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下的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有机结合,系统研究反生产行为的预防机制,制定出卓有成效的高校防控和管理策略,旨在抑制和预防大学教师的反生产行为。
关键词: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预防机制
一、研究目的
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CWB)即员工表现出的存在潜在、间接甚至直接危害的角色外行为,对组织或者相关者合法利益造成妨碍和损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反生产行为的研究,且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对大学师这一知识员工的研究寥寥无几。
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其潜在或间接的不良行为,必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作造成巨大的危害,阻礙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大学教师的质量和结构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兴衰,大学教师在教育转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或多或少会出现反生产行为。因而对大学教师的认识和管理是当代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控制和预防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反生产行为的预防机制
作者通过对学院的专业教师、行政人员的工作需求及态度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案与策略,本文试图将三者有机结合,系统研究分析反生产行为的预防机制,从长远看,该研究有利于高等教育教学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而推动高等教育成功步入良好可持续发展轨道。
1.社会方面
(1)大学教师工作状态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个体行为和态度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之一,社会网络方面压力是大学教师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之一,影响着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发生。社会应满足高校教师的合理需求,以教师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以进一步减少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2)国家和社会应给予更多的资金的支持,提供精准的客观性支持以及行之有效的主观性支持,加大科研工作发展资金的投入,提高工资待遇,创建科学的职称晋升机制,减轻高校教师的经济负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预防和缓解大学教师可能产生的反生产行为。
2.学校方面
(1)制定畅通的教师工作压力反馈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大学教师座谈会进行沟通交流,让教师尽情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主动掌握其工作压力情况,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满及存在的困难,主动关心并分析原因,积极探讨问题解决策略,帮助教师解决心理压力,减少其挫折感、提高自我控制感、从“人”的角度出发,及时捕捉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以控制其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2)高校应创造公平公正的教学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建立健康积极的学校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帮助教师放松,如课余健身活动、合唱团、素质拓展等排解繁重的工作压力,以助于缓解和预防大学教师的反生产行为。
(3)健全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高校可以采取教师轮岗,从高校实际出发,创建科学、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增加教师奖励和福利,以坦诚的态度和身姿善待和重视教师,提高工作满意度,提升教师积极性以减少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3.个人方面
(1)大学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压力,分析压力的来源。大学教师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嵌入到工作、家庭中,面临着不同的角色压力。减少过高的工作期望,避免职业倦怠,向家人朋友倾吐和诉说等方式释放压力,阅读抗压的成功案例,从而增强抗压的信心,使教师心理愉悦和舒适,明确大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使命,控制和预防自身可能产生的反生产行为。
(2)大学教师具有较为多元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利用休闲时间积极地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以健康的方式缓解工作压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兴趣爱好,主动为工作环境营造轻松的氛围,创造与学生、同事、领导之间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融洽愉悦的人际关系,减少自身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3)大学教师须定期分析自身将要出现的反生产行为、反思自己、深度的思考、研究解决方法。不断从精神上和思想上改进自己行为,多重角色并驾齐驱,提升自身价值感,成为自身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结语
已有的研究尚只在理论层面对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管理提出建议,我们须知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缓解、控制和预防,其中社会方面、学校方面作为外部因素,个人方面作为内部因素,需将社会方面、学校方面、个人方面,三方进行有机结合,系统研究和分析反生产行为的预防机制,才能有效地管理压力,缓解压力,控制和预防大学教师可能产生的反生产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君,闫静.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解决策略[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1).
[2]汪蔓.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认识与管理[J].考试周刊,2018(55).
[3]张莞莎,周雪婷.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师的反生产行为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09).
作者简介
潘依婷(1990—),女,湖南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实践。
黄娜(1984—),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预防机制
一、研究目的
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CWB)即员工表现出的存在潜在、间接甚至直接危害的角色外行为,对组织或者相关者合法利益造成妨碍和损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反生产行为的研究,且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对大学师这一知识员工的研究寥寥无几。
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其潜在或间接的不良行为,必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作造成巨大的危害,阻礙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大学教师的质量和结构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兴衰,大学教师在教育转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或多或少会出现反生产行为。因而对大学教师的认识和管理是当代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控制和预防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反生产行为的预防机制
作者通过对学院的专业教师、行政人员的工作需求及态度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案与策略,本文试图将三者有机结合,系统研究分析反生产行为的预防机制,从长远看,该研究有利于高等教育教学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而推动高等教育成功步入良好可持续发展轨道。
1.社会方面
(1)大学教师工作状态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个体行为和态度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之一,社会网络方面压力是大学教师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之一,影响着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发生。社会应满足高校教师的合理需求,以教师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以进一步减少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2)国家和社会应给予更多的资金的支持,提供精准的客观性支持以及行之有效的主观性支持,加大科研工作发展资金的投入,提高工资待遇,创建科学的职称晋升机制,减轻高校教师的经济负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预防和缓解大学教师可能产生的反生产行为。
2.学校方面
(1)制定畅通的教师工作压力反馈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大学教师座谈会进行沟通交流,让教师尽情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主动掌握其工作压力情况,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满及存在的困难,主动关心并分析原因,积极探讨问题解决策略,帮助教师解决心理压力,减少其挫折感、提高自我控制感、从“人”的角度出发,及时捕捉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以控制其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2)高校应创造公平公正的教学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建立健康积极的学校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帮助教师放松,如课余健身活动、合唱团、素质拓展等排解繁重的工作压力,以助于缓解和预防大学教师的反生产行为。
(3)健全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高校可以采取教师轮岗,从高校实际出发,创建科学、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增加教师奖励和福利,以坦诚的态度和身姿善待和重视教师,提高工作满意度,提升教师积极性以减少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3.个人方面
(1)大学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压力,分析压力的来源。大学教师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嵌入到工作、家庭中,面临着不同的角色压力。减少过高的工作期望,避免职业倦怠,向家人朋友倾吐和诉说等方式释放压力,阅读抗压的成功案例,从而增强抗压的信心,使教师心理愉悦和舒适,明确大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使命,控制和预防自身可能产生的反生产行为。
(2)大学教师具有较为多元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利用休闲时间积极地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以健康的方式缓解工作压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兴趣爱好,主动为工作环境营造轻松的氛围,创造与学生、同事、领导之间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融洽愉悦的人际关系,减少自身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3)大学教师须定期分析自身将要出现的反生产行为、反思自己、深度的思考、研究解决方法。不断从精神上和思想上改进自己行为,多重角色并驾齐驱,提升自身价值感,成为自身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结语
已有的研究尚只在理论层面对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管理提出建议,我们须知大学教师反生产行为的缓解、控制和预防,其中社会方面、学校方面作为外部因素,个人方面作为内部因素,需将社会方面、学校方面、个人方面,三方进行有机结合,系统研究和分析反生产行为的预防机制,才能有效地管理压力,缓解压力,控制和预防大学教师可能产生的反生产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君,闫静.外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解决策略[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1).
[2]汪蔓.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认识与管理[J].考试周刊,2018(55).
[3]张莞莎,周雪婷.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师的反生产行为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09).
作者简介
潘依婷(1990—),女,湖南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实践。
黄娜(1984—),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