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推进的一个障碍。有人说:能够陪伴你一辈子的不是别人只有你自己。这话颇有道理,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我们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与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其中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教学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有利地挑战了教师“满堂灌”的专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它不仅可以做到以好带差,互助学习,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和取得较好的课堂收获的短效,还在于通过这种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目前我们课堂上合作学习是貌似合作不合作,形似探究没探究,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或过分过乱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它是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异质小组中,通过同学间的互动讨论交流、沟通等方式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和途径。我们所希望实现的即是使小组学习更加有实效性,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
因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小组内完成的互动性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所以在小组搭配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实践能力差异进行组合,以便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学生通常可以划分为双人一组和三四人一组,学习方式亦可分为班级小组合作、跨小组合作学习。参加组内的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每次的分组方式都避免重复僵化,可以男女生各一组,也可学号单双数穿插分组。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和趣味感,使学生可以接受更多学生的观点和影响,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某种态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避免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现状。
2.引导好学生讨论
在我们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有时候我们的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形式,往往无论问题的难易大小,都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马上凑到一起,课堂热闹起来了,而教师却成了旁观者,这种合作便流于形式。所以,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认真分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并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依靠个人之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必要性。比如说我们在教反比例的图象及性质时,图象可以类比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这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而当根据图象探讨性质时,就需要指明在每个分支上增减性的情形,学生便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研究,当学生的结论出现分歧时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因为这时的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在这种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有利于养成倾听和吸纳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体现出合作的价值。
3.要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
由于我们的课改教师经验不足,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讨论时间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便宣告了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束。还有的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所挑选的时机不够恰当,次数过多,便不能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有时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任务,教师就结束合作学习,进入小组成果展示阶段,致使合作学习华而不实、舍本逐末。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或过多过乱的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要因内容和难度大小而定,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深入小组巡回指导,有时需要见好就收,有时当发现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便有必要把讨论的时间延长。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课改时期的教师,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更深入,我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发现和探索更好更适合学习并且与新课改的核心价值吻合的学习方式。
我们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与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其中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教学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有利地挑战了教师“满堂灌”的专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它不仅可以做到以好带差,互助学习,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和取得较好的课堂收获的短效,还在于通过这种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目前我们课堂上合作学习是貌似合作不合作,形似探究没探究,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或过分过乱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它是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异质小组中,通过同学间的互动讨论交流、沟通等方式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和途径。我们所希望实现的即是使小组学习更加有实效性,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
因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小组内完成的互动性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所以在小组搭配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实践能力差异进行组合,以便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学生通常可以划分为双人一组和三四人一组,学习方式亦可分为班级小组合作、跨小组合作学习。参加组内的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每次的分组方式都避免重复僵化,可以男女生各一组,也可学号单双数穿插分组。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和趣味感,使学生可以接受更多学生的观点和影响,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某种态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避免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现状。
2.引导好学生讨论
在我们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有时候我们的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形式,往往无论问题的难易大小,都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马上凑到一起,课堂热闹起来了,而教师却成了旁观者,这种合作便流于形式。所以,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认真分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并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依靠个人之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必要性。比如说我们在教反比例的图象及性质时,图象可以类比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这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而当根据图象探讨性质时,就需要指明在每个分支上增减性的情形,学生便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研究,当学生的结论出现分歧时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因为这时的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在这种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有利于养成倾听和吸纳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体现出合作的价值。
3.要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
由于我们的课改教师经验不足,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讨论时间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便宣告了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束。还有的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所挑选的时机不够恰当,次数过多,便不能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有时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任务,教师就结束合作学习,进入小组成果展示阶段,致使合作学习华而不实、舍本逐末。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或过多过乱的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要因内容和难度大小而定,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深入小组巡回指导,有时需要见好就收,有时当发现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便有必要把讨论的时间延长。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课改时期的教师,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更深入,我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发现和探索更好更适合学习并且与新课改的核心价值吻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