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先是日本大地震,随后是美债危机及其信用评级下调,接踵而来的又是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形势在天灾人祸之下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是否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二次探底”的可能?在这种环境中,我国该有哪些宏观防范措施?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该何去何从?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2011年前4个月受各国扩张性刺激政策的影响,世界经济呈强劲复苏趋势。但4月底欧债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复苏出现了一种曲折、缓慢的进展状况。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呈双速式复苏,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9月2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达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仅有1.6%,如果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欧元区和美国将面临再次衰退的巨大风险。IMF还表示,新兴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6.4%,但是如果欧债危机加剧或美国及日本经济再次受到打击,那么新兴经济体将难以像2008年那样“化险为夷”。
美债危机引起金融市场动荡,道指触及11个月以来的低点,沪指也未能幸免,最大跌幅超过10%。这些现象仿佛又让人们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子,同时加大了经济二次探底之忧。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如今的美国经济正在二次探底,她说:“美国2010年经济增长3%,而今年第一季度增速仅为0.4%,创下了本轮经济衰退后的最低季度增幅;如果参考第二季度1.3%的增幅数值,2011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只有0.8%,这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经济在此次世界经济的阴霾中,是否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世界经济局势更为复杂
在9月中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屡次“告急”:希腊被即将陷入债务违约的消息笼罩,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遭到下调,而爱尔兰也不得不请求金融援助。另外,从今年4月开始,葡萄牙也被卷入了欧债危机的漩涡。
为了应对不断升级的债务危机,欧盟连续展开紧急救助行动。今年5月,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7月21日,欧盟再度召开紧急峰会,提出了对希腊的新一轮救助方案以及欧元区救助基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改革方案。
9月24日,拉加德在出席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发达经济体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风险源”,采取有效举措应对风险是发达经济体的首要任务,但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合作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IMF的贷款能力并不能满足所有的贷款需求。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当天还发布公报称,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四大风险——主权债务危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日益疲软的经济增长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IMF连同欧盟先后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进行资金援助。9月25日,IMF表示:“已经准备好为欧元区国家解决债务问题提供强力支持。”不过,随着受助国的不断增加,IMF的资金压力也随之加重。拉加德说:“尽管我们接近4000亿美元的贷款能力目前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和危机国家在面临风险时的潜在资金需求相比就杯水车薪了。”拉加德曾在今年7月底对IMF是否有足够的借贷资金表示担忧。而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表示,最近的金融危机表明,目前IMF具有扩大国际风险承担机制的规模和范围的迫切要求。
对此,美国财长盖特纳在24日表示,支持通过新的借款安排(NAB)来扩大IMF的资金资源,并通过引入新的审慎贷款机制来扩大金融安全网络。IMF曾于今年4月份激活了名为NAB的规模为5710亿美元资金池,当时规定期限为6个月,于10月份到期。IMF希望能够在10月1日延长该借款安排期限6个月,以帮助欧元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普拉萨分析称,如果主权债务危机扩散至大的经济体如西班牙和意大利,那么IMF极有可能难以满足这些国家的借贷需求。但他同时也表示:“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环境还决定着发达经济体很有可能不会给IMF提供资金源。”增加资金源可能仍需更大范围的讨论。
同时,拉加德认为,当前世界各经济体联系紧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下,如果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呈疲软态势,那么新兴经济体经济和民众生活也会受到冲击。在此次年会中,拉加德和佐利克多次强调,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危险阶段”,呼吁所有国家都要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主要国家要发挥政治领导力,形成合力应对危机,否则世界将“输掉这场寻求增长的战役”。
中国将继续助力世界经济
有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中国的经济调控政策会通过对内需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外部的需求,进而由外而内地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因此现在全球经济增长和中国出口增长的趋缓,有外部经济本身的偶然以及其他独立于中国的因素的影响,但里面也越来越多地有中国进行宏观调控的自身因素在里面。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对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地位给予肯定,他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此前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有效阻止了經济下滑,保证了增长速度,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9月24日,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时指出,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加强全球合作。主要发达国家应尽快出台明晰可信的中期调整战略,提振市场信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应继续调整结构,增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基金组织应抓住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有关各方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周小川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时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过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贸易平衡趋于改善。预计全年经常项目顺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将进一步明显下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强,但短期内也面临物价上涨较快、资本流入较多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孙涛:以前都是谈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现在开始谈中国经济的“外溢”作用。在本轮金融危机深重期,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经济衰退会更严重。而现在,良好的中国经济表现有助于世界经济摆脱“二次探底”风险。短期看,中国经济“软着陆”可缓解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中长期看,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日本大和总研常务理事金森俊树认为,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稳定世界经济之锚。这次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中,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中国面对比上次更困难的状况。即便如此,仍有理由期待,中国在稳定世界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动向将是能否克服新危机的关键之一。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增幅比去年上半年回落了1.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回落了0.1个百分点。面对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与降温,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处在平稳较快区间,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属于稳中趋缓。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是宏观政策发挥作用、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上半年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也有利于各方面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上。
李朴民说,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的起伏,更不会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复苏,但势头有所减弱,并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和调控的艰巨性。但是,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拥有许多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依然处在较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并开始出现回落,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经济增速由此前的政策刺激型增长转为内生增长,他认为这是好的表现,属于回归常态。他表示,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现状正是2008年货币宽松政策负面作用的结果,这一种正确之举,今天中国经济形势作为“药补副作用”,虽局面复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因政府主动调控,不会出现二次经济探底。
左小蕾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二次探底的边缘,但中国经济却是个例外,发生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比2008时小得多。她说,中国目前的形势却与2008年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对外依存度已经由3年前的70%,降到了现在的50%,而在中小企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上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最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思路上,我们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高层的刻意为之,为的就是顺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来主动放慢前进的脚步。”
对于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24日周小川指出,未来,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2011年前4个月受各国扩张性刺激政策的影响,世界经济呈强劲复苏趋势。但4月底欧债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复苏出现了一种曲折、缓慢的进展状况。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呈双速式复苏,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9月2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达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仅有1.6%,如果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欧元区和美国将面临再次衰退的巨大风险。IMF还表示,新兴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6.4%,但是如果欧债危机加剧或美国及日本经济再次受到打击,那么新兴经济体将难以像2008年那样“化险为夷”。
美债危机引起金融市场动荡,道指触及11个月以来的低点,沪指也未能幸免,最大跌幅超过10%。这些现象仿佛又让人们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子,同时加大了经济二次探底之忧。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如今的美国经济正在二次探底,她说:“美国2010年经济增长3%,而今年第一季度增速仅为0.4%,创下了本轮经济衰退后的最低季度增幅;如果参考第二季度1.3%的增幅数值,2011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只有0.8%,这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经济在此次世界经济的阴霾中,是否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世界经济局势更为复杂
在9月中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屡次“告急”:希腊被即将陷入债务违约的消息笼罩,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遭到下调,而爱尔兰也不得不请求金融援助。另外,从今年4月开始,葡萄牙也被卷入了欧债危机的漩涡。
为了应对不断升级的债务危机,欧盟连续展开紧急救助行动。今年5月,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7月21日,欧盟再度召开紧急峰会,提出了对希腊的新一轮救助方案以及欧元区救助基金——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改革方案。
9月24日,拉加德在出席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发达经济体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风险源”,采取有效举措应对风险是发达经济体的首要任务,但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合作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IMF的贷款能力并不能满足所有的贷款需求。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当天还发布公报称,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四大风险——主权债务危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日益疲软的经济增长以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IMF连同欧盟先后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进行资金援助。9月25日,IMF表示:“已经准备好为欧元区国家解决债务问题提供强力支持。”不过,随着受助国的不断增加,IMF的资金压力也随之加重。拉加德说:“尽管我们接近4000亿美元的贷款能力目前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和危机国家在面临风险时的潜在资金需求相比就杯水车薪了。”拉加德曾在今年7月底对IMF是否有足够的借贷资金表示担忧。而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表示,最近的金融危机表明,目前IMF具有扩大国际风险承担机制的规模和范围的迫切要求。
对此,美国财长盖特纳在24日表示,支持通过新的借款安排(NAB)来扩大IMF的资金资源,并通过引入新的审慎贷款机制来扩大金融安全网络。IMF曾于今年4月份激活了名为NAB的规模为5710亿美元资金池,当时规定期限为6个月,于10月份到期。IMF希望能够在10月1日延长该借款安排期限6个月,以帮助欧元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普拉萨分析称,如果主权债务危机扩散至大的经济体如西班牙和意大利,那么IMF极有可能难以满足这些国家的借贷需求。但他同时也表示:“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环境还决定着发达经济体很有可能不会给IMF提供资金源。”增加资金源可能仍需更大范围的讨论。
同时,拉加德认为,当前世界各经济体联系紧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下,如果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呈疲软态势,那么新兴经济体经济和民众生活也会受到冲击。在此次年会中,拉加德和佐利克多次强调,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危险阶段”,呼吁所有国家都要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主要国家要发挥政治领导力,形成合力应对危机,否则世界将“输掉这场寻求增长的战役”。
中国将继续助力世界经济
有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中国的经济调控政策会通过对内需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外部的需求,进而由外而内地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因此现在全球经济增长和中国出口增长的趋缓,有外部经济本身的偶然以及其他独立于中国的因素的影响,但里面也越来越多地有中国进行宏观调控的自身因素在里面。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对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地位给予肯定,他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此前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有效阻止了經济下滑,保证了增长速度,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9月24日,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时指出,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加强全球合作。主要发达国家应尽快出台明晰可信的中期调整战略,提振市场信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应继续调整结构,增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基金组织应抓住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有关各方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周小川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时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过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贸易平衡趋于改善。预计全年经常项目顺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将进一步明显下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强,但短期内也面临物价上涨较快、资本流入较多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孙涛:以前都是谈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现在开始谈中国经济的“外溢”作用。在本轮金融危机深重期,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经济衰退会更严重。而现在,良好的中国经济表现有助于世界经济摆脱“二次探底”风险。短期看,中国经济“软着陆”可缓解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中长期看,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日本大和总研常务理事金森俊树认为,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稳定世界经济之锚。这次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中,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中国面对比上次更困难的状况。即便如此,仍有理由期待,中国在稳定世界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动向将是能否克服新危机的关键之一。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增幅比去年上半年回落了1.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回落了0.1个百分点。面对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与降温,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处在平稳较快区间,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属于稳中趋缓。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是宏观政策发挥作用、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上半年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也有利于各方面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上。
李朴民说,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的起伏,更不会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复苏,但势头有所减弱,并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和调控的艰巨性。但是,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拥有许多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依然处在较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也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并开始出现回落,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经济增速由此前的政策刺激型增长转为内生增长,他认为这是好的表现,属于回归常态。他表示,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现状正是2008年货币宽松政策负面作用的结果,这一种正确之举,今天中国经济形势作为“药补副作用”,虽局面复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因政府主动调控,不会出现二次经济探底。
左小蕾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二次探底的边缘,但中国经济却是个例外,发生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比2008时小得多。她说,中国目前的形势却与2008年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对外依存度已经由3年前的70%,降到了现在的50%,而在中小企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上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最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思路上,我们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高层的刻意为之,为的就是顺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来主动放慢前进的脚步。”
对于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24日周小川指出,未来,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