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课程要以“工作过程分析”为起点,选用适合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中要以学生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点。《UML建模》是一门以项目开发方法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所以将软件开发流程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是合适的。而软件开发需要多种职业角色配合完成,所以“角色划分”法适合该课程。如何更好地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是该课题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角色划分 高职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依据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改革日益受到重视,它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目前,高职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针对性不强,岗位技能能力训练有效性差,指导学生职业活动过程不足等问题。我院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结合专业特点,《UML建模》课程特点,经过探讨与实施,构建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1]。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托,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现工学结合,使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自身特点。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三个阶段
(1)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
UML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指导了规范性软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相关的职业岗位有“项目组长”,“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设计人员”,“软件测试人员”,都需要运用UML建模方法。
(2)精心开发课程,有条不紊组织实施。
通过岗位调研,寻找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3]。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从而建立阈值配套的教学环境,准备各种教学材料,选择合适的行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结果与学习过程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对岗位的任务要求进行分析,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根据系统的不同特点分成“桌面系统”“嵌入式系统”“大型网站”三类。“基于角色划分的项目导向教学法”是我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的指导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做的实践和创新。其基本做法是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每个“单元”以相对独立的项目作为驱动,并按照“软件开发项目组”来对学生进行划分,在每个小组内部学生有其特定的职业划分。针对《UML建模》课程,可以设计客户负责人、项目经理、程序设计员、项目文档员这些职业角色,提供相应的《项目责任书》,由学生担任特定角色。整个“项目开发过程”由相应的《工作过程规范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最终的教学结果评审也依据该规范。
(3)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评价与反馈系统。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教学活动中其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涉及教学目标,任务,方法,效果各个方面[4]。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打破期末一张试卷的模式,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UML建模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项目过程总安排可以将项目实施划分成需求调研,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验收阶段,然后规定各个阶段的可交付成果。然后出具各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管理规范,规定哪些职业角色参与其中,要完成哪些任务。而评价可以贯穿于工作过程当中,分析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过程考核。而一个完整的项目完成以后就可以对整个项目的各个成员表现进行评分。
3.职业角色设置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涉及一些职业化的训练。很多高职本科都有实验实训基地,将课堂教育搬到办工厂化的环境中,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生产实际情况。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极少有这样的必要和机会。相当多的课程,不需要职业角色的划分,比如程序设计课,但是UML建模本身针对的岗位群就涉及合作与协同。UML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就是由多个职业角色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有必要将“职业角色”划分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去。
4.实施指导
(1)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拟真实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2)分解和细化项目,产生与知识点对应的“节点”。
(3)完善考核制度,使考核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工作过程的每个节点。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考核;以“角色”为单位进行项目内部考核;将考核分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研究内容应按照“以项目为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并将“角色划分”的特色加入到设计中去。
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改革。①岗位分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成长和认知规律递进关系,从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②课程能力目标研究;该课程对应于软件开发规范化的能力,包括文档能力,快速开发能力,建立模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在岗位分析中得到的岗位所需要实现的能力目标。③项目与课时安排研究;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找到典型的项目,放入课堂教学中,并且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评估课时安排。同时将项目中的角色划分找好,以文档的形式固定下来。④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课程设计以真实典型的项目为依托,将行动性的特征转换为教育职责特质,开发出具有真实职业特征,富裕社会责任,将有教学价值的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⑤学习情境设计研究;将课程重点每个单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规范化过程,将这些过程进行分解,获得每个情境下需要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项目依托,职业角色,考核标准。
5.方法评价
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典型调查法、专家访谈、座谈法、行动研究法对该方法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调查比较,发现采用该方法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提高:(1)在学习过程中能把自己融入职业角色的要求中去;(2)在工作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3)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对自己表现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山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J].教改新浪,2009.6:16-19.
[2]姜大源.论高职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涂永红.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因素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角色划分 高职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依据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改革日益受到重视,它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目前,高职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针对性不强,岗位技能能力训练有效性差,指导学生职业活动过程不足等问题。我院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结合专业特点,《UML建模》课程特点,经过探讨与实施,构建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1]。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托,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现工学结合,使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自身特点。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三个阶段
(1)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
UML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指导了规范性软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相关的职业岗位有“项目组长”,“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库设计人员”,“软件测试人员”,都需要运用UML建模方法。
(2)精心开发课程,有条不紊组织实施。
通过岗位调研,寻找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3]。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从而建立阈值配套的教学环境,准备各种教学材料,选择合适的行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结果与学习过程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对岗位的任务要求进行分析,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根据系统的不同特点分成“桌面系统”“嵌入式系统”“大型网站”三类。“基于角色划分的项目导向教学法”是我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的指导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做的实践和创新。其基本做法是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每个“单元”以相对独立的项目作为驱动,并按照“软件开发项目组”来对学生进行划分,在每个小组内部学生有其特定的职业划分。针对《UML建模》课程,可以设计客户负责人、项目经理、程序设计员、项目文档员这些职业角色,提供相应的《项目责任书》,由学生担任特定角色。整个“项目开发过程”由相应的《工作过程规范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最终的教学结果评审也依据该规范。
(3)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评价与反馈系统。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教学活动中其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涉及教学目标,任务,方法,效果各个方面[4]。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打破期末一张试卷的模式,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UML建模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项目过程总安排可以将项目实施划分成需求调研,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验收阶段,然后规定各个阶段的可交付成果。然后出具各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管理规范,规定哪些职业角色参与其中,要完成哪些任务。而评价可以贯穿于工作过程当中,分析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过程考核。而一个完整的项目完成以后就可以对整个项目的各个成员表现进行评分。
3.职业角色设置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涉及一些职业化的训练。很多高职本科都有实验实训基地,将课堂教育搬到办工厂化的环境中,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生产实际情况。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极少有这样的必要和机会。相当多的课程,不需要职业角色的划分,比如程序设计课,但是UML建模本身针对的岗位群就涉及合作与协同。UML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就是由多个职业角色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有必要将“职业角色”划分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去。
4.实施指导
(1)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拟真实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2)分解和细化项目,产生与知识点对应的“节点”。
(3)完善考核制度,使考核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工作过程的每个节点。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考核;以“角色”为单位进行项目内部考核;将考核分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研究内容应按照“以项目为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并将“角色划分”的特色加入到设计中去。
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改革。①岗位分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成长和认知规律递进关系,从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②课程能力目标研究;该课程对应于软件开发规范化的能力,包括文档能力,快速开发能力,建立模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在岗位分析中得到的岗位所需要实现的能力目标。③项目与课时安排研究;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找到典型的项目,放入课堂教学中,并且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评估课时安排。同时将项目中的角色划分找好,以文档的形式固定下来。④课程设计思路与方法;课程设计以真实典型的项目为依托,将行动性的特征转换为教育职责特质,开发出具有真实职业特征,富裕社会责任,将有教学价值的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⑤学习情境设计研究;将课程重点每个单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规范化过程,将这些过程进行分解,获得每个情境下需要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项目依托,职业角色,考核标准。
5.方法评价
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典型调查法、专家访谈、座谈法、行动研究法对该方法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调查比较,发现采用该方法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提高:(1)在学习过程中能把自己融入职业角色的要求中去;(2)在工作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3)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对自己表现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山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J].教改新浪,2009.6:16-19.
[2]姜大源.论高职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涂永红.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因素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