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战作用不可低估
心理战,顾名思义,是从心理上打击敌人、征服对方的一种战术。讲详细一点,心理战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威慑、谋略、佯动、伪装、欺诈、恐吓、收买、谣言等),借助传单、书报、广播、影视、通信、网络等媒体,对人的内心施加影响,打击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的一种对抗活动。
历史上刘邦的“四面楚歌”、诸葛亮的“空城计”和对孟获“七擒七纵”的做法,都是运用心理战法的成功战例。1879年,心理学学科诞生,为心理战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支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战机构,开始对心理战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二战中,心理战的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奇招迭出,战法多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战有了新的发展,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实施。
近些年,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从过去作战的辅助手段跃升为基本手段之一。
心理战战例精彩纷呈
心理战的作用真有那么大吗?回答是肯定的。由于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原理,心理战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有时简直无法抗拒,从而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不信,请看以下战例:
1941年,德国要为新造的几十艘潜艇招收几千名水手,许多青年跃跃欲试,准备报名。为了破坏德军的这一计划,美军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将潜艇画成“钢铁棺材”,并配了文字说明:潜艇工作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异常危险,会缩短寿命。许多德国青年受此暗示,马上联想到棺材和死亡,于是纷纷放弃报名,从而拖延了德军招募水手的计划。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针对西方国家军人非常重视圣诞节、希望获得圣诞礼物的心理需要,我军主动与敌人举行火线联欢,给他们送去圣诞树、圣诞贺卡和糕点糖果等礼品,结果大受欢迎。不少美军士兵纷纷走出地堡透气,欣赏我军播放的音乐和礼品,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不再认为中国军人是“侵略者”,表示“今后不再和中国人作战了”。
在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吃了以色列的亏,为报一箭之仇,埃及在战后加紧备战,经常在周末进行军事演习。开始以色列很警觉,总要取消休假、作出反应,结果总是虚惊一场。久而久之,警觉逐渐降低。1973年10月6日,又是一个周末,埃及又以演习为名集结军队,向以发动突然袭击。当埃军突破以军防线时,他们上自国防部长,下到普通士兵都在教堂里呢。
心理战动向值得关注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英美联军在心理战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发传单、建电台、用电话邮件搞策反、组织志愿者潜伏,可谓花样百出。由于规模大、效果好,极好地配合了主战场上的对抗,让英美联军备受鼓舞。
美军决定在陆军中再成立两个正规的心理作战连及4个后备连,进一步扩充人员编制。与此同时,他们不惜耗费巨资,研发新的、更先进的心理战装备,从而表明美军高层对心理战的重视。
据报道,在美国国防部最近公布的新预算中,一项预算400万美元、名为“战场幻觉”的高级科研项目引人瞩目。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操纵对手的感官知觉,迷惑、拖延、阻止或误导其行为”。有关官员解释说:“目前使用的战地人类感官欺骗技术基本上是临时起作用,如果研究人员能更好地了解人类如何用大脑处理感官输入信号,就能创造出听觉和视觉幻象,从而给我们的军队提供战术优势。”
据介绍,军界人士早就试图用非真实存在的景象和声音来迷惑对手。例如在反恐战争的最初几年,不少人提出了研发“上帝之音”武器的想法,意思是通过电磁波频谱发出的定向声波,让想成为伊斯兰圣战者的人相信,真主亲口在他们耳边说话——命令他们放下自杀性武器。这回启动的“战场幻觉”计划,正是将这一理念付诸实施的举措之一。该计划的进展情况如何,完成后将会对未来战争产生何种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心理战,顾名思义,是从心理上打击敌人、征服对方的一种战术。讲详细一点,心理战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威慑、谋略、佯动、伪装、欺诈、恐吓、收买、谣言等),借助传单、书报、广播、影视、通信、网络等媒体,对人的内心施加影响,打击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的一种对抗活动。
历史上刘邦的“四面楚歌”、诸葛亮的“空城计”和对孟获“七擒七纵”的做法,都是运用心理战法的成功战例。1879年,心理学学科诞生,为心理战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支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心理战机构,开始对心理战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二战中,心理战的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奇招迭出,战法多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战有了新的发展,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实施。
近些年,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从过去作战的辅助手段跃升为基本手段之一。
心理战战例精彩纷呈
心理战的作用真有那么大吗?回答是肯定的。由于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原理,心理战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有时简直无法抗拒,从而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不信,请看以下战例:
1941年,德国要为新造的几十艘潜艇招收几千名水手,许多青年跃跃欲试,准备报名。为了破坏德军的这一计划,美军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将潜艇画成“钢铁棺材”,并配了文字说明:潜艇工作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异常危险,会缩短寿命。许多德国青年受此暗示,马上联想到棺材和死亡,于是纷纷放弃报名,从而拖延了德军招募水手的计划。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针对西方国家军人非常重视圣诞节、希望获得圣诞礼物的心理需要,我军主动与敌人举行火线联欢,给他们送去圣诞树、圣诞贺卡和糕点糖果等礼品,结果大受欢迎。不少美军士兵纷纷走出地堡透气,欣赏我军播放的音乐和礼品,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不再认为中国军人是“侵略者”,表示“今后不再和中国人作战了”。
在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吃了以色列的亏,为报一箭之仇,埃及在战后加紧备战,经常在周末进行军事演习。开始以色列很警觉,总要取消休假、作出反应,结果总是虚惊一场。久而久之,警觉逐渐降低。1973年10月6日,又是一个周末,埃及又以演习为名集结军队,向以发动突然袭击。当埃军突破以军防线时,他们上自国防部长,下到普通士兵都在教堂里呢。
心理战动向值得关注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英美联军在心理战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发传单、建电台、用电话邮件搞策反、组织志愿者潜伏,可谓花样百出。由于规模大、效果好,极好地配合了主战场上的对抗,让英美联军备受鼓舞。
美军决定在陆军中再成立两个正规的心理作战连及4个后备连,进一步扩充人员编制。与此同时,他们不惜耗费巨资,研发新的、更先进的心理战装备,从而表明美军高层对心理战的重视。
据报道,在美国国防部最近公布的新预算中,一项预算400万美元、名为“战场幻觉”的高级科研项目引人瞩目。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操纵对手的感官知觉,迷惑、拖延、阻止或误导其行为”。有关官员解释说:“目前使用的战地人类感官欺骗技术基本上是临时起作用,如果研究人员能更好地了解人类如何用大脑处理感官输入信号,就能创造出听觉和视觉幻象,从而给我们的军队提供战术优势。”
据介绍,军界人士早就试图用非真实存在的景象和声音来迷惑对手。例如在反恐战争的最初几年,不少人提出了研发“上帝之音”武器的想法,意思是通过电磁波频谱发出的定向声波,让想成为伊斯兰圣战者的人相信,真主亲口在他们耳边说话——命令他们放下自杀性武器。这回启动的“战场幻觉”计划,正是将这一理念付诸实施的举措之一。该计划的进展情况如何,完成后将会对未来战争产生何种影响,都是值得关注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