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小学开始全面启用新教材,教育部也开始大力推行“大语文”,语文作为小学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深远。基于此,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从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声情并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通过声情并茂的形式获得听觉、视觉方面的刺激,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非常热衷。基于此,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将静态教学转化为动态教学、将单向教学转变为多元教学,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精彩互动——丰富师生的课堂交流方式 师生互动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自发的、共同促进的一种教学策略,有效利用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则能够让师生互动更加精彩和多样化。对此,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复习巩固等任意教学环节,根据具体教学的需要,借助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
网上阅读——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当前,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各种电子书和自媒体阅读资源应有盡有,网上阅读也因其资源丰富、搜索迅速、成本较低等多种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既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辟一方新天地,亦符合当下大语文观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课前习——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收集资料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从而提前了解课文背景。信息技术在预习环节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优化作用,帮助教师有效提高上课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在持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养成预习新课文的习惯,开阔眼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习——巧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每节课都有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它们一般都是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在教学这些重难点时,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对此,充分借助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抽象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能够让抽象的知识一目了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课后习——使用信息技术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单纯依靠课堂40分钟的教学,总有个别学生难以牢固、深入地掌握课堂知识。对此,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就能让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PPT、微课、课堂实录等,对于课堂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搜索相关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书本以外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广度,从而更好地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设计巧——恰当处理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有“度”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不考虑教学的需要、学生学情的需要,单纯地整合信息技术,势必会导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发展出现畸形,所谓的“整合”也就不会对教学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运用信息技术的“度”,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需要谨慎选择对教学有帮助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适用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教学资源,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却不是简单地对各种多媒体以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乃至滥用,一线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活用、巧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相信持之以恒地坚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必将打造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本文系深圳市罗湖区2019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罗湖教改”专项课题)《基于反馈信息与微课资源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hjg201924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怡景小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声情并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通过声情并茂的形式获得听觉、视觉方面的刺激,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非常热衷。基于此,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将静态教学转化为动态教学、将单向教学转变为多元教学,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还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精彩互动——丰富师生的课堂交流方式 师生互动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自发的、共同促进的一种教学策略,有效利用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则能够让师生互动更加精彩和多样化。对此,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复习巩固等任意教学环节,根据具体教学的需要,借助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
网上阅读——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当前,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各种电子书和自媒体阅读资源应有盡有,网上阅读也因其资源丰富、搜索迅速、成本较低等多种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既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辟一方新天地,亦符合当下大语文观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课前习——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收集资料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从而提前了解课文背景。信息技术在预习环节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优化作用,帮助教师有效提高上课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在持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养成预习新课文的习惯,开阔眼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习——巧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每节课都有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它们一般都是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在教学这些重难点时,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对此,充分借助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抽象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能够让抽象的知识一目了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课后习——使用信息技术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单纯依靠课堂40分钟的教学,总有个别学生难以牢固、深入地掌握课堂知识。对此,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就能让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PPT、微课、课堂实录等,对于课堂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搜索相关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书本以外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广度,从而更好地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设计巧——恰当处理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有“度”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不考虑教学的需要、学生学情的需要,单纯地整合信息技术,势必会导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发展出现畸形,所谓的“整合”也就不会对教学产生任何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运用信息技术的“度”,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需要谨慎选择对教学有帮助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适用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教学资源,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却不是简单地对各种多媒体以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乃至滥用,一线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活用、巧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相信持之以恒地坚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必将打造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本文系深圳市罗湖区2019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罗湖教改”专项课题)《基于反馈信息与微课资源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hjg201924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怡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