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科教兴农抛洒汗水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来,他扎根基层,走田坎,进院坝,送科技,足迹遍布江津27个镇街的1000多个村庄,培训农民26万多人(次),有10万农民走上科教致富路,农广校成为了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金钥匙”。2010年,江津农民人均增收7074元,其中农业科技贡献率达30%。
  他,就是重庆市江津区农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江津分校专职校长、区绿色证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区科协副主席陈正华。
  带着真爱,坚持不断学习提高
  著名教育家亚米契斯说:“教育是爱。” 陈正华以他30年的农民教育历程,对这一命题做出了特殊的诠释——农民教育也是爱。
  上山下乡,接受过农民教育的陈正华,没有忘记泥土的味道。面对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他明显感觉自己学历低、知识储备不够,要授之于一桶水,必须自身要有两桶水。他连续用5年时间,修完了农学大专到本科的全部课程,还进修了经济管理本科学历,实现了从教师向推广管理型人才的成功转变。学而后劲更足。他任专职校长10多年来,不断探索农民教育新特点、新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合格学员;他还从联合办学、健全基层办学体系入手,开发出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服务体系大专和本科班,使农广校始终站在服务“三农”的潮头。近年来,陈正华科研成果不断:参加中国农业技术教育协会《绿色证书培训机制研究》课题,获一等奖;《江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思路和创新初探》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远距离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论文评选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部表彰的“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和重庆市农广校“十佳校长”称号等。
  图变图新,捧出“钥匙”打开“农门”
  农民教育没有创新思维,就无法达到服务“三农”、帮助农民增收的目的。陈正华和同事们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一套“江津模式”。
  “四大支柱”撑起服务“三农”的发展空间。抓住农业机构改革契机,成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使科教站、阳光办、信息中心等职能进入农科教中心,加上农广校培训资源,形成了“资源整合,一统服务”的新格局。经过几年努力,农广校在27个镇街建立了分校,试办村级分校10个,拥有专兼职教师76人,在39个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2010年,江津区农广校先后荣获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级校和农民培训工作突出学校两项称号;包揽了重庆市农广校“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集体”、“农民技能培训先进集体”、“媒体资源开发利用先进集体”4个奖项。
  “一主多元”,农民教育“集团化”效应。江津农民教育体系健全,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线,以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为网络“一主多元”的新型农业培训、推广、服务体系。农广校以这一体系为支点,培训绿色证书学员56997人,持证农民46987人。他亲身选择“三进村”示范村,规划“村级培训中心”、“村农广分校”,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实现了科教兴农、文化促农的融合。他说:“让农民培训不出村,这是农广人的梦想”。
  “校企结合”,培育一批“劳务品牌”。“农广校发展如果不抓住机遇,机遇就会稍纵即逝”,一次,陈正华在农广校举办的首期全日制计算机管理与应用中专班上,发现大多毕业学员不愿意返乡当村社干部,都选择进入企业务工,于是,有创新思维的他蹦出了一个工作“火花”:以“校企结合”为平台,开展农民转岗就业培训。说干就干,他带着学生闯市场,使农广校与重庆富侨保健有限公司走到一起,学校吸引企业投资20多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先后为企业培训输送农民工5360人。“富侨足浴”、“津北建工”等劳务品牌走出重庆,叫响全国。农业部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经验交流会”现场被搬到江津;由陈正华牵头撰写的调研论文《富侨品牌:始“足”行千里》还收入了《中组部县级领导干部教育读本》。
  以教促推,撬动产业提档升级
  2007年,陈正华通过农村现状和农民教育培训调研,形成了《开展农民培训“三进村”服务,推进江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完成了他以教促推,服务三农,撬动产业提档升级的构想。
  一是开展农民创业培训。近年来,农广校培训创业农民650人,在学员带动下,全区新栽花椒5万亩,更新10万亩,50万亩花椒全国第一;陈正华联系石蟆镇橄榄产业,支持创业学员刘才文创办了“辉平橄榄专业合作社”;在他的示范下,蜀津、良旭等5个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拥有社员1300多人,建养殖场5个,橄榄园8个2000多亩,在农广校支持下,开展培训1400多人次,为石蟆镇创建10万亩橄榄园提供了人才支撑。由陈正华撰写的《农民创业,支撑“一镇一业”》,在《中国农村小康科技》上发表。
  二是,创办“江津创业协会”。创业协会聚集人才。在陈正华的努力下,学员罗平、刘才文牵头创办“江津区创业协会”。目前,协会建起了“创业人才资源信息库”,入库农民860人。在农广校和创业协会的推动下,吸引农业各类人才46660人,全区柑橘试验示范基地、橄榄示范园、花椒园达到100多个,农民人均增收达200多元。
  三是建立农民科技示范基地。农广校同农技、经作部门共建双福柑橘品种园示范基地400亩,引进试验品种70个;白沙恒河村50亩柑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集成了柑橘改土建园和栽培管理技术,机械化壕沟式改土、猪——沼——果循环农业、肥水一体化施肥高标准建园和管理技术;先锋镇老花椒树更新复壮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回缩更新改造新技术1000亩,学员亩增鲜椒150公斤,增收1500元。
  四是重推“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是陈正华多年来探索“农家课堂”的核心内容,他把“农家课堂”的精髓融入“农民田间学校”。在全区确定3个“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村,蔬菜,注重以蔬菜产加销的江津第一村——花铺村为基地,示范带动“一村一品”的沿长江蔬菜带发展;橄榄,侧重以橄榄生产销售的江津第一镇——石蟆镇辉平专业协会为基地,示范带动“一镇一业”的10万亩橄榄产业发展;花椒,偏重以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花椒核心区——慈云镇聊月村为基地,示范带动全区50万亩花椒的主推技术。目前,田间学校培训学员88人,开展“农民活动日”12次。陈正华支农所在的花铺村蔬菜学员代新林参加田间学校培训,踊跃提问发言,开展田间调查、综合防治,他种植的蔬菜果型均匀好看,嫁接茄子价格每公斤高出1元,亩增产30%,增收5000余元。
  真爱是勤勉敬业、乐于奉献的源泉和动力。30年来,陈正华在科教兴农上脚踏实地,不断创新,与农民朋友交真心,为农民朋友办好事、解困难。面对用汗水浇注的业绩,他显得很淡定。“农业科技教育事业选择了你,就应该爱这项事业,就应该倾心向农民奉献你的真情和厚爱。”如此语言道出了陈正华大半辈子奉献农民教育事业的农广情怀。
其他文献
一、筹集资金的渠道  筹集资金的渠道是指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取得的资金来源。目前,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银行信贷资金 银行信贷资金雄厚,贷款方式也能灵活地适应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如固定资产借款、各种流动资金借款及其他方式的短期和长期借款。它是企业资金的重要供应渠道。  2.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各级政府主办的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
一、番茄顶裂果    1.发病症状  果实脐部(顶部)开裂,种子外露;病情较重时,顶裂果多与拉链果并发,果实脐部及其周围果皮开裂,分为几瓣,胎座组织及种子随果皮外翻、裸露。果实的脐部像猫爪的掌面。更严重者。在临近成熟时,果实脐部像开花的馒头或莲花一样分开,七翻八裂。胚胎组织及种子外露,形状难看,并失去食用价值。    2.发病原因  畸形花是导致顶裂果产生的根源。而畸形花的产生主要是花芽j眵成过程
有机蔬菜栽培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或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协调种植平衡,并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蔬菜栽培技术,产品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生产合格的蔬菜为有机蔬菜,并颁发有机证书。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是有机栽培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治方法包括选用
1革家银饰。  革家人居住在清水江沿岸,人口不足两万,主要分布在黔东南的黄平、凯里、关岭地区。  革家寨有着不算狭窄却弯曲的村路,道路的两旁并不单调,交替出现着水塘、树林、梯田和不知名的花草。从村口大约走上10多分钟,就能把整个寨子尽收眼底,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从东到西一字排开,整个水墨人家的感觉。  革家人起源不详,崇拜后羿。他们自诩为后羿的后代,入户神龛上供奉的不仅有祖宗牌位,还有后羿射日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由于近期大量应季蔬菜集中上市,蔬菜供应量大幅增加,个别地区部分品种蔬菜出现滞销问题。商务部采取措施,缓解个别地区蔬菜市场供求矛盾,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  一、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主要蔬菜品种价格、销量的监测,掌握消费需求变化。会同有关部门了解掌握各地主要蔬菜品种播种面积、长势、产量、采摘时间等生产情况,及时发布蔬菜供应、需求、价格变化等信息,积极
李金妮是陕西省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人。近年来,她通过参加千阳县农广校举办的职业农民培育班,学到了设施果蔬种植技术;扎根于家乡的沃土之上,她带头发展果蔬温室大棚,组建了千阳县天山香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业农民。  外出打工不忘乡情,她决然返乡创业  李金妮从1997年开始便与丈夫在银川市北环打工经商,是北环市场小有名气的面筋批发大王。在银川市区,她拥有140平方米的宽敞住宅、两辆家用汽
37岁的杜时银是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大桥村农民,原本在广东打工,开了家鞋厂。2009年,他参加了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回乡流转500亩土地成立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葡萄亩产值达上万元,150多名村民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路。从走出去打工,到回到乡土创业成功,杜时银的故事正是2011年我国全面转型的阳光工程培训的一个注脚,也是湖北省阳光工程培训的一个缩影。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湖北省早在2009年就
1982年毕业后,陈维明便从事农业技术教学与推广工作,怀着对农业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2004年又开始主持江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玉山分校的教学培训与领导组织工作,为提高全县农民科技素质,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热爱农业 情系农民  30年来,陈维明踏遍全县16个乡镇、189个自然村,兢兢业业地为农民做好服务工作。为把农业培训工作做得更好,他深入乡村,调查全县
河北省鹿泉市联民土地托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如今加入土地托管的农户已有15000多户,托管面积7万多亩。为了种好这些田,合作社建立了100个村级服务站,组建了320人的农业服务队及20多人的农业技术科普宣传队。农业服务队以村级服务站为依托,对播种、浇水、病虫害防治、收割、运输等生产全过程进行托管服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服务,持证上岗。  在合作社办公室墙壁上,张贴着
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在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商品”贴上标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现状    以辽宁为例,近5年来,国家开展的各类农民培训工程(不含远程培训)累计培训农民600多万人,这其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不足2万人。有1.5万人为农业院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