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康拉德是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吉姆爷》既是其成名作又是其经典。本文旨在揭露小说在后殖民语境下主人公吉姆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及其无法摆脱的人性弱点,是现实主义的不朽之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延续,即自然主义的特征;以现实的笔触彰显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小人物的彷徨、焦虑和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后殖民语境 人性 悲剧
一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同是发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学思潮,都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叛,一直关系密切。在文学史上,自然主义紧随现实主义发生,受到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是现实主义传统和自然科学革新组合的产物,这使它从问世之初起就注定要和现实主义纠缠不清。二者常被学界相提并论,甚至相混淆。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上并没有原则上的分歧,二者存在的共同点包括: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都认为真实是文学创作的生命;都拥有共同的创作原则;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决定了它们强烈排斥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情感、虚构等主观性因素,转而强调真实客观,将其视为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原则,要求文学直接、具体、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1]。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产生社会背景不同。现实主义产生时,工业革命带来的惊喜和收获,依然让人们感到人类的伟大,人们可以不再逃避现实,追随“浪漫”,而是乐于展现现实生活,品味生活;尽管到了后期现实主义作家看到资本扩张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情贫苦、被压迫种族和人们的不幸,但现实主义者依然愿意相信人性的善良,他们努力唤醒一些人所丧失的“人性”,于是形成了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作家们为这些受穷、受苦的人找到了自我安慰和放肆、堕落的“理由”。
现实主义的写实性包括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和作家态度的客观性及主观倾向性。艺术表现的真实性指文学在表现形态上近似生活原貌,揭示生活偶然现象中的必然。作家态度的客观性是指作家写作忠于生活本身,不把主观态度强加于生活对象,不粉饰生活,不掩盖矛盾。自然主义一味强调真实和客观,否定主观情感和艺术虚构,它强调文学描写的实录性、资料详尽性,开暴露小说和实录小说之先河。从实质上看,自然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一种扭曲和片面化[2]。自然主义不顾“超我”、战胜“自我”、充分展现“本我”的历程。自然主义是特定环境下的“人”,是回归自然性,摆脱社会性的“个体”生命。为何不顾世俗呢?这必然是在重压下,在冲动下,在抛弃伦理道德的情况下的人的生活,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即那里会有冲破禁区的放肆,会有让人害怕的暴力,会有无法理解的粗鲁,会有无法抑制的冲动,会有不合常理的决定……人在自然的世界里变得那么“原始”,好像又回到千年前的“进化阶段”,没有顾忌,只为生存。
“后殖民小说”覆盖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时期的一些小说,是指“殖民化时刻”并延伸至“当下”的“帝国化过程”所影响的“小说”[3]。
二
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是一位从波兰贵族家庭走出的小说家,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富有浪漫情调的父亲开始漫长的浪迹天涯之旅,无祖国可言的动荡不安的流放生活,父母的早逝,加剧了这种流放。他时常是一个“暂居的外乡人”,驾船在法国、西印度群岛、英国、南美、南洋群岛、马来半岛、澳大利亚、非洲、刚果等地航行,并在1894年后放弃航行,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创作了大量作品,最经典的是我们熟悉的《吉姆老爷》(Lord Jim 1900)。
二十世纪初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吉姆爷》继承了现实主义特点,具有自然主义发展初期的征兆,浸透了两种传统。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这部小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搭建了19世纪与20世纪文学作品之间的桥梁。小说开始时由一个全能的叙述者(omniscient narrator),一种现实主义作品中常用的叙事方式,向读者介绍一个叫吉姆的英国人[4]。这部小说可以整齐地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吉姆在帕特纳号(Patna)船上的经历,第二部分叙述吉姆隐姓埋名,辗转于东方各地,最后在丛林深处一个马来人的居住地帕图桑(Patusan)岛上充当所谓“吉姆爷”的故事。主人公吉姆的一生似乎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死去,实际上,他一生只犯了一个刻骨铭心的错误,本能的一跳。在这本能的一跳之前,他在帕特纳号上做大副,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决心在这个世界上混出个模样。在一次远航中,满载一船香客的帕特纳号将要深没时,他对以船长为首的船上的官员不顾乘客性命、拼命争夺有限的几只救生艇的行为极为鄙视,不屑与他们为伍,决意和一船乘客共患难。但是,在关键时刻,他被恐惧和混乱吓破了胆,那致命的一跳在本能的驱使下终于发生,他到底还是跳到了他曾经厌恶过的同伴中。但帕特纳号并没有沉没,吉姆成了没有责任感的丑闻人物,法庭因此而判他们失职罪,没收航海证件。吉姆为逃避舆论,从一地躲到另一地,最后和一群几乎与世隔绝的土著人和睦相处,赢得尊敬,成为“爷”;但正得意时,他以犯下错误,引咎请罪,演出一幕悲剧。故事以时间为顺序,单线辅以多线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小人物挣扎于一个现实世界的经历。故事叙述者马洛从三十几章开始把最后的故事用书信的方式写给一个“特权人物”,此人具有当时在白人中盛行的帝国主义态度。全书从整体叙事结构讲沿袭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的规律,从序曲发展到高潮及最后的尾声,严实合缝地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吉姆这部作品中不是反面角色,也不是“中间人物”,而是一个正面形象,且是形象鲜明的一个正派人,不同于“帕特纳号”船长,不同于切斯特,不同于科内利乌斯,也不同于布朗之流。他珍惜荣誉,跟那些无耻、背叛行为形成强烈的对照。当然他也不是浪漫主义小说中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他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一个自身有弱点的小人物,在需要展示英雄气概的时候,本能的胆怯把他拉下了水,他感到悔恨,甚至想到游回即将沉没的船上看看。被人救上岸后他不像船长那样撒谎,面临审讯,没有再次逃脱,吊销航海证书后,干哪一行都恪尽职守。在帕图桑,用智慧和勇敢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和崇拜,最后以死表明心迹。吉姆的弱点是他太单纯,太浪漫,这些弱点导致他的死亡,他还是值得人们佩服、同情。在这个世界上,有强烈的荣誉感,又有自觉的悔罪意识,并且最后能够舍生取义的人毕竟是为数不多的。所以吉姆可以与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任何艺术形象相媲美,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形象。 小说创作于自然主义发展进程中,吉姆的性格与气质使他始终处于一种极端的孤独中,因为他无法融入一个现实复杂世界。现实中所描绘的茫茫大海,众多的人种,不同的语言,千差万别的行业,形形色色的性格都使得这种孤独显得更加突出。
三
《吉姆爷》是一部对殖民主义,对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予以揭露与批评真实、细腻地描绘了殖民者行径的各个方面,对于殖民者的贪婪、堕落有深刻的观察,体现了康拉德敏锐的反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视角。作者以真实的笔触叙述了吉姆海上、岛上的经历,他一心希望做个“忠于职守的模范,就像书里的英雄那样坚定不移”,可现实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无法战胜自己的缺陷,无法战胜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吉姆是个理想主义的殖民者,与以前冒险小说中的诸多殖民者不同,无法采取行动。在殖民主义自我塑造的戏剧中,欧洲人将自己的统治和规范强加于另一种文化,从而实现自我,而到了吉姆这里,这种实验却遭到灾难性失败[5]。小说在布局、叙事角度、创作手法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一系列革新,康拉德把福楼拜、莫泊桑和左拉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手法引入英国小说,又从英国小说那里继承了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他融入了细腻的心理描写、独特的叙事手法,在并不复杂的情节中包含着对人性的矛盾、道德的冲突等多方面的探索。小说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吉姆爷》被称为英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1]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0.
[2]张祝祥,杨德娟.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23.
[3]Bill Ashcroft,Gareth Griffiths and Helen Tiffin.The Empire Writes Back: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9:2.
[4]费小平.家园政治:后殖民小说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3.
[5][英]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盛宁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69.
本文为华北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西方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142014059;同时本文也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英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后殖民主义意识解读》的交叉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Y2013B06。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后殖民语境 人性 悲剧
一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同是发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学思潮,都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叛,一直关系密切。在文学史上,自然主义紧随现实主义发生,受到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是现实主义传统和自然科学革新组合的产物,这使它从问世之初起就注定要和现实主义纠缠不清。二者常被学界相提并论,甚至相混淆。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上并没有原则上的分歧,二者存在的共同点包括: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都认为真实是文学创作的生命;都拥有共同的创作原则;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决定了它们强烈排斥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情感、虚构等主观性因素,转而强调真实客观,将其视为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原则,要求文学直接、具体、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1]。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产生社会背景不同。现实主义产生时,工业革命带来的惊喜和收获,依然让人们感到人类的伟大,人们可以不再逃避现实,追随“浪漫”,而是乐于展现现实生活,品味生活;尽管到了后期现实主义作家看到资本扩张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情贫苦、被压迫种族和人们的不幸,但现实主义者依然愿意相信人性的善良,他们努力唤醒一些人所丧失的“人性”,于是形成了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作家们为这些受穷、受苦的人找到了自我安慰和放肆、堕落的“理由”。
现实主义的写实性包括艺术表现的真实性和作家态度的客观性及主观倾向性。艺术表现的真实性指文学在表现形态上近似生活原貌,揭示生活偶然现象中的必然。作家态度的客观性是指作家写作忠于生活本身,不把主观态度强加于生活对象,不粉饰生活,不掩盖矛盾。自然主义一味强调真实和客观,否定主观情感和艺术虚构,它强调文学描写的实录性、资料详尽性,开暴露小说和实录小说之先河。从实质上看,自然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一种扭曲和片面化[2]。自然主义不顾“超我”、战胜“自我”、充分展现“本我”的历程。自然主义是特定环境下的“人”,是回归自然性,摆脱社会性的“个体”生命。为何不顾世俗呢?这必然是在重压下,在冲动下,在抛弃伦理道德的情况下的人的生活,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即那里会有冲破禁区的放肆,会有让人害怕的暴力,会有无法理解的粗鲁,会有无法抑制的冲动,会有不合常理的决定……人在自然的世界里变得那么“原始”,好像又回到千年前的“进化阶段”,没有顾忌,只为生存。
“后殖民小说”覆盖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时期的一些小说,是指“殖民化时刻”并延伸至“当下”的“帝国化过程”所影响的“小说”[3]。
二
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是一位从波兰贵族家庭走出的小说家,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富有浪漫情调的父亲开始漫长的浪迹天涯之旅,无祖国可言的动荡不安的流放生活,父母的早逝,加剧了这种流放。他时常是一个“暂居的外乡人”,驾船在法国、西印度群岛、英国、南美、南洋群岛、马来半岛、澳大利亚、非洲、刚果等地航行,并在1894年后放弃航行,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创作了大量作品,最经典的是我们熟悉的《吉姆老爷》(Lord Jim 1900)。
二十世纪初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吉姆爷》继承了现实主义特点,具有自然主义发展初期的征兆,浸透了两种传统。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这部小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搭建了19世纪与20世纪文学作品之间的桥梁。小说开始时由一个全能的叙述者(omniscient narrator),一种现实主义作品中常用的叙事方式,向读者介绍一个叫吉姆的英国人[4]。这部小说可以整齐地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吉姆在帕特纳号(Patna)船上的经历,第二部分叙述吉姆隐姓埋名,辗转于东方各地,最后在丛林深处一个马来人的居住地帕图桑(Patusan)岛上充当所谓“吉姆爷”的故事。主人公吉姆的一生似乎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死去,实际上,他一生只犯了一个刻骨铭心的错误,本能的一跳。在这本能的一跳之前,他在帕特纳号上做大副,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决心在这个世界上混出个模样。在一次远航中,满载一船香客的帕特纳号将要深没时,他对以船长为首的船上的官员不顾乘客性命、拼命争夺有限的几只救生艇的行为极为鄙视,不屑与他们为伍,决意和一船乘客共患难。但是,在关键时刻,他被恐惧和混乱吓破了胆,那致命的一跳在本能的驱使下终于发生,他到底还是跳到了他曾经厌恶过的同伴中。但帕特纳号并没有沉没,吉姆成了没有责任感的丑闻人物,法庭因此而判他们失职罪,没收航海证件。吉姆为逃避舆论,从一地躲到另一地,最后和一群几乎与世隔绝的土著人和睦相处,赢得尊敬,成为“爷”;但正得意时,他以犯下错误,引咎请罪,演出一幕悲剧。故事以时间为顺序,单线辅以多线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小人物挣扎于一个现实世界的经历。故事叙述者马洛从三十几章开始把最后的故事用书信的方式写给一个“特权人物”,此人具有当时在白人中盛行的帝国主义态度。全书从整体叙事结构讲沿袭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的规律,从序曲发展到高潮及最后的尾声,严实合缝地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吉姆这部作品中不是反面角色,也不是“中间人物”,而是一个正面形象,且是形象鲜明的一个正派人,不同于“帕特纳号”船长,不同于切斯特,不同于科内利乌斯,也不同于布朗之流。他珍惜荣誉,跟那些无耻、背叛行为形成强烈的对照。当然他也不是浪漫主义小说中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他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一个自身有弱点的小人物,在需要展示英雄气概的时候,本能的胆怯把他拉下了水,他感到悔恨,甚至想到游回即将沉没的船上看看。被人救上岸后他不像船长那样撒谎,面临审讯,没有再次逃脱,吊销航海证书后,干哪一行都恪尽职守。在帕图桑,用智慧和勇敢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和崇拜,最后以死表明心迹。吉姆的弱点是他太单纯,太浪漫,这些弱点导致他的死亡,他还是值得人们佩服、同情。在这个世界上,有强烈的荣誉感,又有自觉的悔罪意识,并且最后能够舍生取义的人毕竟是为数不多的。所以吉姆可以与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任何艺术形象相媲美,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形象。 小说创作于自然主义发展进程中,吉姆的性格与气质使他始终处于一种极端的孤独中,因为他无法融入一个现实复杂世界。现实中所描绘的茫茫大海,众多的人种,不同的语言,千差万别的行业,形形色色的性格都使得这种孤独显得更加突出。
三
《吉姆爷》是一部对殖民主义,对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英雄主义予以揭露与批评真实、细腻地描绘了殖民者行径的各个方面,对于殖民者的贪婪、堕落有深刻的观察,体现了康拉德敏锐的反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视角。作者以真实的笔触叙述了吉姆海上、岛上的经历,他一心希望做个“忠于职守的模范,就像书里的英雄那样坚定不移”,可现实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无法战胜自己的缺陷,无法战胜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吉姆是个理想主义的殖民者,与以前冒险小说中的诸多殖民者不同,无法采取行动。在殖民主义自我塑造的戏剧中,欧洲人将自己的统治和规范强加于另一种文化,从而实现自我,而到了吉姆这里,这种实验却遭到灾难性失败[5]。小说在布局、叙事角度、创作手法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一系列革新,康拉德把福楼拜、莫泊桑和左拉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手法引入英国小说,又从英国小说那里继承了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他融入了细腻的心理描写、独特的叙事手法,在并不复杂的情节中包含着对人性的矛盾、道德的冲突等多方面的探索。小说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吉姆爷》被称为英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1]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0.
[2]张祝祥,杨德娟.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23.
[3]Bill Ashcroft,Gareth Griffiths and Helen Tiffin.The Empire Writes Back: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9:2.
[4]费小平.家园政治:后殖民小说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3.
[5][英]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盛宁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69.
本文为华北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西方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142014059;同时本文也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英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后殖民主义意识解读》的交叉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Y2013B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