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很多人都受过疼痛的罪。“疼痛”是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感觉,是人体组织器官受损伤的主要信号。它作为一种保护性信号,使人躲避危险或去看医生。从生物学意义上讲,疼痛作为症状具有警告作用。
对于急性痛,通常当作症状来处理。但对于慢性痛,情况可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慢性痛仍具有警告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好痛”。根据生物学意义,将疼痛分为好坏两种。具有警告作用的急性痛和部分慢性痛被称作好痛,但对于一些顽固性慢性疼痛,警告已失去了其意义,成为“坏痛”,比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症后期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疼痛等。
疼痛被认为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但对于像颈肩痛、腰背酸痛、关节痛等经常出现的疼痛来说,人们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主要如下:
误区一:
疼痛来袭,能忍则忍
疼痛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也会表现不同的类型,比如不良坐姿以及久坐引起的肌肉劳损,或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的肌肉乏力,很容易引起颈肩腰背痛;喜欢运动的人由于关节和肌肉的重复运动,难免会出现肌扭伤或拉伤;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出现骨关节炎的几率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到限制。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有过急性扭伤拉伤的经历,存在颈肩腰背疼、骨关节炎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仅有15%的人采取药物治疗,95%的人对疼痛原因、治疗及自我保健认识不清。7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高达80%,但多数人都是自行用药或者忍忍不必去医院,而对于疼痛的忍耐却往往耽误了很多疾病的最佳诊疗时机,给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其实,疼痛不但使患者精神痛苦,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长期延绵不断的疼痛,还会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大大缩短人的寿命。
误区二:
一种止痛药能消灭所有疼痛
止痛药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可以针对相应的疼痛发挥作用。因此,当身体出现疼痛时,首先应该根据症状区别疼痛类型,然后再选择和使用止痛药物,像肌肉慢性劳损、急性扭拉伤、骨关节炎引发的疼痛,应优先考虑选用外用止痛药,如扶他林乳胶剂。药物可以直达患处,止痛并且消炎。而月经引起的疼痛、牙痛等疼痛则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止痛药,但口服止痛药不是万能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大。拿头痛来说,如果头痛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头痛。一旦形成药物依赖性头痛,其危害一是每次头痛会越来越严重;二是治疗起来困难。另外,一般疼痛,比如肚子痛、胃痛最好也不要吃止痛药,因为吃过之后很容易耽误病情,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尤其是胃痛,既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
误区三:
口服比外用效果好
许多人用药都有这样的观念:外用不如口服,口服不如打针。这种观念恰恰是选择止痛药的误区。从技术上来说,外用止痛药其止痛效果与口服止痛药不差上下。其中含有双氯芬酸的扶他林乳胶剂,可有效抑制疼痛因子,无论是腰背酸痛、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还是扭伤、拉伤等急性伤痛等,都具有很强的镇痛、消肿、抗炎和抗风湿功能。另外,乳胶剂这种剂型兼具乳剂与凝胶的亲脂和亲水的特性,使其有效成分能快速渗透皮肤,而且不会弄脏衣服。在国外,外用止痛药的使用率特别的高,韩国外用止痛药占止痛药使用率的70%,英国及日本比率为60%,美国为50%。而我国外用止痛药的使用率不及10%。
误区四:
随便贴膏药
很多中老年人一出现腰背疼、关节痛,不管自己适不适合,会不会过敏,先贴上几片膏药再说。贴上膏药后,不少人局部皮肤会出现丘疹、水疱或感觉瘙痒剧烈,而且揭膏药的滋味也很不好受,让人疼痛难忍。相比来看,外用止痛药可以减少这样的担忧,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更应该选择安全系数高的药物,将其直接涂抹在患处,不仅不用担心过敏问题,而且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误区五:
不看说明书
很多人拆开止痛药的药盒,就把药品说明书随手丢掉了。专家指出,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只有仔细阅读药物说明,考查药物的禁忌症,严格遵循使用剂量及方法,才能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比如口服止痛药应尽量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外用止痛药通过外部涂抹就能直达患处,迅速起效,但如果在涂抹后能按摩几分钟,更能有效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误区六:
所有止痛药物副作用都很大
我们常见的止痛药包括外用和口服两种,均可以缓解身体疼痛,但口服止痛药会刺激胃肠道,副作用较大。当身体发生疼痛时,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法是首选外用止痛药。这是因为外用止痛药可以直接作用在局部,具有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由于吸收量少,外用止痛药更不会造成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教授则建议,家庭药箱中应常备扶他林乳胶剂类止痛药,出现扭伤拉伤以及腰背疼痛时抹一点,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误区七:
止痛药可以随便搭配其他药物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感冒了,吃了感冒药,同时又服用了止痛药,很有可能会影响疗效。相比来看,外用止痛药在药效不打折的前提下,安全性会更高一些。
误区八:
疼痛治疗是“去表不去根”
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实际上,多数慢性疼痛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症状,有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疼痛等。治好了疼痛,病也就好了。
对于急性痛,通常当作症状来处理。但对于慢性痛,情况可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慢性痛仍具有警告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好痛”。根据生物学意义,将疼痛分为好坏两种。具有警告作用的急性痛和部分慢性痛被称作好痛,但对于一些顽固性慢性疼痛,警告已失去了其意义,成为“坏痛”,比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症后期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疼痛等。
疼痛被认为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但对于像颈肩痛、腰背酸痛、关节痛等经常出现的疼痛来说,人们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主要如下:
误区一:
疼痛来袭,能忍则忍
疼痛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也会表现不同的类型,比如不良坐姿以及久坐引起的肌肉劳损,或由于缺乏锻炼而导致的肌肉乏力,很容易引起颈肩腰背痛;喜欢运动的人由于关节和肌肉的重复运动,难免会出现肌扭伤或拉伤;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出现骨关节炎的几率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到限制。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有过急性扭伤拉伤的经历,存在颈肩腰背疼、骨关节炎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仅有15%的人采取药物治疗,95%的人对疼痛原因、治疗及自我保健认识不清。7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高达80%,但多数人都是自行用药或者忍忍不必去医院,而对于疼痛的忍耐却往往耽误了很多疾病的最佳诊疗时机,给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其实,疼痛不但使患者精神痛苦,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长期延绵不断的疼痛,还会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大大缩短人的寿命。
误区二:
一种止痛药能消灭所有疼痛
止痛药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可以针对相应的疼痛发挥作用。因此,当身体出现疼痛时,首先应该根据症状区别疼痛类型,然后再选择和使用止痛药物,像肌肉慢性劳损、急性扭拉伤、骨关节炎引发的疼痛,应优先考虑选用外用止痛药,如扶他林乳胶剂。药物可以直达患处,止痛并且消炎。而月经引起的疼痛、牙痛等疼痛则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止痛药,但口服止痛药不是万能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大。拿头痛来说,如果头痛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头痛。一旦形成药物依赖性头痛,其危害一是每次头痛会越来越严重;二是治疗起来困难。另外,一般疼痛,比如肚子痛、胃痛最好也不要吃止痛药,因为吃过之后很容易耽误病情,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尤其是胃痛,既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
误区三:
口服比外用效果好
许多人用药都有这样的观念:外用不如口服,口服不如打针。这种观念恰恰是选择止痛药的误区。从技术上来说,外用止痛药其止痛效果与口服止痛药不差上下。其中含有双氯芬酸的扶他林乳胶剂,可有效抑制疼痛因子,无论是腰背酸痛、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还是扭伤、拉伤等急性伤痛等,都具有很强的镇痛、消肿、抗炎和抗风湿功能。另外,乳胶剂这种剂型兼具乳剂与凝胶的亲脂和亲水的特性,使其有效成分能快速渗透皮肤,而且不会弄脏衣服。在国外,外用止痛药的使用率特别的高,韩国外用止痛药占止痛药使用率的70%,英国及日本比率为60%,美国为50%。而我国外用止痛药的使用率不及10%。
误区四:
随便贴膏药
很多中老年人一出现腰背疼、关节痛,不管自己适不适合,会不会过敏,先贴上几片膏药再说。贴上膏药后,不少人局部皮肤会出现丘疹、水疱或感觉瘙痒剧烈,而且揭膏药的滋味也很不好受,让人疼痛难忍。相比来看,外用止痛药可以减少这样的担忧,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更应该选择安全系数高的药物,将其直接涂抹在患处,不仅不用担心过敏问题,而且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误区五:
不看说明书
很多人拆开止痛药的药盒,就把药品说明书随手丢掉了。专家指出,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只有仔细阅读药物说明,考查药物的禁忌症,严格遵循使用剂量及方法,才能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比如口服止痛药应尽量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外用止痛药通过外部涂抹就能直达患处,迅速起效,但如果在涂抹后能按摩几分钟,更能有效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误区六:
所有止痛药物副作用都很大
我们常见的止痛药包括外用和口服两种,均可以缓解身体疼痛,但口服止痛药会刺激胃肠道,副作用较大。当身体发生疼痛时,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法是首选外用止痛药。这是因为外用止痛药可以直接作用在局部,具有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由于吸收量少,外用止痛药更不会造成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专家孙忠实教授则建议,家庭药箱中应常备扶他林乳胶剂类止痛药,出现扭伤拉伤以及腰背疼痛时抹一点,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误区七:
止痛药可以随便搭配其他药物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感冒了,吃了感冒药,同时又服用了止痛药,很有可能会影响疗效。相比来看,外用止痛药在药效不打折的前提下,安全性会更高一些。
误区八:
疼痛治疗是“去表不去根”
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实际上,多数慢性疼痛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症状,有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疼痛等。治好了疼痛,病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