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假发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周朝,就已经出现了有关假发的记载。当时,假发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据《周礼·天官》记载:“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副、编、次,就是我国最早的假发。“副”这种假发只有王后、君夫人这样身份显赫的妇女才有资格戴。
  除了从史书中知道古人戴假发,我们还可以从考古发现的文物中发现假发的踪迹。比如著名的古代贵妇人“网红”—马王堆汉墓的墓主人辛追夫人,考古工作者对她进行了血型鉴定,发现辛追夫人是A型血,而她的发髻血型却是AB型。显然,辛追夫人的发髻来自别人的长发。辛追夫人的随葬品中还有一个漆奁,里面放着一束备用假发。
  古时一些妇女为了增加自己头发的长度,还会在尾端接一段假发。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学10号战国墓出土的嵌错铜壶纹饰上,刻画了梳长辫的妇女在树下劳作的情景。从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些妇女的长辫辫梢处有一段交叉的短线,那便是接的假发。
  唐代国力鼎盛,妇女的发型也随着国力变得“强大”,越梳越高、越大。最典型的例证就是那些俏皮可爱的唐三彩陶女俑和《簪花仕女图》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古代,没有特殊原因,人们是不会剪掉自己的头发的。那古代的假发是从哪儿来的呢?
  豪夺是一种办法。比如古代的“髡刑”,就是剃掉罪犯的头发。这些头发就成了假发的重要来源。《左传》还记载,卫庄公在城楼上看见戎州己氏之妻拥有一头柔美的长发,竟然强行下令剪下其头发,将其送给了自己的妻子呂姜做假发。
  另外,在特殊情况下,人们走投无路,也不得不剪掉或卖掉自己的头发。比如《世说新语》就记载了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家境贫寒,好友来访时无钱招待,无奈之下,他的老母亲便偷偷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换来了几斛米,解了燃眉之急。
其他文献
我们不用走远,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我在自家楼下欣赏一树野杏花时,一个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邻居从车里钻出来,问我在看什么。  当我告诉他时,他惊讶不已。35年了,他都不知道就在我们楼下目力所及之处,有着年年繁花似锦的野杏花树。  这样的情形很多人都遇到过。一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身边的树何时开花,何时长叶,又在何时落尽了叶子。  我一步步丈量过,就在围着楼房一圈几百步的小小区域里,竟然生长着98
期刊
伊朗的霍尔木兹岛地处波斯湾,离主要城镇约有5英里的距离,原本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岛屿。为了开发旅游业,当地人请来建筑师,想打造一个特别的度假村。建筑师考虑到旅游业的需要,设计出了一组色彩鲜艳的建筑。  建筑师说,选用这些色彩,不仅是为了与这个岛屿的自然风景相融合,也是为了在视觉上营造一种气氛,让人度假时会有愉悦、轻松感。  整个度假村坐落在波斯湾海岸,村内约200个色彩鲜艳的圆屋顶连成一片。村内共
期刊
当你从超市买袋装农作物食品,比如燕麦片时,包装袋上通常会列有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譬如每100克蛋白质含量多少、脂肪含量多少、碳水化合物含量多少等等。  这都是实验人员通过化学方法测出来的。要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一般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但现在,有芬兰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手持式的“作物感应器”,你只要拿着它对作物一扫,大约5秒即可测出它的各种营养素的含量。  与传统化学方法不同,“作物感应器”
期刊
每天以拉窗帘为“暗号”,报个平安;一旦窗帘没拉开,那就是有事了!—别误会,这可不是搞地下工作,而是两位老人之间的一个互助约定。近年来,邻里之间各种各样的为老互助新模式不断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意外:“互助约定”保平安  在宁夏银川,65岁的王秀萍每天早上7点半,都会关注83岁的邻居徐花枝家中的窗帘有没有拉开。徐花枝独居在家,王秀萍和她约定,每天早上7点半,她家的窗帘若还没有拉开,自己就会登门
期刊
炎热的夏天让人感觉非常难受,但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并不是在中午12点。这个事实很多人都知道,然而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受太阳辐射时,空气中的各种气体直接吸收的热能只有14%左右,43%左右的熱能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能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将热能向空气中传递。这种热能传递,是气温增高的主要原因。  虽然夏天的中午太阳光最接近直射地面,地面和空气受热最强,但地面释放出的热量少于太阳所
期刊
民政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困境如何破解?居家老人的安全和健康又该如何保障?南京市对家庭养老床位的探索是突破困境的路径之一,值得关注和推广。  2017年9月,南京市印发《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在全市铺开建设。经过4年来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提升,全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建设了50个中等规模的养老院。 
期刊
转眼已是五黄六月。一天,雷石柱正要去锄地,刚走到大门外,看见南边涌起一片黑云,风刮得很紧,村边的树木不停地摇摆。黑云渐渐扩大,从南面山头上涌过来,太阳完全被遮没了,天空中黑暗无光,远处响着一连串的雷声。  雷石柱看了看天色,知道是要下雨了,便返身回到家中。刚拿出烟袋抽了几袋烟,只听院里一阵紧急的脚步声,抬头一看,见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老武,顶着一头汗,背上背着个布袋。老武把布袋放下,一面擦汗,一面
期刊
大戏台前,“老广们”围坐桌前,一边品尝粤式点心,一边欣赏粤剧;一片金灿灿的稻田中,“袁隆平”爷爷专注地端详着手中的稻穗……走进位于广州塔下的“帷幕开啦”蜡像艺术馆,你会与许多亲切的场景、熟悉的人物不期而遇。  这些作品,均来自一个叫周雪蓉的女人。  今年47岁的周雪蓉是一名蜡像艺术工作者。她以真挚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创作出神似真人的蜡像作品,赢得了业内外的交口赞叹,被称作中国版“杜莎夫人”。更可贵
期刊
在广东番禺的沙湾古镇,古色古香的街巷纵横交错。从挂着“蹈和巷”路牌的巷口拐进去,就能看到一个小院落,门上挂着“扣子博物馆”的匾额。朝门里面一望,迎面是一副对联:纽小乾坤大,扣微学问多。  博物馆的女主人刘冰青生于广东饶平,长于广州。9年前,她在香港的古董街偶然见到一位老妇人堆了一大堆古董扣子,正在待价而沽。这批扣子不但材质不同、形态各异,而且看上去似乎與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扣子大为不同。刘冰青
期刊
我想放下对姥姥的思念,干脆画画吧。涂抹着颜色,遮盖着思绪。胡涂乱抹了一堆纸,这才发现,我画的都是鲜花,差不多把所有的色彩都用上了—看来我还是太想姥姥了,姥姥爱花呀!  姥姥一生爱花,即使在最穷的日子里,姥姥的院门口也有两簇怒放的月季。那时我才五六岁,怎么也不明白,冬天人都穿不暖和,剪了枝的月季却“穿”得五颜六色—碎布条、旧绳子、玉米叶,远看犹如莫奈的油画。  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眼睛可不能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