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加快教学进度,尽可能快地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遵循《标准》的思想及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完成教学任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物理探究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一、应给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材料和时间使有效探究得到保证
首先,如果科学的探究没有足够的科学探究材料,那么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就很难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虽然有些教师提起了探究活动的动力,但是也无法让学生之间进行展开和深入的探讨。为了让课堂探究更加有效,探究的材料要在探究之前准备好,有的要用到实验室器材,则需要教师去准备;有的用到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则需要学生去准备。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中,老师准备好每一组上的弹簧测力计、量筒,让学生准备好小瓶及配重,配重可以是硬币、橡皮泥或小石子。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好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并不神秘,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探究并不是高深莫测,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可以用常见的物品完成,从而培养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其次要有非常充足的时候,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如果发现了错误,则需要预留一些被错误耽误的时间,并准备一些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经历失败和成功过后的兴奋。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某一些科学的探究,让学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遭遇挫折和失败,学生到最后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科学观。
由于上课的时间非常少,有的老师,为了加快进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也进行探究,但只是图个形式,由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而已。材料完全由老师包办,以保证探究过程的统一和顺利。探究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老师导得过早,让学生不假思索,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教师讲的得过于细化,导致留给学生探讨研究的时间小了,学生们就失去了深度思考的机会。总之,老师大包大揽,课堂活跃的背后既违背了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宗旨,同时也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有效探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目前学生在校时间少了,但我们还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否则的话,对一部份同学就不是有效的。所以,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同学们,学生们的基础以及接受新知识能力都存在不一样的差距,面对各方面参差不一的同学,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方向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的要求。
三、将课堂探究教学延伸到课后使有效探究落实在课内外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原则之一就是开放性原则,要开放时间和空间。要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空间和时间,并不可能要求学生要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结论,而是需要将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进行思考,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上,能够不局限于课本,将课堂引向社会和生活,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物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讲到光的直线传播的时候,教师需要安排小孔成像的实验,由于教室内是光线充足的,如果没有遮挡,那么这个实验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估计很难看到所成的像,所以安排学生晚上在家里可以自己做实验,工具可以是一个灯泡或者是一支蜡烛,这样可以成为墙壁或者是桌子上,小孔成像要求纸板上切一个三角孔,一个圆形孔和一个比较大的孔,这些器材都是可以在家里找到的。由于晚上的环境相对比较合适,那么实验得到的结论相对比较明显,学生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同学是倒过来,有的学生说是可以变大变小,而这个距离又跟长短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同学说孔小时亮斑跟物体的形状相似,孔大的时候亮斑跟也的形状相同,有的说一个硬纸板可以切上三个小孔,或者同时得出三个像,如果这个实验安排在课堂上,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观察效果。另一个方面也没有这么多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
又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探究目标:(1)观察水烧开前后的声音和气泡变化;(2)研究水沸腾时状态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和热量吸放情况;(3)试管里的酒精中含有水份,如何把酒精和水分离开来;(4)一烧杯盛有水,水中浸一试管,试管中也有水,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试管中的水是否会沸腾?为什么?通过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目标1和2,至于3和4可以探究,可以不探究,也可以探究其中的一个。目标1和2可以很顺利地完成,而3和4要想在课上完成,则时间来不及,所以教师开放实验室,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在活动时间来实验室进行,第二天的课上再进行汇报交流。
四、创建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使有效探究合适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进行的活动,师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效果会更加好。当学生心情良好,思路开阔,其学习效率就会更高,当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操作缓慢,学习效率更低。因为初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对于科学有天生的好奇心,当物理老师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就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创建一个平等、民主互相信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怕做探究实验影响了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怕学生损坏实验仪器而制定许多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手脚,很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也不敢动那也不敢动,有的只好当旁观者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放开学生思想和手脚,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当好“导演”和引导者,要不怕学生出错,绝不能越俎代庖。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较宽松的课堂环境,才会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呈现出最活跃的状态,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拥有更多的创意,才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我们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在学生在校时间减少的前提下,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有趣,而且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武.《卓越的物理教学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2] 王强. 中国教育科学化[J]. 上海企业,2011,(8).
[3] 李剑. 新经济时代的教育资源管理[M]. 北京: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4] 李立国、程森成. 中国物理教学模式新发现[M].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一、应给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材料和时间使有效探究得到保证
首先,如果科学的探究没有足够的科学探究材料,那么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就很难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虽然有些教师提起了探究活动的动力,但是也无法让学生之间进行展开和深入的探讨。为了让课堂探究更加有效,探究的材料要在探究之前准备好,有的要用到实验室器材,则需要教师去准备;有的用到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则需要学生去准备。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中,老师准备好每一组上的弹簧测力计、量筒,让学生准备好小瓶及配重,配重可以是硬币、橡皮泥或小石子。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好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并不神秘,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探究并不是高深莫测,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可以用常见的物品完成,从而培养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其次要有非常充足的时候,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如果发现了错误,则需要预留一些被错误耽误的时间,并准备一些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经历失败和成功过后的兴奋。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某一些科学的探究,让学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遭遇挫折和失败,学生到最后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科学观。
由于上课的时间非常少,有的老师,为了加快进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也进行探究,但只是图个形式,由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而已。材料完全由老师包办,以保证探究过程的统一和顺利。探究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老师导得过早,让学生不假思索,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教师讲的得过于细化,导致留给学生探讨研究的时间小了,学生们就失去了深度思考的机会。总之,老师大包大揽,课堂活跃的背后既违背了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宗旨,同时也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有效探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目前学生在校时间少了,但我们还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否则的话,对一部份同学就不是有效的。所以,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同学们,学生们的基础以及接受新知识能力都存在不一样的差距,面对各方面参差不一的同学,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方向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的要求。
三、将课堂探究教学延伸到课后使有效探究落实在课内外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原则之一就是开放性原则,要开放时间和空间。要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空间和时间,并不可能要求学生要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结论,而是需要将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进行思考,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上,能够不局限于课本,将课堂引向社会和生活,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物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讲到光的直线传播的时候,教师需要安排小孔成像的实验,由于教室内是光线充足的,如果没有遮挡,那么这个实验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估计很难看到所成的像,所以安排学生晚上在家里可以自己做实验,工具可以是一个灯泡或者是一支蜡烛,这样可以成为墙壁或者是桌子上,小孔成像要求纸板上切一个三角孔,一个圆形孔和一个比较大的孔,这些器材都是可以在家里找到的。由于晚上的环境相对比较合适,那么实验得到的结论相对比较明显,学生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同学是倒过来,有的学生说是可以变大变小,而这个距离又跟长短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同学说孔小时亮斑跟物体的形状相似,孔大的时候亮斑跟也的形状相同,有的说一个硬纸板可以切上三个小孔,或者同时得出三个像,如果这个实验安排在课堂上,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观察效果。另一个方面也没有这么多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
又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探究目标:(1)观察水烧开前后的声音和气泡变化;(2)研究水沸腾时状态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和热量吸放情况;(3)试管里的酒精中含有水份,如何把酒精和水分离开来;(4)一烧杯盛有水,水中浸一试管,试管中也有水,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试管中的水是否会沸腾?为什么?通过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目标1和2,至于3和4可以探究,可以不探究,也可以探究其中的一个。目标1和2可以很顺利地完成,而3和4要想在课上完成,则时间来不及,所以教师开放实验室,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在活动时间来实验室进行,第二天的课上再进行汇报交流。
四、创建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使有效探究合适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进行的活动,师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效果会更加好。当学生心情良好,思路开阔,其学习效率就会更高,当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操作缓慢,学习效率更低。因为初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对于科学有天生的好奇心,当物理老师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就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创建一个平等、民主互相信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怕做探究实验影响了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怕学生损坏实验仪器而制定许多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手脚,很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也不敢动那也不敢动,有的只好当旁观者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放开学生思想和手脚,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当好“导演”和引导者,要不怕学生出错,绝不能越俎代庖。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较宽松的课堂环境,才会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呈现出最活跃的状态,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拥有更多的创意,才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我们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在学生在校时间减少的前提下,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有趣,而且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武.《卓越的物理教学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2] 王强. 中国教育科学化[J]. 上海企业,2011,(8).
[3] 李剑. 新经济时代的教育资源管理[M]. 北京: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4] 李立国、程森成. 中国物理教学模式新发现[M].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