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英语语义系统的差异,突破固定程式,必须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校本化资源,从而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体验。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学生的英语写作活动是基于文化意识、认知心理及语言基础而开展的。通过对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多以西方文化为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语写作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功能。目前不少学校以题代学,在缺少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学生传统文化的表达能力更受到限制。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英语写作教学,通过组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在写作中更多地思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避免英语学习过程中自身文化元素的缺失。积极比较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融合中外文化的精髓,可以使写作教学更具教育意义。
一、要有意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英语语义系统的差异
传统文化中的词汇、词组和句法在英语中的表达往往是不同的,英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学会表达,而不是生硬地照搬翻译。
例如词汇语义系统通过词的对应关系、词义类型的比较,反映英汉文化因素的差别,如中国人有“老天爷”,英美人有God;汉语中的“狗”和“龙”和英语中的“dog”及“dragon”理性意义一样,但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均不同,有的意义甚至相反。中国的颜色与英语的颜色在理性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差异较大。词组语义系统主要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英语中的To teach the fish how to swim(教鱼游泳),在汉语中只能说“班门弄斧”。英语中有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汉语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类包含文化因素的词组和成语系统,反映了两族人民在认识方法、心理状态和文化积淀方面的差异。只有理解语义系统的差异,才能进一步深入掌握句法篇章系统。它们在不同语言中有明显的文化上的差异,较多地属于表达方式。如英语中强调主谓(SV)结构一致的基本结构,而汉语中无主句多,没有主谓一致的标定。还有汉语中并没有对动词时态的限定,而英语中谓语动词则是语句中表达时间的重要体现。
二、突破固定程式,尝试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教学
目前学生练习的书面表达程式化比较突出,显著的特点是固定的写作模式和句式,主题不同,但主要结构和句式是相似的。一些急功近利的老师让学生记忆写作的程式,例如第一段以“as we all know”开始;第二段围绕“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展开;第三段以“in my opinion”结束。这种程式化的主题写作缺乏用语言文化表达的空间,结果是千人一面。书面表达教学要适当增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例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春节习俗(red pachets红包,dragon dance舞龙,lion dance舞狮,fireworks烟花等)和中国美食的词汇,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特别对于中国家常菜或有中国特色物品饰品的英文翻译,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例如Spring Festival couplets(春联)等。教师让学生写一段话介绍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并以提纲的形式提供了写作建议以供参考:春节的重要性;春节人们做什么;春节与中国文化等。这样在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中,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英语语言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程度。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深入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的渗透往往是逐渐深入渗透的,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要依托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欣赏中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内教师可以围绕传统文化,设计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活动,比如英语吟诵比赛,指定比赛的范围为唐诗、谚语等的英语版本或是歌颂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儿歌;又如英语短剧表演秀,要求学生把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小故事以英语呈现出来等,诸如此类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英语表述提供语言实践和展示的机会,不仅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英语,而且很好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课外活动依据课本内容设计与开展既围绕文化主题,又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底扎根。如指导学生用英文制作传统节日的英文小报;通过游览、调查、采访等,了解家乡地方文化,绘成英语宣传册,然后用英语介绍等。总之,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逐渐深入渗透传统文化。
四、拓展校本英语课程,充分利用校本化资源
作为文化大国,学生身边处处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校本化教学资源,把传统文化和教学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非常有意义。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文学现象入手,向学生介绍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有助于他们深层次思考文化身份、文化认同的问题。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这门课热情很高,在管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于母语文化知之甚少,更激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强烈的好奇心。例如泰州是一个文化名城,宋代泰州先贤胡瑗提出的“明体达用”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很有影响。英语课上,我们以胡媛及其教育思想为主题练习书面表达。学生在尝试写作的时候,也在理解“明体达用”思想的内涵。利用好这个机会,教师可以把胡媛的教育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之中,同时锻炼了语言能力。
总的说来,中国传统书面表达课以锻炼渗透传统文化为目标之一,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将学习涵盖课前、课后落到实处,使学生在了解母语文化的同时,英语能力也能获得显著提升,做到兼顾母语文化修养与英语能力的提高。学生了解到英语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足,更增强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育,2002(2).
[2]任海燕.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实践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3).
[3]陆慜.探究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江苏教,2012(11).
[4]曾祥兴.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科技信,2012(2).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学生的英语写作活动是基于文化意识、认知心理及语言基础而开展的。通过对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多以西方文化为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语写作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功能。目前不少学校以题代学,在缺少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学生传统文化的表达能力更受到限制。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英语写作教学,通过组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在写作中更多地思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避免英语学习过程中自身文化元素的缺失。积极比较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融合中外文化的精髓,可以使写作教学更具教育意义。
一、要有意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英语语义系统的差异
传统文化中的词汇、词组和句法在英语中的表达往往是不同的,英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学会表达,而不是生硬地照搬翻译。
例如词汇语义系统通过词的对应关系、词义类型的比较,反映英汉文化因素的差别,如中国人有“老天爷”,英美人有God;汉语中的“狗”和“龙”和英语中的“dog”及“dragon”理性意义一样,但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均不同,有的意义甚至相反。中国的颜色与英语的颜色在理性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比喻意义和联想意义差异较大。词组语义系统主要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英语中的To teach the fish how to swim(教鱼游泳),在汉语中只能说“班门弄斧”。英语中有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汉语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类包含文化因素的词组和成语系统,反映了两族人民在认识方法、心理状态和文化积淀方面的差异。只有理解语义系统的差异,才能进一步深入掌握句法篇章系统。它们在不同语言中有明显的文化上的差异,较多地属于表达方式。如英语中强调主谓(SV)结构一致的基本结构,而汉语中无主句多,没有主谓一致的标定。还有汉语中并没有对动词时态的限定,而英语中谓语动词则是语句中表达时间的重要体现。
二、突破固定程式,尝试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教学
目前学生练习的书面表达程式化比较突出,显著的特点是固定的写作模式和句式,主题不同,但主要结构和句式是相似的。一些急功近利的老师让学生记忆写作的程式,例如第一段以“as we all know”开始;第二段围绕“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展开;第三段以“in my opinion”结束。这种程式化的主题写作缺乏用语言文化表达的空间,结果是千人一面。书面表达教学要适当增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例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春节习俗(red pachets红包,dragon dance舞龙,lion dance舞狮,fireworks烟花等)和中国美食的词汇,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特别对于中国家常菜或有中国特色物品饰品的英文翻译,学生的兴趣更浓厚,例如Spring Festival couplets(春联)等。教师让学生写一段话介绍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并以提纲的形式提供了写作建议以供参考:春节的重要性;春节人们做什么;春节与中国文化等。这样在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中,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英语语言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程度。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深入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的渗透往往是逐渐深入渗透的,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要依托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欣赏中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内教师可以围绕传统文化,设计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活动,比如英语吟诵比赛,指定比赛的范围为唐诗、谚语等的英语版本或是歌颂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儿歌;又如英语短剧表演秀,要求学生把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小故事以英语呈现出来等,诸如此类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英语表述提供语言实践和展示的机会,不仅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英语,而且很好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课外活动依据课本内容设计与开展既围绕文化主题,又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底扎根。如指导学生用英文制作传统节日的英文小报;通过游览、调查、采访等,了解家乡地方文化,绘成英语宣传册,然后用英语介绍等。总之,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逐渐深入渗透传统文化。
四、拓展校本英语课程,充分利用校本化资源
作为文化大国,学生身边处处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校本化教学资源,把传统文化和教学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非常有意义。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文学现象入手,向学生介绍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有助于他们深层次思考文化身份、文化认同的问题。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这门课热情很高,在管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于母语文化知之甚少,更激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强烈的好奇心。例如泰州是一个文化名城,宋代泰州先贤胡瑗提出的“明体达用”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很有影响。英语课上,我们以胡媛及其教育思想为主题练习书面表达。学生在尝试写作的时候,也在理解“明体达用”思想的内涵。利用好这个机会,教师可以把胡媛的教育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之中,同时锻炼了语言能力。
总的说来,中国传统书面表达课以锻炼渗透传统文化为目标之一,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将学习涵盖课前、课后落到实处,使学生在了解母语文化的同时,英语能力也能获得显著提升,做到兼顾母语文化修养与英语能力的提高。学生了解到英语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足,更增强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育,2002(2).
[2]任海燕.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实践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3).
[3]陆慜.探究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江苏教,2012(11).
[4]曾祥兴.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科技信,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