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矿业类高校中的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相关专业在我国矿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情况的变化,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些专业面临发展的困境。在分析高教发达省份、行业高校、教育部专业调整情况的基础上,展示了“新工科”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矿业类高校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相关专业应面向“新工科”,针对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建设工程与运营交叉复合的新兴专业。
关键词:矿业特色 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相关专业 转型 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c)-021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双一流”战略的深入推进[1-4],高等学校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转为在自身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做文章,矿业类高校转向在地下工程、能源资源、新能源等方向布局和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本因计划体制下各自设置、服务不同行业运输的交通运输专业,以及由之发展而来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陷入尴尬。加之“去产能”政策的实施[5-7],矿业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有下降,对于从属于开采业的配套运输行业打击很大[8-9],也让矿业类高校这类学科更加难以为继。
矿业特色高校中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相關专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其他行业院校是否有相关经验,近年的相关学科增减情况如何,以及国家关于“新工科”的发展思路,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探讨矿业特色高校中源自矿山运输发展而来的运输或物流相关专业的转型与发展路径。
1 交通和高等教育发达省份的相关学科构成
江苏省是我国东部的发达省份,也是东部重要的交通节点省份,各种运输方式非常发达。同时江苏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的统计,全省普通高校总数141所,其中本科院校52所。
如图1所示,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共有13所高校设有交通运输类或相关专业,占高校总数的9.2%,分别是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阴工学院、江苏大学。不难看出,原交通运输系统的专业性院校在其中占有较大份额,这类高校交通运输及其相关学科发展较好,大多已形成工程建设与运营优化并存的完整学科体系。除矿业类高校外,其他非交通运输系统院校多在自身特色方向布局,或立足机械方向,或面向行业特色,也有一些院校的交通运输相关学科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办学,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行业高校交通运输及其相关学科的分布情况
在传统的农、林、水、地、矿、油“六类高校”当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和部委壁垒的存在,不少行业特色院校建设了各自的交通运输类专业。不完全统计的结果表明,矿业类高校中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设置了交通类相关专业,其他五类高校中,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也建设了相关专业。其中中国石油大学由于特殊行业需求,其运输类专业为油气储运工程。其他院校多设置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以“交通工程、交通土建”等名义存在。个别高校偏向机械大类,突出汽车或机具特色。
3 近年教育部专业调整中相关专业的分布
如图2~4所示,2015年和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结果中,交通或轨道交通专业撤销了4个,占总计267个专业的1.5%,审批和备案新增了35个,占13.1%;物流相关专业撤销了1个,审批和备案新增了63个,占23.6%;地下工程相关专业未撤销,新增20个,占7.5%。可以看出,随着国民经济对交通和城市建设基础工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方面的专业变化较大。另外,地下工程相关专业除东华理工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新建专业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外,其余均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4 “新工科”的要求与机遇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战略研讨会,发表了有关“新工科”的“复旦共识”。“复旦共识”提出:“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总结继承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要求工科优势高校“发挥自身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的优势,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急需,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新兴工科,拓展工科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构建创新价值链,打造工程学科专业的升级版,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里瑟琦智库高等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报告的主旨思想梳理了2015年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结果(2016年2月发布)中的新工科专业分布情况。其中涉及矿产能源方向的新工科专业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涉及土木工程方向的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涉及交通运输方向的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对新工科的认知是基于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基本背景。
5 结语
综上所述,矿业类高校中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当前处于竞争压力大,国民经济需求也大的“两大”局面,此时此类专业应该抓住“新工科”机遇,积极谋求与优势学科融合,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交叉学科专业,利用校方长期积累的地下工程或矿业工程技术优势,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交通隧道等相关新兴和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行业,寻求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72-76.
[2] 杨旸,吴娟.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5):74-76.
[3] 周玉清,黄欢,付鸿飞.以“双一流”建设引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一流”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1-6.
[4] 洪大用.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6(4).
[5] 巴曙松.去产能需倚重改革和市场力量[J].经营管理者, 2013(9):17-17.
[6] 谢和平.科学去产能助推“煤炭梦”[J].中国科技奖励,2016(8):6.
[7] 邴涓林,李承志.PVC行业去产能化任务紧迫[J].化工管理,2010(6):30-32.
[8] 杨靳,李尧.干散货航运企业是“去库存”或“去产能”[J].中国航海,2013,36(3):130-133.
[9] 王娇,冯新双.三月份长江干散货运输市场行情评述[J].中国港口,2016(4):44.
关键词:矿业特色 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相关专业 转型 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c)-021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双一流”战略的深入推进[1-4],高等学校不再盲目追求“大而全”,转为在自身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做文章,矿业类高校转向在地下工程、能源资源、新能源等方向布局和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本因计划体制下各自设置、服务不同行业运输的交通运输专业,以及由之发展而来的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陷入尴尬。加之“去产能”政策的实施[5-7],矿业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都有下降,对于从属于开采业的配套运输行业打击很大[8-9],也让矿业类高校这类学科更加难以为继。
矿业特色高校中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相關专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其他行业院校是否有相关经验,近年的相关学科增减情况如何,以及国家关于“新工科”的发展思路,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探讨矿业特色高校中源自矿山运输发展而来的运输或物流相关专业的转型与发展路径。
1 交通和高等教育发达省份的相关学科构成
江苏省是我国东部的发达省份,也是东部重要的交通节点省份,各种运输方式非常发达。同时江苏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的统计,全省普通高校总数141所,其中本科院校52所。
如图1所示,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共有13所高校设有交通运输类或相关专业,占高校总数的9.2%,分别是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阴工学院、江苏大学。不难看出,原交通运输系统的专业性院校在其中占有较大份额,这类高校交通运输及其相关学科发展较好,大多已形成工程建设与运营优化并存的完整学科体系。除矿业类高校外,其他非交通运输系统院校多在自身特色方向布局,或立足机械方向,或面向行业特色,也有一些院校的交通运输相关学科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办学,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行业高校交通运输及其相关学科的分布情况
在传统的农、林、水、地、矿、油“六类高校”当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和部委壁垒的存在,不少行业特色院校建设了各自的交通运输类专业。不完全统计的结果表明,矿业类高校中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设置了交通类相关专业,其他五类高校中,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也建设了相关专业。其中中国石油大学由于特殊行业需求,其运输类专业为油气储运工程。其他院校多设置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以“交通工程、交通土建”等名义存在。个别高校偏向机械大类,突出汽车或机具特色。
3 近年教育部专业调整中相关专业的分布
如图2~4所示,2015年和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结果中,交通或轨道交通专业撤销了4个,占总计267个专业的1.5%,审批和备案新增了35个,占13.1%;物流相关专业撤销了1个,审批和备案新增了63个,占23.6%;地下工程相关专业未撤销,新增20个,占7.5%。可以看出,随着国民经济对交通和城市建设基础工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方面的专业变化较大。另外,地下工程相关专业除东华理工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新建专业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外,其余均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4 “新工科”的要求与机遇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战略研讨会,发表了有关“新工科”的“复旦共识”。“复旦共识”提出:“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总结继承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要求工科优势高校“发挥自身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的优势,面向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急需,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现有工科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新兴工科,拓展工科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构建创新价值链,打造工程学科专业的升级版,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里瑟琦智库高等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报告的主旨思想梳理了2015年本科专业备案与审批结果(2016年2月发布)中的新工科专业分布情况。其中涉及矿产能源方向的新工科专业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涉及土木工程方向的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涉及交通运输方向的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对新工科的认知是基于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基本背景。
5 结语
综上所述,矿业类高校中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当前处于竞争压力大,国民经济需求也大的“两大”局面,此时此类专业应该抓住“新工科”机遇,积极谋求与优势学科融合,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交叉学科专业,利用校方长期积累的地下工程或矿业工程技术优势,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交通隧道等相关新兴和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行业,寻求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72-76.
[2] 杨旸,吴娟.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5):74-76.
[3] 周玉清,黄欢,付鸿飞.以“双一流”建设引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一流”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1-6.
[4] 洪大用.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6(4).
[5] 巴曙松.去产能需倚重改革和市场力量[J].经营管理者, 2013(9):17-17.
[6] 谢和平.科学去产能助推“煤炭梦”[J].中国科技奖励,2016(8):6.
[7] 邴涓林,李承志.PVC行业去产能化任务紧迫[J].化工管理,2010(6):30-32.
[8] 杨靳,李尧.干散货航运企业是“去库存”或“去产能”[J].中国航海,2013,36(3):130-133.
[9] 王娇,冯新双.三月份长江干散货运输市场行情评述[J].中国港口,201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