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虽以小说知名,但也擅长写散文诗,且不无技巧。先说象征,比如《叩门》,写叩门声引起的一些思绪与联想。作者的心是迷惘中不无期待的,但开了门,原来叩门的是一条黑狗。“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那叩门的声音,所得是一种失望。再如《雾》,“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雾影响到精神,便是难以振作。“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文中的雾,表明了精神上的苦闷。这其中当然有时代的因素,从而影响到精神。不过作者也表白了一种渴望:“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不想被雾遮没一切,就是渴望着精神上的突围。雾是愁闷的象征,让人颓唐阑珊,无从振作,而作者心里是想有所奋发的。又如《卖豆腐的哨子》中,由哨子声引起一种怅惘的滋味,想到的是生存的艰辛。“像是闷在瓮中,像是透过了重压而挣扎出来的地下的声音,作为他们的生活的象征。”这些篇章都写于流亡日本期间,可看出其时作者内心的郁闷。至于《虹》里所写的,那种如虹一般虚幻的美丽,也太使人伤心。且就作者的心态来说,仍渴望有所振作。
再来看比喻的写法。比如《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前的郁闷,天空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灰色的幔,闪电则如巨人手中明晃晃的大刀。“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大的愤怒的吼声”。双方僵持着,终于巨人取得了胜利,将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大雷雨就要来了,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而雷雨前,那些苍蝇、蚊子及蝉们的表现也各有比方。不用说,这样的篇章是隐喻着现实的,现实社会中就有这些对抗与僵持,但作者对胜利的到来充满了信心。行文中,不仅对过程的描绘甚为细致,且还有一种节奏的讲究,极富艺术性。与此相似的是《黄昏》,只是喻体的选择变了,不再是闪电与天空,而是海浪,还有已至尽头的夕阳及掌号似的风。一时间波浪叠涌,预示着大风雨就要到来了。不用说,海浪、夕阳、风及大风雨都各有比方的。而在《沙滩上的脚迹》中,“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这里,行走即探索。一个人行走在黄昏的沙滩上,但有禽兽的脚迹,不能等待。海面上有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还有跟在夜叉背后的妖娆的人鱼,充满着恐怖以及诱惑,处在这样一个情势下,他也只好小心地辨认着。他靠心火来照亮,这心火可比喻内心的信念。“然而他也在重重叠叠的兽迹和冒充人类的什么妖怪的足印下,发现了被埋藏的真的人的足迹。然而这些脚迹向着同一的方向,愈去愈密。”经过一阵彷徨后,终于选定了前行的道路。这些篇章中,很能看出作者对光明的期待及胜利的渴望。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所写的白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因而,“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从这里,可看出由物象到精神的提升,即所写之物是用来表达某种精神的。从写法上看,文中虽有象征的字眼,但这里的象征仍可作修辞上的理解。从全篇来看,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又可谓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就包括了思想感情。此种写法一般是要在物与心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然后由此引发开去。大致说来,笔下所写之物不止于描绘物态生机,而是要与情思意趣相对应,甚而成为一个寄托。托物言志的写法,就是要在整体上见出效果。而整体上的象征与隐喻,往往也就是托物言志。■
再来看比喻的写法。比如《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前的郁闷,天空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灰色的幔,闪电则如巨人手中明晃晃的大刀。“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大的愤怒的吼声”。双方僵持着,终于巨人取得了胜利,将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大雷雨就要来了,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而雷雨前,那些苍蝇、蚊子及蝉们的表现也各有比方。不用说,这样的篇章是隐喻着现实的,现实社会中就有这些对抗与僵持,但作者对胜利的到来充满了信心。行文中,不仅对过程的描绘甚为细致,且还有一种节奏的讲究,极富艺术性。与此相似的是《黄昏》,只是喻体的选择变了,不再是闪电与天空,而是海浪,还有已至尽头的夕阳及掌号似的风。一时间波浪叠涌,预示着大风雨就要到来了。不用说,海浪、夕阳、风及大风雨都各有比方的。而在《沙滩上的脚迹》中,“他,用心火来照亮了路,可也不能远,只这么三二尺地面,他小心地走着,走着”。这里,行走即探索。一个人行走在黄昏的沙滩上,但有禽兽的脚迹,不能等待。海面上有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还有跟在夜叉背后的妖娆的人鱼,充满着恐怖以及诱惑,处在这样一个情势下,他也只好小心地辨认着。他靠心火来照亮,这心火可比喻内心的信念。“然而他也在重重叠叠的兽迹和冒充人类的什么妖怪的足印下,发现了被埋藏的真的人的足迹。然而这些脚迹向着同一的方向,愈去愈密。”经过一阵彷徨后,终于选定了前行的道路。这些篇章中,很能看出作者对光明的期待及胜利的渴望。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所写的白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因而,“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从这里,可看出由物象到精神的提升,即所写之物是用来表达某种精神的。从写法上看,文中虽有象征的字眼,但这里的象征仍可作修辞上的理解。从全篇来看,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又可谓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就包括了思想感情。此种写法一般是要在物与心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然后由此引发开去。大致说来,笔下所写之物不止于描绘物态生机,而是要与情思意趣相对应,甚而成为一个寄托。托物言志的写法,就是要在整体上见出效果。而整体上的象征与隐喻,往往也就是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