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回顾中共宁波地方组织的历史,同样是一幅在艰难困苦岁月中创建,在领导宁波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征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壮丽画卷。宁波的党组织已经从最初的一个支部、5名党员,发展到了2015年的2万多个组织、50余万名党员,成为执政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领导核心。
党在宁波的奋斗历程,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宁波党组织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诞生
宁波是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兴办和发展,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宁波的自发经济斗争日趋频繁。1919年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宁波工人与上海工人一起举行政治罢工,投入了党领导的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此同时,宁波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向工人群众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宁波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逐步结合,为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22年7月,宁波被列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工作区域。早期党的活动家徐梅坤、张秋人、俞秀松、恽代英、沈雁冰等先后到宁波从事社会调查,筹建党团地方组织。在1924年7月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基础上,中共上海地委于1925年二三月间组建了中共宁波支部,共有党员5名,他们是:周天僇、许汉诚、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
宁波党组织的创建,中共宁波地委的成立,标志着宁波人民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领导核心。
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宁波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声势浩大的余姚盐场大罢工和慈北农民闹荒暴动,先后引起邓中夏、毛泽东的关注并予以评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诞生的宁波临时市政府,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民主政权。同时,宁波建党工作进一步推向各县,基层党组织随之日益壮大。至1927年4月初,宁波地委已建立40余个基层组织,有中共党员1200余名,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2%,占当时浙江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不久,蒋介石策划在宁波实行反共“清党”,并先于上海发动了“四九”反革命事件,宁波局势逆转。“四一二”政变后不久,宁波有7名共产党员被列入全国197名共产党员通缉名单中,王鲲、杨眉山、胡焦琴(女)、甘汉光、陈良义、吴德元等6人被杀害。至6月,宁属地区有百余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宁波大地。
大革命失败后,宁波在血腥风雨中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很快在宁波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宁波地委改为市委、县委,先后隶属浙江省委和中央直接领导。1927年11月到1932年4月间,宁波党组织经历了6次遭破坏、4次重建的曲折过程。组建起“亭旁红军”、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等农民革命武装,先后发动了奉化、亭旁、姚北等著名的武装暴动,成立了全省最早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亭旁区革命委员会。虽然武装暴动均告失利,但作为当时全国百余次武装起义的一部分而影响广泛,为全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波共有7名市(县)委书记遭逮捕,其中3人被杀害;有5名宁波籍的和曾经在宁波工作过的浙江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先后牺牲,他们是王家谟、张秋人、卓兰芳、龙大道、徐英。1932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宁波党组织被破坏殆尽,党的领导机构中断。
抗日战争爆发后,宁波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37年10月,在朱镜我的主持下,成立中共浙东临时特委,使中断5年之久的宁波党组织重新建立。党领导宁波人民开展了武装抗日斗争。1941年4月宁波地区沦陷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辟浙东根据地的决策,浦东南渡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以及从新四军军部和第六师、第一师派来的一大批干部,在浙东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共同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浙东区党委在宁波地区分别建立三北、四明、三东三个地委(工委)。宁波党组织在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党员数量发展到抗战后期的4000余名。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地、县、区三级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开展了四年之久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毙伤日军官兵610人,俘日军顾问、军曹以下21人,毙伤伪军3062人,俘虏伪军5504人。同时,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浙江抗战的主力战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为了全国的和平大局,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四明(三北)、三东地区及各县、区的党组织由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在国民党武装反复“清剿”中,坚持隐蔽精干,保存力量。全面内战爆发后,开始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1947年1月,中共四明工委成立。5月15日,四明工委召开“重建四明主力武装”大会。此后,四明地区革命武装在开展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的重要区域。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胜利渡江后,奉命实施战略追击,昼夜兼程,长驱江南。其第二十二军和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于1949年5月16日开始进军浙东征程,经过连续作战,先后解放了上虞、余姚、慈溪、宁波、奉化、镇海等城市和沿途广大市镇乡村。担负解放奉化任务的指战员,坚决执行毛泽东的电报指示,严格纪律,以秋毫无犯的行动赢得了溪口镇群众的信任。随后,通过宁象战役、首战大榭岛、梅山岛反击、金塘岛战斗等,共歼敌11000余人。
艰难探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宁波迅即建立临时过渡性政权——军事管制委员会。紧接着,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后为宁波地委)、浙江省第二专员公署(后为宁波专署)以及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建立。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逐岛攻击作战,解放了舟山,结束了宁波遭敌空中轰炸和海上封锁的历史。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在宁波的广泛开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使新生的宁波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1953年起,宁波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和贯彻,开始了宁波工业建设的步伐,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间,慈溪五洞闸创办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揭开了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中共宁波地委、市委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宁波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大成就,为以后进行现代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并培养了大量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同时,宁波专区、市也经历了曲折和挫折。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宁波和全国一样十年内乱的局面。1976年10月起,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宁波开始“文化大革命”后政治思想上的初步拨乱反正。在宁波局势逐步稳定的同时,国民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光辉标志,宁波和全国一样,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
1984年5月4日,宁波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国务院委员谷牧汇报宁波工作后说:“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并决定派卢绪章来甬,帮助搞好对外开放工作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到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萌芽和启动时期,宁波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1979年6月,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拉开了宁波对外开放序幕。1980年7月,中共宁波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城市确立为今后的奋斗目标。1984年5月,宁波被确立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随后,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国务院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至1988年3月,宁波实现全区域开放。宁波的改革,于1979年秋后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次年10月起开始全面推广。1984年宁波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标志着综合改革在宁波全面铺开。
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标志,宁波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纵深发展时期。1992年5月,中共宁波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正式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1993年,宁波市被列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开始新一轮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混合经济模式初步探索,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宁波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岛开发区相继建立,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初步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宁波改革开放步入制度性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的新时期。
党在宁波的奋斗历程,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宁波党组织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诞生
宁波是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兴办和发展,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宁波的自发经济斗争日趋频繁。1919年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宁波工人与上海工人一起举行政治罢工,投入了党领导的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此同时,宁波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向工人群众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宁波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逐步结合,为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22年7月,宁波被列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工作区域。早期党的活动家徐梅坤、张秋人、俞秀松、恽代英、沈雁冰等先后到宁波从事社会调查,筹建党团地方组织。在1924年7月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基础上,中共上海地委于1925年二三月间组建了中共宁波支部,共有党员5名,他们是:周天僇、许汉诚、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
宁波党组织的创建,中共宁波地委的成立,标志着宁波人民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领导核心。
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宁波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声势浩大的余姚盐场大罢工和慈北农民闹荒暴动,先后引起邓中夏、毛泽东的关注并予以评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诞生的宁波临时市政府,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民主政权。同时,宁波建党工作进一步推向各县,基层党组织随之日益壮大。至1927年4月初,宁波地委已建立40余个基层组织,有中共党员1200余名,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2%,占当时浙江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不久,蒋介石策划在宁波实行反共“清党”,并先于上海发动了“四九”反革命事件,宁波局势逆转。“四一二”政变后不久,宁波有7名共产党员被列入全国197名共产党员通缉名单中,王鲲、杨眉山、胡焦琴(女)、甘汉光、陈良义、吴德元等6人被杀害。至6月,宁属地区有百余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宁波大地。
大革命失败后,宁波在血腥风雨中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很快在宁波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宁波地委改为市委、县委,先后隶属浙江省委和中央直接领导。1927年11月到1932年4月间,宁波党组织经历了6次遭破坏、4次重建的曲折过程。组建起“亭旁红军”、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等农民革命武装,先后发动了奉化、亭旁、姚北等著名的武装暴动,成立了全省最早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亭旁区革命委员会。虽然武装暴动均告失利,但作为当时全国百余次武装起义的一部分而影响广泛,为全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波共有7名市(县)委书记遭逮捕,其中3人被杀害;有5名宁波籍的和曾经在宁波工作过的浙江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先后牺牲,他们是王家谟、张秋人、卓兰芳、龙大道、徐英。1932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宁波党组织被破坏殆尽,党的领导机构中断。
抗日战争爆发后,宁波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37年10月,在朱镜我的主持下,成立中共浙东临时特委,使中断5年之久的宁波党组织重新建立。党领导宁波人民开展了武装抗日斗争。1941年4月宁波地区沦陷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辟浙东根据地的决策,浦东南渡的抗日武装,浙东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以及从新四军军部和第六师、第一师派来的一大批干部,在浙东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共同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浙东区党委在宁波地区分别建立三北、四明、三东三个地委(工委)。宁波党组织在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党员数量发展到抗战后期的4000余名。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地、县、区三级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开展了四年之久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毙伤日军官兵610人,俘日军顾问、军曹以下21人,毙伤伪军3062人,俘虏伪军5504人。同时,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浙江抗战的主力战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为了全国的和平大局,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四明(三北)、三东地区及各县、区的党组织由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在国民党武装反复“清剿”中,坚持隐蔽精干,保存力量。全面内战爆发后,开始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1947年1月,中共四明工委成立。5月15日,四明工委召开“重建四明主力武装”大会。此后,四明地区革命武装在开展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的重要区域。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胜利渡江后,奉命实施战略追击,昼夜兼程,长驱江南。其第二十二军和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一师于1949年5月16日开始进军浙东征程,经过连续作战,先后解放了上虞、余姚、慈溪、宁波、奉化、镇海等城市和沿途广大市镇乡村。担负解放奉化任务的指战员,坚决执行毛泽东的电报指示,严格纪律,以秋毫无犯的行动赢得了溪口镇群众的信任。随后,通过宁象战役、首战大榭岛、梅山岛反击、金塘岛战斗等,共歼敌11000余人。
艰难探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历史翻开了崭新一页。宁波迅即建立临时过渡性政权——军事管制委员会。紧接着,中共浙江省第二地方委员会(后为宁波地委)、浙江省第二专员公署(后为宁波专署)以及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建立。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逐岛攻击作战,解放了舟山,结束了宁波遭敌空中轰炸和海上封锁的历史。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在宁波的广泛开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使新生的宁波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1953年起,宁波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和贯彻,开始了宁波工业建设的步伐,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间,慈溪五洞闸创办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揭开了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中共宁波地委、市委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宁波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大成就,为以后进行现代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并培养了大量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同时,宁波专区、市也经历了曲折和挫折。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宁波和全国一样十年内乱的局面。1976年10月起,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宁波开始“文化大革命”后政治思想上的初步拨乱反正。在宁波局势逐步稳定的同时,国民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光辉标志,宁波和全国一样,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
1984年5月4日,宁波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国务院委员谷牧汇报宁波工作后说:“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并决定派卢绪章来甬,帮助搞好对外开放工作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到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萌芽和启动时期,宁波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1979年6月,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拉开了宁波对外开放序幕。1980年7月,中共宁波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城市确立为今后的奋斗目标。1984年5月,宁波被确立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随后,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国务院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至1988年3月,宁波实现全区域开放。宁波的改革,于1979年秋后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次年10月起开始全面推广。1984年宁波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标志着综合改革在宁波全面铺开。
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标志,宁波改革开放进入全方位纵深发展时期。1992年5月,中共宁波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正式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远期战略目标。1993年,宁波市被列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开始新一轮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混合经济模式初步探索,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宁波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岛开发区相继建立,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初步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宁波改革开放步入制度性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