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民歌的历史发展其实就是在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其稳定的内在传统文化特质的传承过程进行剖析,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要以此为契机,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创造出民歌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
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特点;风格
对于民歌而言,它源自于人民大众同时也在人民大众中间流传,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人们其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对于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古国而言,其民歌的种类、数量都是很多的,东北民歌就是我国众多民歌其中的一种。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
东北民歌最主要的艺术风格就是诙谐、风趣,在很多的东北民歌中可以看出东北民歌其活、俏、浪、逗的特点。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和东北人一样泼辣、爽朗、火爆、粗犷风,其表达方式基本都是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很少修饰,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大到东北民歌的旋律。在调式上,东北民歌一般多以小调为主,多以喜庆欢快的调子为主,忧愁伤感的的曲调在民间歌曲中不多见,大很多时候东北的民歌是反映节日气氛那种热闹的快乐场面的。
在艺术风格中的音调特色方面,(2)RE—(1)DO这个七度跳进是东北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音调。例如在《新东北风》这是一首在辽宁、吉林等地的流传的民间小调中,其采用的是“新东北风调”。整首歌篇幅很小,但是其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也有一个层次比较分明的中间段很一个圆满的结尾,属于民间音乐“豹头、猪肚、凤尾”完美的体现。它的音调可以被记录为含(7)si音的六声徵调式,等人也可以记为含有(4)fa音的六声宫调式。
可以说东北民歌受东北地方文化的影响较大,民歌的创作多以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主。植根于东北文化的就是东北人日常的精神生活,东北人语言质朴、感情率直所以这样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东北民歌其艺术风格上也不是那么的高雅、脱俗,很多时候显得更“接地气”。
二、东北民歌的体裁与创作特点
东北民歌其主要的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等,其中以小调数量最多、最有特色、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同时也最具代表性。在东北民歌中,其创作特点采用大量的衬词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同时也使得民歌的旋律更加流畅。这样的节奏规整,可以和以东北话为主的歌词进行紧密的结合,一般多采用2/4拍,呈现出一种字多腔少、前密后疏的状态,这样的节奏形式和节奏变化使得自然流畅的旋律得以有力的推进,使得民歌的演唱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了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如果说,反映情爱生活的江南小调所代表的是一种淡淡的愁绪,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表达的是浓浓的悲凄,那么,东北民歌中的旋律体现出的却是一股可以融化愁绪,悲凄的激情。
三、东北民歌演唱技巧方面的分析
演唱技巧是正确把握音乐风格、掌握音乐灵魂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没有好的演唱技巧,音乐的风格就很难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等人对音乐本身的风格没有准确把握,高超演唱技巧也是徒劳的,是很难引起共鸣的。因此,演唱技巧和音乐风格的把握两者之间实际上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也就是说,要想了解一种风格的民歌,不但需要对这种民歌的艺术风格、体裁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它的演唱技巧进行探究。因为东北民歌在声音的运用上具有刚直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演唱的时候声音位置一定要高同时要注意真、假声的结合,假声的成分要适中不要过多,但也不能完全的用真声进行演唱。
在东北民歌中的小调音乐中,“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大和变化大方面。如《月牙五更》单段有25 小节、《正对花》单段有33 小节,这都比典型的起承转和四句体结构大得多。东北民歌的小调中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如下图 1 所示是辽宁海城的《茉莉花》一、二乐句。短短的两个乐句中我们可以看见几个幅度很大的变化:(1)音程方面呈现的变化,第一乐句的do——mi 和第二乐句的sol——si之间有两个大跳音程出现。(2)是音区的变化,第一乐句是开始于中低音区,中间经过的是高音区,在第二乐句结尾的结尾处又回到了中低音区,这样的一起一落的音区变化是比较大的。(3)主要是调式的变化,两乐句呈现一问一答的状态,开始的是羽调色彩,强调羽音,结束是在徵音上,强调徵音,虽在此处没有形成太多的调式变化,但是色彩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东北民歌中,“新”也有所体现,主要是对新旋律的吸收运用和有依据的编排。如东北民歌《小看戏》中将[剪靛花调]的旋律的精华吸收融汇进新的旋律中。其中保留了基调的特色,而与此同时又加入了新的成分,在扩大了此句结构的同时也重点表现了东北小调的旋律风格,使这首变体的民歌与基调相比起来毫不逊色,属于[剪靛花调]民歌群中的佳作。
在东北民歌个音乐中中,“活”有所体现,“活”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音乐的形象、性格的多变方面,其中在歌曲的前半部分延续了第一部分表现叙述的语气,在后半部分通过节奏的紧凑、音程的变化加大了表现了主人公急切的心情的感情。第三段有一个东北汉族民歌中常见的变宫音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色彩音,这个音是属于是宫音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是语音下滑所形成的。东北民歌中这种下滑音在民歌中比较多见。
东北民歌的知名度一直以来都不是特别的高。伴随着现今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的需求入手,将东北民歌推向另一个高度。我们东北的民歌需要将本身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不同文化音乐元素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滕瑶.浅析东北民歌的音乐特点[J].北方音乐,2011(03):26.
[2]于向华.东北民歌说略[J].剧作家, 2008(05):157.
[3]东北民歌主题专场音乐会在哈师大奏响[J].北方音乐,2009(09):63.
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特点;风格
对于民歌而言,它源自于人民大众同时也在人民大众中间流传,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人们其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对于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古国而言,其民歌的种类、数量都是很多的,东北民歌就是我国众多民歌其中的一种。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
东北民歌最主要的艺术风格就是诙谐、风趣,在很多的东北民歌中可以看出东北民歌其活、俏、浪、逗的特点。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和东北人一样泼辣、爽朗、火爆、粗犷风,其表达方式基本都是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很少修饰,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大到东北民歌的旋律。在调式上,东北民歌一般多以小调为主,多以喜庆欢快的调子为主,忧愁伤感的的曲调在民间歌曲中不多见,大很多时候东北的民歌是反映节日气氛那种热闹的快乐场面的。
在艺术风格中的音调特色方面,(2)RE—(1)DO这个七度跳进是东北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音调。例如在《新东北风》这是一首在辽宁、吉林等地的流传的民间小调中,其采用的是“新东北风调”。整首歌篇幅很小,但是其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也有一个层次比较分明的中间段很一个圆满的结尾,属于民间音乐“豹头、猪肚、凤尾”完美的体现。它的音调可以被记录为含(7)si音的六声徵调式,等人也可以记为含有(4)fa音的六声宫调式。
可以说东北民歌受东北地方文化的影响较大,民歌的创作多以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主。植根于东北文化的就是东北人日常的精神生活,东北人语言质朴、感情率直所以这样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东北民歌其艺术风格上也不是那么的高雅、脱俗,很多时候显得更“接地气”。
二、东北民歌的体裁与创作特点
东北民歌其主要的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等,其中以小调数量最多、最有特色、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同时也最具代表性。在东北民歌中,其创作特点采用大量的衬词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同时也使得民歌的旋律更加流畅。这样的节奏规整,可以和以东北话为主的歌词进行紧密的结合,一般多采用2/4拍,呈现出一种字多腔少、前密后疏的状态,这样的节奏形式和节奏变化使得自然流畅的旋律得以有力的推进,使得民歌的演唱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了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如果说,反映情爱生活的江南小调所代表的是一种淡淡的愁绪,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表达的是浓浓的悲凄,那么,东北民歌中的旋律体现出的却是一股可以融化愁绪,悲凄的激情。
三、东北民歌演唱技巧方面的分析
演唱技巧是正确把握音乐风格、掌握音乐灵魂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没有好的演唱技巧,音乐的风格就很难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等人对音乐本身的风格没有准确把握,高超演唱技巧也是徒劳的,是很难引起共鸣的。因此,演唱技巧和音乐风格的把握两者之间实际上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也就是说,要想了解一种风格的民歌,不但需要对这种民歌的艺术风格、体裁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它的演唱技巧进行探究。因为东北民歌在声音的运用上具有刚直的特点,这就要求在演唱的时候声音位置一定要高同时要注意真、假声的结合,假声的成分要适中不要过多,但也不能完全的用真声进行演唱。
在东北民歌中的小调音乐中,“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构大和变化大方面。如《月牙五更》单段有25 小节、《正对花》单段有33 小节,这都比典型的起承转和四句体结构大得多。东北民歌的小调中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如下图 1 所示是辽宁海城的《茉莉花》一、二乐句。短短的两个乐句中我们可以看见几个幅度很大的变化:(1)音程方面呈现的变化,第一乐句的do——mi 和第二乐句的sol——si之间有两个大跳音程出现。(2)是音区的变化,第一乐句是开始于中低音区,中间经过的是高音区,在第二乐句结尾的结尾处又回到了中低音区,这样的一起一落的音区变化是比较大的。(3)主要是调式的变化,两乐句呈现一问一答的状态,开始的是羽调色彩,强调羽音,结束是在徵音上,强调徵音,虽在此处没有形成太多的调式变化,但是色彩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东北民歌中,“新”也有所体现,主要是对新旋律的吸收运用和有依据的编排。如东北民歌《小看戏》中将[剪靛花调]的旋律的精华吸收融汇进新的旋律中。其中保留了基调的特色,而与此同时又加入了新的成分,在扩大了此句结构的同时也重点表现了东北小调的旋律风格,使这首变体的民歌与基调相比起来毫不逊色,属于[剪靛花调]民歌群中的佳作。
在东北民歌个音乐中中,“活”有所体现,“活”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音乐的形象、性格的多变方面,其中在歌曲的前半部分延续了第一部分表现叙述的语气,在后半部分通过节奏的紧凑、音程的变化加大了表现了主人公急切的心情的感情。第三段有一个东北汉族民歌中常见的变宫音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色彩音,这个音是属于是宫音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是语音下滑所形成的。东北民歌中这种下滑音在民歌中比较多见。
东北民歌的知名度一直以来都不是特别的高。伴随着现今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的需求入手,将东北民歌推向另一个高度。我们东北的民歌需要将本身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不同文化音乐元素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滕瑶.浅析东北民歌的音乐特点[J].北方音乐,2011(03):26.
[2]于向华.东北民歌说略[J].剧作家, 2008(05):157.
[3]东北民歌主题专场音乐会在哈师大奏响[J].北方音乐,2009(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