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育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自我发展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运用祖国语言。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讨论式阅读”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工具书,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提高其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讨论;习惯;能力
【中国分类号】G623.23
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育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自我发展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运用祖国语言,学会怎样读书。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师生阅读课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逐句逐段讲解课文——教师总结全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像一个“容器”,老师教一就是一,教二就是二,成了读死书。学生所学知识也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没有建立起对课文整体的印象。这个模式下的学生思维受到压抑,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近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讨论式阅读”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工具书,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提高其使用的能力
讨论阅读首先要求学生能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及其它书籍查阅有关资料。为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查字、词典及收集资料的方法。例如,学生进入六年级,我就针对部分学生拼音不过关的状况首先补习拼音,然后指导其使用音序查字法,并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其次,引导学生明确查阅的目的,知道怎样达到目的。通常阅读教学中,查字典的主要功能是识字、理解词语,因此,当学生按照方法迅速查到该字词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给该字词选项,进而达到理解词句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学生毕竟个人资源有限,良好的借阅习惯,能帮助学生的借阅行为顺利实现。
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
在讨论式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熟读课文,提出问题,还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熟练地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只是完成了感知课文的第一步,紧接着是对课文句、段、篇的学习和整体的感悟。学生要顺利地进行对课文的学习、研究,得“有法可依,循法而行”,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在教学六年级第一篇课文《北京的色彩》时,为了作示范,让学生感知学法、领悟学法,就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学生有的不愿意去做,更多的是无从着手,我就把家人从北京带回来的导游图、介绍资料及一些风景优美的照片提供给学生,有了这些彩色的图片,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语句,把不会读的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勾划出来,接着运用工具书,结合收集到的资料把不懂的字、词,及不理解的句子学会学懂,仍不懂的作上记号,并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体会各段的意思。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各段的意思,并把各段联系起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获得新知识,而且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为学生领悟学法奠定了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小结,归纳学法,当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指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指导学生将之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如学完课文后,我问: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引导你们学习课文的?学生小声交流后,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学法归纳为: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提出疑惑——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感情朗读拓展延伸。最后,鼓励学生应用领悟到的学法。《北京的色彩》学完后,我又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按此法去学习第二课《我的百草园》。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应用学法,把学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三、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学生自学后,要想他们能顺利地进行讨论交流,对于已习惯于老师讲他听,少有发言和交流机会,且缺乏表现欲望,不够自信的农村学生来说,得不断培养其讨论交流的信心,调动其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平时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多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想到多少就说多少,既可以向老师说,也可以向同学说。学生说后,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评价,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培养学生发言的自信心。同时注意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大家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可以平等对话,以消除学生心中的自卑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才能畅所欲言,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
四、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习惯
讨论从广义上讲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这里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自学的成果进行交流,对自学中的疑惑进行研讨,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启发,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讨论的基础是自学,自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讨论能否顺利开展。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充分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矫正,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学法的认识,巩固学法。在学生自学中,老师要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保证学生自学的高效性。有了自学成果,学生在讨论中才会言之有物,言无不尽。其次,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讨论中要正确、清楚的听懂别人的发言,能抓住主要内容,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学习成果做比较,分析得与失,对与错,互相补充形成更完整、更准确的认识,对不同而又互相不理解的结果,启发学生发表见解,经过争辩,明其原因。
“讨论式阅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充分运用,相信必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讨论;习惯;能力
【中国分类号】G623.23
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育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自我发展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运用祖国语言,学会怎样读书。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师生阅读课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逐句逐段讲解课文——教师总结全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像一个“容器”,老师教一就是一,教二就是二,成了读死书。学生所学知识也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没有建立起对课文整体的印象。这个模式下的学生思维受到压抑,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近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讨论式阅读”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工具书,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提高其使用的能力
讨论阅读首先要求学生能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及其它书籍查阅有关资料。为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查字、词典及收集资料的方法。例如,学生进入六年级,我就针对部分学生拼音不过关的状况首先补习拼音,然后指导其使用音序查字法,并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同时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其次,引导学生明确查阅的目的,知道怎样达到目的。通常阅读教学中,查字典的主要功能是识字、理解词语,因此,当学生按照方法迅速查到该字词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给该字词选项,进而达到理解词句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学生毕竟个人资源有限,良好的借阅习惯,能帮助学生的借阅行为顺利实现。
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
在讨论式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熟读课文,提出问题,还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熟练地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只是完成了感知课文的第一步,紧接着是对课文句、段、篇的学习和整体的感悟。学生要顺利地进行对课文的学习、研究,得“有法可依,循法而行”,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在教学六年级第一篇课文《北京的色彩》时,为了作示范,让学生感知学法、领悟学法,就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学生有的不愿意去做,更多的是无从着手,我就把家人从北京带回来的导游图、介绍资料及一些风景优美的照片提供给学生,有了这些彩色的图片,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语句,把不会读的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勾划出来,接着运用工具书,结合收集到的资料把不懂的字、词,及不理解的句子学会学懂,仍不懂的作上记号,并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体会各段的意思。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各段的意思,并把各段联系起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获得新知识,而且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为学生领悟学法奠定了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小结,归纳学法,当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指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指导学生将之归纳出来,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如学完课文后,我问: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引导你们学习课文的?学生小声交流后,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学法归纳为: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提出疑惑——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感情朗读拓展延伸。最后,鼓励学生应用领悟到的学法。《北京的色彩》学完后,我又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按此法去学习第二课《我的百草园》。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应用学法,把学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三、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学生自学后,要想他们能顺利地进行讨论交流,对于已习惯于老师讲他听,少有发言和交流机会,且缺乏表现欲望,不够自信的农村学生来说,得不断培养其讨论交流的信心,调动其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平时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多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想到多少就说多少,既可以向老师说,也可以向同学说。学生说后,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评价,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培养学生发言的自信心。同时注意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大家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可以平等对话,以消除学生心中的自卑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才能畅所欲言,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
四、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习惯
讨论从广义上讲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这里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自学的成果进行交流,对自学中的疑惑进行研讨,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启发,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讨论的基础是自学,自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讨论能否顺利开展。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充分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矫正,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学法的认识,巩固学法。在学生自学中,老师要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保证学生自学的高效性。有了自学成果,学生在讨论中才会言之有物,言无不尽。其次,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讨论中要正确、清楚的听懂别人的发言,能抓住主要内容,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学习成果做比较,分析得与失,对与错,互相补充形成更完整、更准确的认识,对不同而又互相不理解的结果,启发学生发表见解,经过争辩,明其原因。
“讨论式阅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充分运用,相信必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