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加大了功夫,尝试了几点做法。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区域环境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能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新《纲要》中的要求。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最优化?笔者从实践层面讲几点做法。
一、师幼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
环境是儿童最自然的启蒙老师。幼儿、教师和环境是构成幼儿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那么,如何使三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做个有心人。教师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如在主题“美食聚会”活动中,孩子们事先收集了好多食品宣传纸,教师可以拿着这些食品宣传纸问:“这些我们怎么玩呀?有的孩子提议开个超市;有的孩子提议玩剪纸;有的孩子提议玩砸纸包。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孩子们决定开个超市,把这些食物图片剪下来,分别贴在不同的货柜里。孩子们还讨论设计了不同的标记,用来表示不同食物。这样,下一个主题活动“超市大比拼”就由师幼共同敲定了,如此主题活动的设置使孩子玩起来更投入。
二、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经验,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心理学、生态学的研究也证明,个体发展的过程是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要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就要为幼儿创设最优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最优的教育环境,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区角。我们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废旧材料等,做好隔断,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特点布置成封闭的、半封闭的、开放的活动环境,使活动不受干扰地完整进行,也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
三、合理投放材料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材料的投放在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增加幼儿的社会经验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越自信、越大胆。幼儿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然而,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教师应依据活动目标来投放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定期更换与补充新材料。
四、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当代幼儿心理研究提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
1.借助环境,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我们要努力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多种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環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有更深的认识,更加的爱护。”在我们的自然角,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盆景植物(如:大蒜、葱、萝卜、小白菜等),这些植物大多是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并带到幼儿园来的。教师为每盆植物写上名字,并注明该盆植物的生长习性,然后由幼儿来照顾自己的小植物。在照顾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欢喝水的,如果天天给他们浇水,可能有的植物生长得很旺盛,而有的植物却枯萎了。这样的现象是会引发幼儿思考的,知道并不是所有植物的喜好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环境创设无需我们提前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自己的亲手操作,亲眼观看和亲身体会中去感受植物生长的秘密。这样的环境创设,相较于单纯的给幼儿上一、两节课,我认为更有教育价值,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2.借助环境相关性特征,构筑幼儿新知识
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起幼儿相关经验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构筑新知识。比如,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春天”的含义,我们在布置“春天来了”的墙饰时,均采用幼儿常看到的花、草、燕子、柳树等图片、剪纸来装饰墙面,当幼儿目睹这幅墙饰时,结合自己认识的花草、动物等已有经验,就能大致明白什么是“春天”,“春天”有哪些景物了。再如,我们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经常穿反鞋子,针对这一现象,我班开展了“学穿鞋”活动。首先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几家鞋店及皮鞋定做店,引导他们反复观察鞋子的大小、款式及形状,并注意区分左右脚鞋子的不同点。然后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了许多小鞋子,并把做好的鞋子摆放在“娃娃家”活动区,鼓励孩子们给娃娃们穿鞋子。反复几次尝试后,幼儿就能够找出穿对“鞋子”的方法。
总之,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区域环境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能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新《纲要》中的要求。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最优化?笔者从实践层面讲几点做法。
一、师幼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
环境是儿童最自然的启蒙老师。幼儿、教师和环境是构成幼儿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那么,如何使三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做个有心人。教师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如在主题“美食聚会”活动中,孩子们事先收集了好多食品宣传纸,教师可以拿着这些食品宣传纸问:“这些我们怎么玩呀?有的孩子提议开个超市;有的孩子提议玩剪纸;有的孩子提议玩砸纸包。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孩子们决定开个超市,把这些食物图片剪下来,分别贴在不同的货柜里。孩子们还讨论设计了不同的标记,用来表示不同食物。这样,下一个主题活动“超市大比拼”就由师幼共同敲定了,如此主题活动的设置使孩子玩起来更投入。
二、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经验,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心理学、生态学的研究也证明,个体发展的过程是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要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就要为幼儿创设最优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最优的教育环境,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区角。我们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废旧材料等,做好隔断,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特点布置成封闭的、半封闭的、开放的活动环境,使活动不受干扰地完整进行,也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
三、合理投放材料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材料的投放在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增加幼儿的社会经验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越自信、越大胆。幼儿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然而,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教师应依据活动目标来投放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定期更换与补充新材料。
四、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当代幼儿心理研究提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
1.借助环境,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我们要努力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多种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環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有更深的认识,更加的爱护。”在我们的自然角,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盆景植物(如:大蒜、葱、萝卜、小白菜等),这些植物大多是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并带到幼儿园来的。教师为每盆植物写上名字,并注明该盆植物的生长习性,然后由幼儿来照顾自己的小植物。在照顾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欢喝水的,如果天天给他们浇水,可能有的植物生长得很旺盛,而有的植物却枯萎了。这样的现象是会引发幼儿思考的,知道并不是所有植物的喜好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环境创设无需我们提前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自己的亲手操作,亲眼观看和亲身体会中去感受植物生长的秘密。这样的环境创设,相较于单纯的给幼儿上一、两节课,我认为更有教育价值,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2.借助环境相关性特征,构筑幼儿新知识
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起幼儿相关经验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构筑新知识。比如,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春天”的含义,我们在布置“春天来了”的墙饰时,均采用幼儿常看到的花、草、燕子、柳树等图片、剪纸来装饰墙面,当幼儿目睹这幅墙饰时,结合自己认识的花草、动物等已有经验,就能大致明白什么是“春天”,“春天”有哪些景物了。再如,我们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经常穿反鞋子,针对这一现象,我班开展了“学穿鞋”活动。首先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几家鞋店及皮鞋定做店,引导他们反复观察鞋子的大小、款式及形状,并注意区分左右脚鞋子的不同点。然后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了许多小鞋子,并把做好的鞋子摆放在“娃娃家”活动区,鼓励孩子们给娃娃们穿鞋子。反复几次尝试后,幼儿就能够找出穿对“鞋子”的方法。
总之,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