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离不开人才。高中物理教学职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创新探索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物理教学 高中生 创新能力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高中教育又是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阶段;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逐渐成长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能力的含义
1.关于能力的概述
“能力”这个词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含义,能力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古代作品《吕氏春秋·适威》中就有关于描述能力的句子,“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为继矣!”在现代,毛泽东主席的作品《纪念白求恩》中也有关于描述能力的句子,“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与古代人相比,现代人则把能力定义为一种主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就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一种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对活动完成的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能力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是不能离开具体活动而存在的,即一个人的能力是通过具体活动的完成表现出来的。活动也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并不能将所有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信息特征都看做是能力。能力是指那些完成活动必需的条件并且对活动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特征。例如,人的知识、体力以及活泼、好动、暴躁等性格特征都不是能力,虽然它们都对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活动完成条件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心理特征。
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在个体进行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并根据活动区域的标准进行划分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智力包含感知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注意力以及想象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个体的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为它对个体的能力、智力的发展都有着制约作用。
特殊能力是一种专门能力。特殊能力含有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以及注意力等。特殊能力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必备的能力。每一种特殊能力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结构,例如,音乐能力的构成就主要包含了四种基本因素,分别是音乐的动作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正是有了这些因素的不同结合才铸就了不同的音乐能力。
3.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指的是一种个体能够正确运用和掌握前辈创造出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依照固有的模式顺利进行活动的能力。再造能力能够满足学习的要求。再造能力在人们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熟练能力等。
创造能力指的是一种个体能够在活动中创造出样式新颖、风格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特点主要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划分标准是活动中个体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再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4.创新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人类不断扩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创新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变革事物的整体或者其中的某些部分,最终使其能够得到更新和发展的一种活动。创新是本着不断进取的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一种精神活动。创新并不是复制别人的成果,而是要淘汰旧概念、旧体制,发展新技术和新观念,创造新的体制。
创新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它是在个体按照原有的知识经验顺利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并且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教育的目标所在。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的优势。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总地来说,创新教育以人的智力培养为价值取向。物理学科具有逻辑思维严密、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第一步,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但要具有改革的精神和意志,更要有创新的魄力和能力。
教育改革要求教学改革先从教学观念的改革做起,建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观念改革的重点。师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价值方面的交流,也有情感、态度和兴趣的交流,其次还有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的交流,这些交流若能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必能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应将对学生自我构建的影响放在首位,转换思想,以开发者、指引者、组织者的身份影响学生,让其由学习者的单一身份逐渐向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多重身份转变。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了解其内心思想,与他们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和超越自我。
2.创造良好的创新探究环境,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最佳心态和最佳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也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为学生的最佳心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待人,善于与他们交流沟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置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进行探索性学习。此外,还要围绕教材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技巧和难度的练习,让他们在大胆想象、勇敢实践的同时,敢于就问题提出意见和想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求知欲是推动人们积极观察和改变世界的动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好奇总是与“怀疑”和“探索”连在一起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成年人对很多事情都会有见怪不怪的感觉,但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则对很多事物具有高度的好奇和热情,如果引导得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瓦特正是通过水蒸气对茶壶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蒸汽机。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不但不能墨守成规,还要敢于推陈出新,对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观点予以一定的重视,从而为他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打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常见的物理场景和物理现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例如,在讲到惯性时,教师可就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如洗衣机脱水桶的工作原理,打保龄球时球离开手后仍能保持运动等。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能力
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和知识的建立都是以客观的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课程的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的参与。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近距离接近科学、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创新意志。
在物理实验中,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错误,都有可能给实验带来失败。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才找到了适合灯泡灯丝的材料——钨丝。为此,在物理实验中,实验的参与者不但要具有冒险精神,还必须具有自觉、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物理实验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讨论、去创新,还要在他们实验失败时,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样,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对物理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认识,还可以培养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注重基本素质养成,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素质
研究性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性主题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运用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获得最终的结论。例如,讲到串并联电路时,鼓励学生利用器材,自行组装和改造线路,进而利用教学内容中对活动有用的信息,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研究性活动是教师或他人在不对实验参与者公布结论的前提下来进行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经常开展研究性主题活动,可以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创造力是学生打造知识大厦的基石,时代赋予高中学生的要求是能学习、会学习、会创造。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高中生必须树立“在创造中求发展”的学习理念,方能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不至落后。高中物理教学,也要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争取在利用物理教学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志路,张晓辉.论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
[2]刘昌锋.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9).
[3]张云翔.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0).
关键词:物理教学 高中生 创新能力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高中教育又是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阶段;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逐渐成长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能力的含义
1.关于能力的概述
“能力”这个词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含义,能力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古代作品《吕氏春秋·适威》中就有关于描述能力的句子,“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则以为继矣!”在现代,毛泽东主席的作品《纪念白求恩》中也有关于描述能力的句子,“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与古代人相比,现代人则把能力定义为一种主观条件,这种主观条件就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一种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对活动完成的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能力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是不能离开具体活动而存在的,即一个人的能力是通过具体活动的完成表现出来的。活动也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并不能将所有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信息特征都看做是能力。能力是指那些完成活动必需的条件并且对活动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特征。例如,人的知识、体力以及活泼、好动、暴躁等性格特征都不是能力,虽然它们都对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活动完成条件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心理特征。
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在个体进行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并根据活动区域的标准进行划分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智力包含感知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注意力以及想象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个体的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为它对个体的能力、智力的发展都有着制约作用。
特殊能力是一种专门能力。特殊能力含有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以及注意力等。特殊能力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必备的能力。每一种特殊能力都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结构,例如,音乐能力的构成就主要包含了四种基本因素,分别是音乐的动作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感知能力。正是有了这些因素的不同结合才铸就了不同的音乐能力。
3.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指的是一种个体能够正确运用和掌握前辈创造出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依照固有的模式顺利进行活动的能力。再造能力能够满足学习的要求。再造能力在人们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有认知能力、操作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熟练能力等。
创造能力指的是一种个体能够在活动中创造出样式新颖、风格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特点主要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划分标准是活动中个体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再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4.创新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人类不断扩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创新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变革事物的整体或者其中的某些部分,最终使其能够得到更新和发展的一种活动。创新是本着不断进取的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一种精神活动。创新并不是复制别人的成果,而是要淘汰旧概念、旧体制,发展新技术和新观念,创造新的体制。
创新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它是在个体按照原有的知识经验顺利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并且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教育的目标所在。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的优势。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总地来说,创新教育以人的智力培养为价值取向。物理学科具有逻辑思维严密、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第一步,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但要具有改革的精神和意志,更要有创新的魄力和能力。
教育改革要求教学改革先从教学观念的改革做起,建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观念改革的重点。师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价值方面的交流,也有情感、态度和兴趣的交流,其次还有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的交流,这些交流若能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必能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应将对学生自我构建的影响放在首位,转换思想,以开发者、指引者、组织者的身份影响学生,让其由学习者的单一身份逐渐向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多重身份转变。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了解其内心思想,与他们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和超越自我。
2.创造良好的创新探究环境,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最佳心态和最佳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也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为学生的最佳心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待人,善于与他们交流沟通。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置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进行探索性学习。此外,还要围绕教材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技巧和难度的练习,让他们在大胆想象、勇敢实践的同时,敢于就问题提出意见和想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求知欲是推动人们积极观察和改变世界的动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好奇总是与“怀疑”和“探索”连在一起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成年人对很多事情都会有见怪不怪的感觉,但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则对很多事物具有高度的好奇和热情,如果引导得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瓦特正是通过水蒸气对茶壶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蒸汽机。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不但不能墨守成规,还要敢于推陈出新,对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观点予以一定的重视,从而为他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打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常见的物理场景和物理现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例如,在讲到惯性时,教师可就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如洗衣机脱水桶的工作原理,打保龄球时球离开手后仍能保持运动等。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能力
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和知识的建立都是以客观的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课程的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的参与。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近距离接近科学、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创新意志。
在物理实验中,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错误,都有可能给实验带来失败。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才找到了适合灯泡灯丝的材料——钨丝。为此,在物理实验中,实验的参与者不但要具有冒险精神,还必须具有自觉、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物理实验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讨论、去创新,还要在他们实验失败时,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样,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对物理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认识,还可以培养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注重基本素质养成,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素质
研究性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性主题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运用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获得最终的结论。例如,讲到串并联电路时,鼓励学生利用器材,自行组装和改造线路,进而利用教学内容中对活动有用的信息,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研究性活动是教师或他人在不对实验参与者公布结论的前提下来进行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经常开展研究性主题活动,可以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创造力是学生打造知识大厦的基石,时代赋予高中学生的要求是能学习、会学习、会创造。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高中生必须树立“在创造中求发展”的学习理念,方能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不至落后。高中物理教学,也要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争取在利用物理教学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志路,张晓辉.论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
[2]刘昌锋.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9).
[3]张云翔.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