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说历史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方案的话,那么课程实施就有赖于历史课堂教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历史课堂; 激情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04-001
作为历史课程教学实施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更新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封闭单一的传统教学为开放式多元化的素质教学。教学方法突出灵活性、主题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创设充满激情活力的历史课堂,把历史课堂变成培养“21世纪新人的训练场”。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常常是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灵活的创造各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历史情境。
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动机被激发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境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初三历史《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幻灯片打出一张《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地图,并让学生畅谈他们所了解的日本情况,学生们争相发言,还有的出示图片,内容涉及到日本古代、近代、现代各方面的知识,有的同学还找到些插科打诨的滑稽材料,再配以幽默的讲述,不时地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欢乐的、轻松的笑声,使全体同学都能自然地进入到对日本历史的学习中去。但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真实性,不能脱离最基本的历史条件,要让学生在与历史相似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和体味某段历史中人们的生活、生存状态,生存境况和喜怒哀乐。二是生动性,创设的情境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学以致用,懂得关怀社会,关注现实。
二、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师生间的合作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新教材安排的大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组辩论等,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例如:要完成辩论会《我看“商鞅变法”》的探究活动,就会涉及讨论、辩论等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辩论的正方、反方和裁判方。同一个辩论小组的同学,要对各自搜集的资料进行甄别和筛选,对从何种角度论证己方观点进行协商,对对方可能提出的依据和论证进行猜测和拟定反驳方法。学生为了寻找更多的历史资料去向历史老师或周围的人寻求帮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与他人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合作。
三、延伸课堂,拓展空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综合实践活动以一门全新的课程来到我们的学生身边。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关系,跳出书本学习的局限。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孩子们走出封闭的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让他们坚守着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课”等,这是一个亮点。教材对许多历史问题不做过多的主观评论,而是提出让学生探究,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那种传统的“封闭性”作业在新教材中已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开放性”作业。就历史学科而言,一项重要功能便是“以史鉴今”,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课题”,如《科索沃问题的由来》、《日本跨入科技强国原因的探索》、《让历史告诉明天——从日本侵华历史的“余波”谈起》等,将历史与今天学生关注的热点巧妙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推动其多渠道获取知识的热情,促使其积极思维与探究,正如教育学博士肖川所说:让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从而来完成对主题的多方面的丰富与组合,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下,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启迪明天”的功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使学生学习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无疑是我们每一节历史课堂应该追求的目标。知识经济时代,人是最宝贵的资本,人的个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得到张扬。历史课堂应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己任。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扮演学生学习的积极支持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才可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研究,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的脉搏。为此,初中历史教育就不能仅仅追求或满足于中考取得好成绩,而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在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胸襟开阔,放眼世界,使学生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成治世之才。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3]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关键词:历史课堂; 激情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04-001
作为历史课程教学实施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更新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封闭单一的传统教学为开放式多元化的素质教学。教学方法突出灵活性、主题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创设充满激情活力的历史课堂,把历史课堂变成培养“21世纪新人的训练场”。在日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常常是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灵活的创造各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历史情境。
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动机被激发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境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初三历史《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幻灯片打出一张《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地图,并让学生畅谈他们所了解的日本情况,学生们争相发言,还有的出示图片,内容涉及到日本古代、近代、现代各方面的知识,有的同学还找到些插科打诨的滑稽材料,再配以幽默的讲述,不时地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欢乐的、轻松的笑声,使全体同学都能自然地进入到对日本历史的学习中去。但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真实性,不能脱离最基本的历史条件,要让学生在与历史相似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和体味某段历史中人们的生活、生存状态,生存境况和喜怒哀乐。二是生动性,创设的情境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学以致用,懂得关怀社会,关注现实。
二、组织学生讨论,加强师生间的合作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新教材安排的大量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组辩论等,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例如:要完成辩论会《我看“商鞅变法”》的探究活动,就会涉及讨论、辩论等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辩论的正方、反方和裁判方。同一个辩论小组的同学,要对各自搜集的资料进行甄别和筛选,对从何种角度论证己方观点进行协商,对对方可能提出的依据和论证进行猜测和拟定反驳方法。学生为了寻找更多的历史资料去向历史老师或周围的人寻求帮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与他人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合作。
三、延伸课堂,拓展空间,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综合实践活动以一门全新的课程来到我们的学生身边。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关系,跳出书本学习的局限。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孩子们走出封闭的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让他们坚守着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课”等,这是一个亮点。教材对许多历史问题不做过多的主观评论,而是提出让学生探究,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那种传统的“封闭性”作业在新教材中已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开放性”作业。就历史学科而言,一项重要功能便是“以史鉴今”,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课题”,如《科索沃问题的由来》、《日本跨入科技强国原因的探索》、《让历史告诉明天——从日本侵华历史的“余波”谈起》等,将历史与今天学生关注的热点巧妙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推动其多渠道获取知识的热情,促使其积极思维与探究,正如教育学博士肖川所说:让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从而来完成对主题的多方面的丰富与组合,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下,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启迪明天”的功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使学生学习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无疑是我们每一节历史课堂应该追求的目标。知识经济时代,人是最宝贵的资本,人的个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得到张扬。历史课堂应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己任。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扮演学生学习的积极支持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才可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研究,亲身体验和感悟历史的脉搏。为此,初中历史教育就不能仅仅追求或满足于中考取得好成绩,而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在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胸襟开阔,放眼世界,使学生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成治世之才。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3]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