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措施

来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其中强降雨天气是较为常见的气象灾害,持续的强降雨不仅会影响土壤质量,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本文分析了不同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做好相关排水疏通工作等应对措施。
  1强降雨预警信号等级
  强降雨天气按照预警信号可分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其中蓝色预警为初级预警,红色预警为高级预警。在12 h内降雨量达到50 mm为蓝色预警,6 h内降雨量达到50 mm为黄色预警,3 h内降雨量达到50 mm为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是指降雨量在3 h内大于或等于100 mm。其中,蓝色预警及黄色预警提醒人们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橙色预警提示可能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关部门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红色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应立即下达抗灾、救灾指令,做好抢险工作。
  2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
  2.1农田排水不畅
  强降雨天气的典型特征是短时间内降雨量急剧增长,降雨量增长过快将会导致土壤里的水分迅速增加,一旦土壤水分过量,大量雨水堆积在农田,将会出现田间洪涝、排水不畅的情况。若田间缺乏排水设备,大量雨水会造成农作物土壤空隙堵塞,农作物根部无法正常呼吸,生长发育减缓,导致农作物死亡及减产。因此,农业部门应积极推广使用田间排水设备,指导农民有效改善农田状况,如晾晒农田、施加氮肥,减少土壤中的多余水分,使农作物健康生长[1]。
  2.2土壤质量下降
  强降雨对土壤冲刷力度较大,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急剧流失,土壤中的水分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排除,土壤质量将会大幅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另外,强降雨天气若持续时间过长,喜光农作物因缺乏光合作用无法正常生长,造成喜光农作物减产。因此,强降雨天气结束后要及时施肥,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降低强降雨对农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2]。
  2.3引发洪涝灾害
  持续的强降雨天气极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继而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山体坍塌、山洪暴发、堤坝垮塌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还会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灾害预警机制,尽量减少人员及经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
  3应对措施
  3.1做好强降雨天气预防工作
  相关部门应重视强降雨天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做好强降雨天气预防工作,并对强降雨天气后的农作物生長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避免强降雨天气对农作物产生的不良影响。首先,相关部门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雨水增长情况,一遇强降雨天气,应及时检查排水设施,保证雨水过量增长的同时能够有效排水;其次,提前改造、维修及加固农业设施,使之能够抵抗大雨侵袭,为强降雨天气下农作物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避免相关设施如大棚坍塌等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最后,农民需时刻关注农作物长势,掌握农作物不同时期及状态下的水分和营养需求,实施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
  3.2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
  农业部门需及时制定相关的预警机制,并对降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此同时还要与水利部门加强联系,一旦监测过程中发现极端情况,要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并通知政府其他部门做好防范工作。为确保气象监测的准确性及全面性,应安排监测人员24 h值守,完善值班制度,设置应急岗位。农业部门需积极主动了解、上报及传达受灾信息,确保及时开展抗灾及救灾工作,尽量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各项经济损失[4]。
  3.3做好农田疏通排水工作
  地势低洼的农田容易受到强降雨天气影响,在地势低洼农田内雨水容易积聚,导致农田受淹。即使是地势平坦的农田,在遭遇长时间降雨时,也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因此,需提前做好排水疏通工作,避免水量过多对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部门需在农田内铺设排水管道,保证排水管道质量,避免排水管道堵塞,影响排水。农业部门还要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排水管道进行检修,有时少量土壤及淤泥进入管道会引起堵塞,需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使用年限较久时,排水性能也会下降,应及时更换老旧管道。
  强降雨天气作为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要想减少强降雨天气带来的危害,相关部门及人员应重视强降雨天气,做好事前监测及预防工作,并建设好排水措施,保证雨水正常疏通,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房志远,远红杰.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6):97-98.
  [2]周志亮.暴雨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8,38(10):245.
  [3]王强生,蔡茶花,黄高平,等.池州市2018年冬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灾害研究,2019,9(3):45-47,105.
  [4]程路,张艳红,何亮,等.2018年夏季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8,39(11):74-76.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气象局刘晓华)
其他文献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水稻极易感染各种病虫害,在防治病虫害时存在过量使用及残留农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水稻质量和产量,并损害了生态环境。因此,应推广绿色农业理念,使用安全的水稻农药减量技术,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1农药使用现状  1.1过度使用,浪费严重  化学技术的
期刊
花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铁、钙、铜、硒及钾等元素,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经常食用对人体生长发育及心脑血管等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本文分析了花生栽培技术,提出了富硒花生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指导中国花生种植产业发展。  1花生栽培现状  中国花生栽培面积广阔,花生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选种方式落后。目前,大部分农户依然按照传统方式选种及留种,即选择同一品种的荚果,并未淘汰过早
期刊
脐橙为柑桔良种,鲜嫩多汁、同时富含多种维生素,止咳化痰,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介绍了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促进中国脐橙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1冬季栽培管理技术  1.1深翻  在每年11月底~12月初,需采取环沟式或壕沟式的深翻方式对果园进行深翻改土,加深土壤耕作层,提高土壤通气性及透水性。若全园再进行一次深翻式阔穴,伤根过多,容易导致落叶及卷叶现象,应在2~3年内逐渐完成全园深翻工作。环沟式深翻方
期刊
草地贪夜蛾别名秋黏虫,属跨境迁飞性害虫,原产于美洲大陆,后随迁飞扩散及国际贸易传入中国,具有繁殖速度快、迁飞能力强、适应性广、暴食量大的特点,会对玉米、棉花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死亡,对农民增收以及粮食稳定供应均有不良影响。因此,对草地贪夜蛾的特征、对玉米的危害及防控技术展开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草地贪夜蛾的特征  1.1形态  草地贪夜蛾属全变态昆虫,每个世代都要
期刊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东西宽27.5 km,南北长35 km,总面积为593 km2。小麦种植面积在158 hm2以上,小麦生产对河津市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条锈病是世界性重大真菌病害,在中国小麦生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秆、穗部、颖壳、麦芒,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呈现大区域流行特征。该病菌主要通过夏孢子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远程
期刊
食用百合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食用百合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提高食用百合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1生长习性  食用百合属半阴性植物,耐旱、耐寒性较高,怕涝,喜温暖干燥的环境。在15~25℃,食用百合长势最好,地下鳞茎可耐受-10℃的低温。食用百合生长对土壤要求较低,最好选择肥沃且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种植,其中微酸性土壤最为适宜种植食用百合。食用百合禁止连作,应采取
期刊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时需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1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1.1选种  种植人员需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科学合理选择玉米种子,剔除病种、烂种及发霉变质的种子,选择大小一致的种子,提高种子成活率,保证玉米质量[1]。  1.2播种  科学播种对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十分重要。
期刊
在当今的国际乘用车市场,车型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对于商用车市场来说,在新车型推出方面就显得有点落伍了,车型往往多年不改款。也难怪,毕竟买商用车是用来赚钱的,光有华丽的外表有什么用,客户关心的还是其内在的性能品质。不过,本文介绍的车型属于例外。  时隔3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对其Axor系列卡车进行了全新改款,并于2004年秋季正式推出其新款Axor卡车。对于Axor卡车,大家应该不是很陌生,在200
期刊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病虫害专家诊治系统应运而生,为科学种植农作物提供了专业性指导。番茄是中国主要农作物,但极易受病虫害影响,导致其产量与质量均大幅降低。因此,可将病虫害专家诊治系统应用到番茄生产中,及时准确地诊断番茄病虫害情况,确保番茄优质高产。本文介绍了番茄病虫害专家诊治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
期刊
荒山造林主要指运用人工方式恢复荒山植被的过程,中国西北地区荒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及沙化。荒山造林可保持水土,治理土地沙化,发挥防风固沙作用,提升土壤整体蓄水能力,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每公顷树林每年可吸收60万kg灰尘,每天吸收1 005 kg二氧化碳,每月释放720 kg氧气。荒山植被恢复工作是生态恢复工作的重点,因此,退耕还林逐渐向荒山造林以及封山育林转变十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