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与教育理念为主,在小学教育阶段可以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且也非常符合小学科学的教学需求。对此,文章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探究式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其他教育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当中认为,小学生与周边的环境形成相互的作用,并借助相互影响逐渐建构和外部世界相关的知识,进而促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持续性的改善。建构主义理论对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重视度比较高,其非常关注知识与个体之间保持良好关联性,在个体参与到某个意义的建构中时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这也是学习的基本前提。不能只是由教师将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注重建设的主义建设,学生则需要带着已经掌握的学习经验参与到学习情境当中,对于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自主性的看法与见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已经掌握的经验与方法,不能简单地应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而是需要将学生所掌握的经验作为依据或工具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最终目标。
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中反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因為学生才是知识的建构主体,所以学生必须处于有意义的情境当中,主动对知识实行精心的选择、推理以及判断,从而形成相应的思维习惯,借助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等方式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性建构。小学科学属于小学教育阶段素质类重点课程,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重视度较高,而小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普遍是借助科学实践活动方式逐渐形成。所以在科学课堂里教师需要杜绝以往照本宣科的教育习惯,而是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分析,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2.注重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否顺利、教学质量是否可以持续提高都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无论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多先进,教师所具备的作用都无法替代。建构主义理论之下教师应当从以往的权威者、决定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个身份,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当中与学生的互动与引导作用[1]。学生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进行引导,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缺乏一定的独立性,所以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引导,从而保障建构理论的实现。
3.注重学生所掌握的经验与知识
知识属于个体对于现实世界的主动建构结果[2]。这一种建构并不能脱离自身的经验与背景,学生并不是白板,在学习概念之前都需要对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回顾记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例如,在《食物的营养》内容教学中,因为教学会涉及健康的食谱搭配话题,再加上学生一般在家庭中会对饮食搭配形成一定的理解,如早上一颗鸡蛋的营养理念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所掌握的经验着手,对于错误内容进行引导纠正,对于正确搭配给予肯定表扬,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新知识,达到学而会用的教学目标。
4.落实实践性教学
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的培养重视度非常高,其教学目标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干预研究验证、干预思考探索等。按照新课程的相应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探究性的分析研究,在掌握了相应科学知识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习惯。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显著提升,构建主义理论对于小学科学的教育影响显著,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分析并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从教学理念、方法等多方面尝试创新,从而保障小学科学教育水平的持续性改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朝云,张芬芬.建构主义与效果逻辑理论整合观下的创业机会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7):154-160.
[2]李春艳.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J].成人教育,2016(10):49-52.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当中认为,小学生与周边的环境形成相互的作用,并借助相互影响逐渐建构和外部世界相关的知识,进而促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持续性的改善。建构主义理论对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重视度比较高,其非常关注知识与个体之间保持良好关联性,在个体参与到某个意义的建构中时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这也是学习的基本前提。不能只是由教师将知识简单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注重建设的主义建设,学生则需要带着已经掌握的学习经验参与到学习情境当中,对于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自主性的看法与见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已经掌握的经验与方法,不能简单地应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而是需要将学生所掌握的经验作为依据或工具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最终目标。
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中反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因為学生才是知识的建构主体,所以学生必须处于有意义的情境当中,主动对知识实行精心的选择、推理以及判断,从而形成相应的思维习惯,借助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等方式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性建构。小学科学属于小学教育阶段素质类重点课程,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重视度较高,而小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普遍是借助科学实践活动方式逐渐形成。所以在科学课堂里教师需要杜绝以往照本宣科的教育习惯,而是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分析,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2.注重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否顺利、教学质量是否可以持续提高都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无论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多先进,教师所具备的作用都无法替代。建构主义理论之下教师应当从以往的权威者、决定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个身份,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当中与学生的互动与引导作用[1]。学生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进行引导,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缺乏一定的独立性,所以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引导,从而保障建构理论的实现。
3.注重学生所掌握的经验与知识
知识属于个体对于现实世界的主动建构结果[2]。这一种建构并不能脱离自身的经验与背景,学生并不是白板,在学习概念之前都需要对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回顾记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例如,在《食物的营养》内容教学中,因为教学会涉及健康的食谱搭配话题,再加上学生一般在家庭中会对饮食搭配形成一定的理解,如早上一颗鸡蛋的营养理念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所掌握的经验着手,对于错误内容进行引导纠正,对于正确搭配给予肯定表扬,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新知识,达到学而会用的教学目标。
4.落实实践性教学
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的培养重视度非常高,其教学目标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干预研究验证、干预思考探索等。按照新课程的相应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探究性的分析研究,在掌握了相应科学知识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习惯。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必然会得到显著提升,构建主义理论对于小学科学的教育影响显著,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分析并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从教学理念、方法等多方面尝试创新,从而保障小学科学教育水平的持续性改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朝云,张芬芬.建构主义与效果逻辑理论整合观下的创业机会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7):154-160.
[2]李春艳.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J].成人教育,2016(1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