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步在浦江两岸,各种文化场馆、文化中心星罗棋布;走累了,想停下来选本好书看看,动动手指,点一下“书香上海”微信公众号或者查一下“解放书单”就能轻松搞定……经过5年建設,一个服务于广大市民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在上海滩悄然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也日益浓厚。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和“上海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全市网格化覆盖的公共图书馆“15分钟阅读圈”。
4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贝兆健介绍了上海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关情况;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介绍了上海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提升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回顾“十二五”: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设施网络涵盖四级。据贝兆健副局长介绍,过去5年,上海的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基础网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十二五”以来,全市规划建设和在建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共30个,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即将于今年建成开放的有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于5月1日正式开放。
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已基本形成涵盖市、区、街道、村居的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剧场方面,全市共有剧场135个,近5年新建、改建的专业剧场有近20个。图书馆方面,全市共有图书馆238个,每10万市民拥有1.2家图书馆,人均藏书3.27册,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博物馆方面,全市博物馆共有125家,其中免费开放96家,每20万市民拥有1座博物馆。美术馆方面,全市共有美术馆76家,近5年新建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公立美术馆,并涌现出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近30家民办美术馆。电影院方面,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市共有电影院275家、1562块银幕、座位数超过22.6万个,比“十二五”初期有了大幅增长。电影市场快速发展,2016年,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在全国单列市中位列第一,总票房30.37亿元。
全民阅读持续推进。怎样引导市民群众在参与阅读活动中陶冶性情、增强获得感,使阅读活动成为传播主流价值、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贝兆健介绍说,首先是营造浓厚阅读文化氛围,包括推出精品力作,提供优质阅读内容;运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创设“书香上海”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联合上海发布、上海静安、上海人民出版社等68个微信公众号,建立“上海阅读文化推广新媒体联盟”,推介精品图书和特色阅读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覆盖粉丝数量超过200万以上。其次是打造阅读文化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上海书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全民阅读示范平台;推进全民阅读常态化,由解放日报社与新闻出版局共同推出的“解放书单”已连续推出9期;创设“思南读书会” “望道讲读会” “知本读书会”等一批常态化阅读示范项目。第三是引导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支持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大众书局、西西弗、言几又、方所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书店来沪开设多家新店。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当天,《上海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推出新一轮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措施。第四是培育阅读文化共同体。三年以来,用于支持全民阅读活动的各类专项资金约7500万元。市区联动更加深化,在全市范围内配送优质阅读资源,支持各区提升阅读活动的品质与影响。
展望“十三五”:打造“15分钟阅读圈”
“我们在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进行了国际化的比较,跟纽约、伦敦、巴黎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上海公共文化设施的总量是他们的2/3-1/2之间。其中博物馆、剧院的数量是上述三个国外城市的1/2-1/3,上海每百万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仅为伦敦、巴黎的1/3-1/5。我们在研究‘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根据这样的现状对上海城市未来五年,城市文化设施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贝兆健副局长介绍说。
设施建设优化布局。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批准发布了《上海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作出了“两轴一廊、双核多点”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三到四个标志性的文化新地标,着重推动跨区域的文化功能辐射性、区域型功能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到“十三五”末,确保常住人口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20%。
贝兆健副局长强调了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文化设施体系建设,优化全市文化布局。一个是博物馆,包括美术馆体系建设,打造围绕人民广场地区和世博滨江文博地区的两个城市中心博物馆集聚区,加快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文学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等项目的建设。在郊区也要建成崧泽遗址博物馆、广富林遗址博物馆、青龙镇遗址博物馆等三大考古博物馆。力争到2020年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50座。图书馆体系方面,要完成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市少图书馆项目建设。加强市区两级图书馆新馆建设或改扩建,力争2020年新增公共图书馆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全市网格化覆盖的公共图书馆“15分钟阅读圈”。在剧场体系方面,重点在城市中轴、浦江沿岸打造两个剧场带,建设9个特色剧场街区。建设上海大歌剧院等2-3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专业剧场,建设、改建一批中小型剧场,力争2020年全市剧场总量接近230个。
第二个方面,要优化全市文化空间的布局。在中心城区计划打造两大城市核心功能区和三个复合型文化设施集聚区。在人民广场城市文化核心区,建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改建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长江剧场,在花木城市文化核心区新建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加强陆家嘴、世博地区、徐汇滨江等三个区域文化设施集中布局和建设。推动桃浦文化艺术中心、杨浦滨江地区工业博物馆群建设。推动建成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南汇临港、奉贤南桥等新城文化设施。
全民阅读加快立法。面对上海全民阅读立法有哪些上海特色的提问,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说,目前国家层面的阅读条例正在征求意见。上海全民阅读的促进条例从去年开始就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和起草,将申报市人大立法项目。上海的阅读立法申请项目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阅读活动的特点。二是体现上海市区各级政府的保障和支持的功能。该项目在进一步优化阅读资源配置,促进基本阅读权利保障,调动社会力量推进阅读等方面将会作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品味要求,对提升上海文化国际软实力会有积极作用。
4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贝兆健介绍了上海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关情况;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介绍了上海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提升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回顾“十二五”: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设施网络涵盖四级。据贝兆健副局长介绍,过去5年,上海的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基础网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十二五”以来,全市规划建设和在建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共30个,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即将于今年建成开放的有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于5月1日正式开放。
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已基本形成涵盖市、区、街道、村居的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剧场方面,全市共有剧场135个,近5年新建、改建的专业剧场有近20个。图书馆方面,全市共有图书馆238个,每10万市民拥有1.2家图书馆,人均藏书3.27册,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博物馆方面,全市博物馆共有125家,其中免费开放96家,每20万市民拥有1座博物馆。美术馆方面,全市共有美术馆76家,近5年新建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公立美术馆,并涌现出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近30家民办美术馆。电影院方面,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市共有电影院275家、1562块银幕、座位数超过22.6万个,比“十二五”初期有了大幅增长。电影市场快速发展,2016年,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在全国单列市中位列第一,总票房30.37亿元。
全民阅读持续推进。怎样引导市民群众在参与阅读活动中陶冶性情、增强获得感,使阅读活动成为传播主流价值、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贝兆健介绍说,首先是营造浓厚阅读文化氛围,包括推出精品力作,提供优质阅读内容;运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创设“书香上海”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联合上海发布、上海静安、上海人民出版社等68个微信公众号,建立“上海阅读文化推广新媒体联盟”,推介精品图书和特色阅读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覆盖粉丝数量超过200万以上。其次是打造阅读文化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上海书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全民阅读示范平台;推进全民阅读常态化,由解放日报社与新闻出版局共同推出的“解放书单”已连续推出9期;创设“思南读书会” “望道讲读会” “知本读书会”等一批常态化阅读示范项目。第三是引导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支持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大众书局、西西弗、言几又、方所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书店来沪开设多家新店。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当天,《上海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推出新一轮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措施。第四是培育阅读文化共同体。三年以来,用于支持全民阅读活动的各类专项资金约7500万元。市区联动更加深化,在全市范围内配送优质阅读资源,支持各区提升阅读活动的品质与影响。
展望“十三五”:打造“15分钟阅读圈”
“我们在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进行了国际化的比较,跟纽约、伦敦、巴黎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上海公共文化设施的总量是他们的2/3-1/2之间。其中博物馆、剧院的数量是上述三个国外城市的1/2-1/3,上海每百万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仅为伦敦、巴黎的1/3-1/5。我们在研究‘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根据这样的现状对上海城市未来五年,城市文化设施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贝兆健副局长介绍说。
设施建设优化布局。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批准发布了《上海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作出了“两轴一廊、双核多点”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三到四个标志性的文化新地标,着重推动跨区域的文化功能辐射性、区域型功能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到“十三五”末,确保常住人口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20%。
贝兆健副局长强调了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文化设施体系建设,优化全市文化布局。一个是博物馆,包括美术馆体系建设,打造围绕人民广场地区和世博滨江文博地区的两个城市中心博物馆集聚区,加快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文学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等项目的建设。在郊区也要建成崧泽遗址博物馆、广富林遗址博物馆、青龙镇遗址博物馆等三大考古博物馆。力争到2020年全市博物馆总量达到150座。图书馆体系方面,要完成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市少图书馆项目建设。加强市区两级图书馆新馆建设或改扩建,力争2020年新增公共图书馆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全市网格化覆盖的公共图书馆“15分钟阅读圈”。在剧场体系方面,重点在城市中轴、浦江沿岸打造两个剧场带,建设9个特色剧场街区。建设上海大歌剧院等2-3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专业剧场,建设、改建一批中小型剧场,力争2020年全市剧场总量接近230个。
第二个方面,要优化全市文化空间的布局。在中心城区计划打造两大城市核心功能区和三个复合型文化设施集聚区。在人民广场城市文化核心区,建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改建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长江剧场,在花木城市文化核心区新建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加强陆家嘴、世博地区、徐汇滨江等三个区域文化设施集中布局和建设。推动桃浦文化艺术中心、杨浦滨江地区工业博物馆群建设。推动建成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南汇临港、奉贤南桥等新城文化设施。
全民阅读加快立法。面对上海全民阅读立法有哪些上海特色的提问,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说,目前国家层面的阅读条例正在征求意见。上海全民阅读的促进条例从去年开始就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和起草,将申报市人大立法项目。上海的阅读立法申请项目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阅读活动的特点。二是体现上海市区各级政府的保障和支持的功能。该项目在进一步优化阅读资源配置,促进基本阅读权利保障,调动社会力量推进阅读等方面将会作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品味要求,对提升上海文化国际软实力会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