事件,通过视频来表现中国自古传承的使用“小个子棍状物”来食用“伟大的意大利食物”,这种带有讽刺喻味视频在网上传开后,一系列的抵制活动愈演愈烈,官方微博也制作出视频来回应这种不可理喻的歧视。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必要性
外来文化的入侵下,社会普遍出现道德下滑现象。例如,经常出现是非美丑的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蚁族,个人主义,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等现象。以大学生为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天之骄子,已经具备独立的思想。高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特色,更要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认同感,融入国际社会,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正如《意见》中所说,要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让国外民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进入更深层次的审美活动。从而在交流中获得文化互信,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民心相通。
结语
在新时代,“一带一路”是与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也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无论我们拥有多少基础设施,无论我们从事多少业务发展,无论我们对此有多大的经济利益,能够真正影响人们的心灵,实现真正的和谐,只有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道路,也是文明交流的道路。它有利于文明的紧密结合,促进人类文明的创新,从而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路。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
1.1概念界定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创造的结果,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道德传承和精神观念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为主体,在中国上上下下大约5000年历史中绵延,它扩展了艺术,经济和道德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这些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出现,比如有“春节”、“李小龙”、“功夫”、“熊猫”、“瓷器”等,这些符号的意义持续使用向外界展示它的魅力,更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交流联系纽,带受众传递着了解中国的信息。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这一经济体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软实力”发展的好時机。文化视觉传播的特征是立体的,网络化的,不平坦的。
符号是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过程中,符号化的视觉形式频繁使用就会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出现模式化、刻板化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播,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由此看出,“传承”一词不仅强调“既往”,也强调“开来”。在经典文化中,有孟子的“仁”,孔子的“德治,礼治,人治”体现了人类精神的本质。也有“三纲五常”等体现封建专制主义的糟粕习俗文化中同样有体现中国人勤劳、节俭、和善,文明等美德的精华,也有愚忠、迷信等糟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也带动了当今中华民族的辉煌,建设了更加宏伟的文化建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因此,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其本质,去掉它的糟粕。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在国际交流中,我们都应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提炼出精华。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形式
2.1.1传统的纸质传播形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期间,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的大厅里摆放了大量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书籍、画册成为与会者特别是来自外国的友人争相阅读、收藏的“珍品”和带回国的“礼物”。由此可见,纸质传播形式尽管面临着挑战,但是如若其表现形式在排版、制作等方面有创新性的发展,那么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的传播物所涉及的领域仍旧可以逐步扩大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就纸质传播物的设计而言,外观美包含数码、手工及特殊纸张等多方面的结合;就传播物的发展而言,创新性的理念与制作过程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更与传播物本身的观念是不可分离的。
2.1.2依托互联网的创新传播形式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逐渐转变为“地球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与国际接轨,以高度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世界竞争。“一带一路”的倡议让中国成功进入世界的眼前,迷人的东方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互相学习,传播。新兴的互联网通信几乎具有三大媒体的优势:信息量大,传播快,可以组织深度报道,让信息更加丰富,图像,图表,声音和视频可以使报道更加生动形象,交流具有开放性,可以更好的与民众互动,让更多民众熟悉并了解时事。视觉传播借助互联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人们展现出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成为互联网三个基本特征,因此互联网的作用愈加重要,网络参与者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信息的传播者。这种信息互动使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例如,借助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运营平台,宣传和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当前资源结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在“一带一路”沿边国家的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然而,互联网也携带着不确定的垃圾信息,例如前段时间的GD辱华事件,通过视频来表现中国自古传承的使用“小个子棍状物”来食用“伟大的意大利食物”,这种带有讽刺喻味视频在网上传开后,一系列的抵制活动愈演愈烈,官方微博也制作出视频来回应这种不可理喻的歧视。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必要性
外来文化的入侵下,社会普遍出现道德下滑现象。例如,经常出现是非美丑的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蚁族,个人主义,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等现象。以大学生为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天之骄子,已经具备独立的思想。高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特色,更要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认同感,融入国际社会,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正如《意见》中所说,要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让国外民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进入更深层次的审美活动。从而在交流中获得文化互信,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民心相通。
结语
在新时代,“一带一路”是与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也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无论我们拥有多少基础设施,无论我们从事多少业务发展,无论我们对此有多大的经济利益,能够真正影响人们的心灵,实现真正的和谐,只有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道路,也是文明交流的道路。它有利于文明的紧密结合,促进人类文明的创新,从而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