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古籍修复技艺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古人对文化、对书籍的尊重和挚爱,文章从参观“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中所观《赵城金藏》《敦煌遗书》以及其他古籍文献资料等的修复展品中,浅析修复过程中细节的修补、修复实际操作中方式方法的变通以及修复中“度”的把控等方面,由此所悟心得感想。对古籍修复中古籍书页污渍水渍的淡化或去除、书页清洗的几种方法、各种清洗方法的具体操作以及清洗的优点和缺点等加以浅述。在此也希望中国传统的古籍修复技艺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更好地传承下去,希望承载着中华历史文明资料的古籍文献等得到更好保护。
关键词:古籍保护;古籍修复;污渍水渍;清洗
1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中的古籍修复技艺
中国的古籍修复技艺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古人对文化、对书籍的尊重和挚爱。2019年10月30日下午,有幸参观了纪念国图110周年“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展览共分一、二、三、四展厅,第一展厅主题是“国宝吉光”,以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进行分类陈列,展现各个朝代在医学、文学、思想、科技、哲学等方面的伟大成就。第二展厅主题是“百代芸香”,汇集了傅增湘、郑振铎、周叔弢等著名藏书家捐赠的珍贵古籍文献,以及民间藏书家的各种各样的珍贵古籍。第三展厅主题是“汲古润今”。第四展厅以“交流互鉴”为主题,按时间顺序勾勒出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事迹,同时也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海外珍贵古籍回归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呈现中华文明在于其他各国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历程。
大家都是在看大展,但侧重点和目的却不尽相同,笔者的侧重点是古籍保护过程,经过修复的古籍展品,“重量级”的修复展品位于第三展厅,进图书馆大门后右转一直到头即是第三展厅,其他展厅的典籍也或多或少有一些修复后展品。
我们都知道,古籍的主要承载材料——纸张,它很脆弱,容易受损,一般流传下来的善本古籍等,大多数都是经过前人特意地保存才流传至今,即便是流传了下来,我们能看到的多数善本也好、普通古籍也好,或多或少都有“伤病”,如明代周嘉胄的《装潢志》一书中写到的“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北宋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凡开卷读书……无不裂坏”。的确如此,古籍的“伤病”主要有书页纸张的破损、老化、纸张的酸化、纸张的絮化、昆虫类和啮齿类小动物的啃咬、书页之间的粘连、书页纸张的撕裂、书页纸张和文字(或图画)内容的缺损、污渍水渍等,这些“伤病”主要是古籍经历的时间和存放环境等问题造成的。古籍的“伤病”需要古籍修复人给予“治疗”,如同人生病了找医生看病治疗一样。
古籍修复展品在整个展览中所占的数量比例、展陈位置、讲解员的一带而过等,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古籍修复行业的小众化。当然,这么伟大的传统技艺也不需要大众化。虽然是小众中的小众,但是古籍修复工作所创造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本文就本次参观浅谈几点心得。
《赵城金藏》,卷轴装,每纸二十三行,每行十四字,上下单边框,部分经卷保留了《开宝藏》题记,部分经卷尾部有牌记,存四千八百一十三卷。修复后的《赵城金藏》是此行必看的展品之一,修复后的展品只能看到展开的部分,讲解的工作人员说,还剩一卷没有进行修復,许是为了让后人更加直观地看到修复前的实物样子,也便于后人考证和研究吧,可惜这次没有展出。根据相关修复文章记载,此经卷是经过了先蒸后揭,然后整体托纸、上腹褙纸、砑光和裁齐等。笔者在看展的时候着重看了卷着的露出来的背面,确确实实是没有看出进行了整托和加褙,连砑光的痕迹也没有看出来,这除了托纸和褙纸等修复材料较薄且适宜此经卷的修复外,必定离不开高超的修复技艺。
《敦煌遗书》的修复最能体现“最少干预的修复原则”,有关记载说也是第一次发明和使用了“掏补”技术手法,也是具有针对性的。现在看橱柜里的展品,在卷装的天头部位,依然可以看到保留下来的原来用于修复(缝合)细麻绳,据讲解工作人员介绍,修复时先把缝制在上面的麻绳一点一点放松,然后小心谨慎地借用工具挑起细麻绳,把细麻绳下面破损书页纸张展平后,将糨糊涂抹到撕好的修补纸上面,再把涂了糨糊的修补纸送到麻绳的下面进行修补,一系列动作如履薄冰,如此把破损的地方修补好,最后再将麻绳一点一点紧好复原。总感觉像做“微创手术”一样。根据《敦煌遗书》修复相关文章介绍,其主要“伤病”是毛边、破损、缺失、污渍等,破损处和毛茬的边缘部位在这种情况下修复需要两层到三层的修补纸进行修补,为了保证修复后效果平整,避免出现搭口较高呈现凸起或者出现“台阶”现象,在选配修复用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纸张的薄厚程度、颜色、帘纹、质地、密度等,选好合适的修复材料很重要。在进行修补过程中,在修补第一层的时候,修复纸需要尽量展平整,搭口尽量小一些;在修补第二层的时候,修复纸要适当放松一些,这样上纸松一些到喷水压平以后,修复处就会很平整;还有就是第二层修补纸的搭口要比第一层的搭口稍宽一点,这样一来,搭口错开更利于平整。
常说“成败在于细节”,修复展品中不乏很多修复精品,可以看出修复的细微处处理得多么用心,修复后经过数年时光,现在展出来依然很平整,甚至可以看到破损边缘的毛边、纸纤维都保留了下来,而且梳理得很自然、很顺畅(就是顺着纤维的走向),这些毛边和个别几束纸纤维还是很好地在补纸上粘在一起,也没有搭口处毛边翘起脱浆的现象,证明破损边缘的毛边上都是有糨糊的。还有,看修补的位置,如果不是脑袋紧贴在玻璃橱窗,如果不是看展之前做好了功课去刻意寻找修补痕迹的话,几乎看不出修补过的所有的位置,如此境界定是自始至终每一个细节的用心和精益求精,比如材料的选配、材料的使用、材料之间的搭配、做工的讲究、技艺水平的稳定发挥、方式方法灵活调整运用,甚至可以想象出当时修复师那种禅定投入的状态。 有一件展品,能看出明显的经折装的痕迹,推测是由原来的经折装改为卷轴装的。当然,装帧形式的改变在现在看来是禁忌,但是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几百年前它的经历和前人的修复情况,笔者在此没有考究、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这里闭口不谈。但是,其接纸搭边连接处很是精致。
还看到了很多“金镶玉”修复的古籍展品,纸张运用的灵活性(纸张颜色方面这里不提,因为有些有颜色许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许是其他经历,或变深,或变浅),展品中有几个特别的,就是有的留边会很大很宽,有的留边会很小很窄。个人认为金镶玉所留边的大小宽窄,主要依据是原书的开本、原书天头下脚的尺寸有多大,如果天头很大很宽,那么放出来的纸边的量就可以适当减小。
还看了一个“黄装”的典籍展品,隔着玻璃柜能看出是金镶玉样式的蝴蝶装的装帧形式,四周溜边粘连或托的基础上,其书背(书口)部位没有粘糨糊,也可以说是没有浆书背(书口),而是把两页书页反面与反面粘连起来,直接用书皮进行包裹,这样一来书页可以舒展开来,二来减少了糨糊的使用量,减少虫害的概率。由蝴蝶装加以延伸和改装,其创始人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黄丕烈,所以后人就把这种蝴蝶装的改进形式称为“黄装”。
此次参观收获颇丰,受到很多启发:技艺是传统的技艺,但修复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需要,适当拓宽思路,胆大心细,适时调整方式方法。结合我们实际工作来说,细节体现在各个环节的一招一式,笔者觉得,修复中细节的处理值得我们一直不断去追高,也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好,装订成册后,修复的作品一定是最好的。修复中“度”的把控也很重要,尤其体现在污渍水渍的去除和淡化的工序上,是要完全尽可能去除污渍水渍,还是要淡化到一定程度即可呢?去除或淡化污渍水渍的程度,不仅仅是考虑污渍水渍的情况,还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在去除或者淡化污渍水渍的同时,考虑有污渍水渍的纸张和墨迹的承受能力,这需要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有准确的评估和判断能力,在不损伤破坏纸张和墨迹的前提下,找到处理污渍水渍的平衡点,适度去除污渍水渍至关重要。还有就是在修复中“揭”的工序中,粘连的书页之间,尤其面对前人有修补过的情况,“揭页”也好,“揭原修补纸”也好,揭到什么程度合适,用什么方法揭,也体现了修复中“度”的重要性。
2 古籍修复技艺之书页清洗去污
在古籍修复工作中,经常遇到古籍书页的各种破损,这里就古籍破损的情况之一——古籍书页纸张的污渍水渍的淡化和去除,进行粗浅汇报。书页的清洗去污是古籍修复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下面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古籍书页污渍水渍,谈谈有关清洗去污的几种方式方法。
2.1 洗
洗,最简单、最直接能想到的是洗衣服,洗过的衣服很干净,当然也有顽固的污渍是洗不掉的。洗干净的衣服原来的污渍并不是消失了,而是通过媒介把脏东西从衣服上转移到水里面,衣服干净了,水变脏了。要知道,世间任何东西没有无缘无故的消失,清洗书页纸张与洗衣服类似,就是把书页纸张上的水渍污渍通过用水清洗的方法转移到水里面,书页就变得比以前干净了,这就是古籍修复中说的清洗去除书页纸张水渍污渍的“清洗”。
实际工作中,清洗书页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情况经常会用到的有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水浸泡的方式,基本上一次可以清洗很多页书页,甚至成册的书都可以一次进行清洗;第二种是借助毛笔进行单页局部清洗。
2.1.1 成册清洗
成册清洗可分为冲洗和浸泡两张方法,下面对着两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什么样的书籍适合用浸泡或者冲洗的方法进行成册清洗?
首先,适用于古籍的书页纸张韧性强、拉力好、不碎、不糟、不朽、不絮化、不掉色、不洇染,简而言之,就是古籍纸张还算比较结实,经得起多次翻页、受得起在水中浸泡和能承受一定的水的冲击力的书页纸张。其次,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污渍水渍比较多,在书页上面形成一大片一大片的,甚至整个书页全部是污渍水渍,适合浸泡在水中成册进行洗。
(2)成册洗的方法之一:冲洗的方法。
第一步,前提准备工作:首先,拿到手的待洗书籍,检查外观和表面现象,大概判断清洗中需要注意事项,如污渍部位、污渍程度、污渍颜色、有无夹带、有无页码顺序错乱、有无缺页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等,做好修复档案的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采集,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书页上面有浮土或其他灰尘类杂物,可用镊子、马蹄刀、竹啟子等工具刮除,用干净的排笔、毛笔或毛刷等轻轻扫除浮尘浮土。操作时修复人员最好做好防护措施,最好戴口罩保护自己,避免灰尘和霉菌等有害物质随着呼吸进入到身体里面。然后,把古籍进行分解,拆除订线和纸捻,再把洗书要用到的板子放在便于操作的合适高度,摆好位置,上面铺垫一层薄厚适宜的塑料布和一层皮纸(或吸水纸),铺垫的纸张最好是白色,以防万一掉色,或者铺垫两层皮纸(或吸水纸)也可以。再备好一些皮纸(或吸水纸)放在旁边待覆盖在书页上面使。最后备好盛装沸水的工具,如水壶等。
第二步,拆开书籍,剪断缝线,轻轻拿掉书皮,拔掉书捻儿(也叫纸钉儿),书捻儿尽可能保持完整取出,若有夹带,取出夹带,夹带的纸条或其他东西都要和书捻儿一起留存在实物档案袋。需要小心和注意的是,剪线时剪刀尖儿不要扎到书皮,另外可根据打线眼儿锥子的走向(一般情况,打线眼儿和捻眼儿是从古籍的正面落锥子开始捶打,从古籍的后面出锥子),从古籍的正面剪断订线从后面揪出来,会比较顺利一些。打捻眼儿的锥子走向和打线眼儿的锥子走向是一样的,基本都是从正面到后面的方向,但是取出书捻儿时,因为书捻儿一头细尖,一头粗,所以只能从粗的一头往外慢慢揪出来,揪出来的方向和揪出订线的方向正好相反,是从古籍的正面往外揪,小心取出。有的古籍的纸捻会有糨糊和书粘连,这时候需要用镊子或竹启子揭开,然后依然是从古籍的正面往外揪,小心取出。如果糨糊和古籍粘连牢固不易干揭时,可以闷一点水,再进行揭开。有的古籍的纸捻没有用糨糊进行粘连,这时候只需要轻轻把纸捻儿拉直,再从古籍的正面往外揪出来即可,小心取出。 第三步,把书页一页一页按顺序分离,按顺序整齐且错开码放在洗书板上。错开的位置要根据污渍水渍的位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错开的距离要根据污渍水渍的严重程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错开距离如何、错开的位置如何,在冲洗过程中都要考虑和照顾到书页之间的重叠部分。
第四步,书页码放完毕后,最好在书页上面覆盖两层皮纸(或吸水纸),稍微摁压,挤出部分空气。
第五步,用喷壶或其他工具,少量的在上面喷些水(或淋些水),使上面覆盖的纸和书页更“服帖”,同时书页和板子也会稍微贴合的更好一些,便于后面的冲洗工作。
第六步,把摆好书页的板子放在有下水的池子里,板字倾斜约30度角,用水壶(或其他盛水工具)以适当的水流从洗书板高的一端开始冲水(最好是用沸水或者热水来清洗,因为热水的水分子分解能力强,渗透快),水会慢慢浸透纸张和书页,然后顺势往低的一端流走,依次冲到最低端,重复此冲洗动作数遍,直至冲洗的水从深色变浅变干净,达到清洗书页的目的为止。也可以先平着摆放板子进行冲洗,待冲洗的水达到饱和状态时,停留一小会儿,然后抬起板子把水倾倒出来,如此重复冲洗。也可以两种方法混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冲洗几遍后,揭开盖纸,观察书页纸张上面污渍水渍去除程度如何,书页纸张以及书页纸张上面文字、图案、栏框等墨迹有无变化,是否受到影响等,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
第七步,书页纸张冲洗到合适的理想程度或者冲洗水颜色变浅变干净后,自然控出水分,待基本没有水流流出的时候,把洗书板放在合适的位置稍微晾干一些,待干到大概六七八成干度的时候,揭开上面的覆盖纸,再次观察书页冲洗情况,因为书页纸张在含水潮湿和晾干后会有些许差别,所以需要再次观察,检查是否冲洗得理想,有无冲破书页等。
第八步,如果经检查冲洗达到理想效果,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自然晾干。先把最上面的覆盖纸张揭去,然后一沓一沓揭起书页放在吸水纸上晾开,因为潮湿,书页会吸附在一起,所以这一步不要着急把书页一页一页揭开,哪里有空隙就用竹启子从哪里挑开,慢慢拿下来,放在吸水纸上面晾着,待晾干到一定程度,再一页一页揭开晾干。古籍书页在自然晾干的过程中也要排好顺序,方便下一步的收起工作。如果冲洗的书页不是很多,在自然晾干到适宜进行修补的时候即可进行修补工作,如果冲洗的书页比较多,就得全部自然晾干,一定干透再收起书页。
(3)成册洗的方法之二:浸泡的方法。
第一步,前提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一个水盆或者水槽,下面铺垫一层塑料布,水盆或者水槽的大小以能够平整地把书放进去且有一些余量为宜;其次,待修古籍拆线揪出纸捻儿(这一步已经在前文有过详细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步,待修古籍散页,整体有序的错落开来,放进水盆或者水槽中,书页上面覆盖塑料布,稍加摁压。
第三步,把沸水(或热水)沿着水盆或者水槽的边缘缓缓倒入,直至水量能够淹没书页为止,然后借助工具用均匀的力度挤压书页,会看到变色的水从书页周边被挤压出来,重复此动作数遍,把变色的水放出来,重新换上新水再重复上述动作数遍。重复换水清洗次数,根据古籍书页污渍水渍的去除情况来决定。
第四步,冲洗干净的古籍书页,先在水盆或者水槽中控水,控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古籍书页取出晾干即可。
(4)成册洗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成册洗的优点是基本上一次性清洗古籍书页数量较多,节省了时间。
成册洗的不足之处是成册洗的过程中,因为书页之间的重叠,书页重叠的部分不能全部看到,所以在冲洗时,重叠的这一部分就是容易疏忽和“照顾不周”的地方。另外,成册洗需要清洗许多遍,以防污渍清洗不到位,用水量较多。
2.1.2 单页清洗
(1)什么样的古籍书页适合单页进行清洗?
首先,书页纸张韧性拉力下降、纸薄、糟朽焦脆等情况适合单页洗。其次,凭经验或技术判断,污渍虽然顽固,但可以淡化或者去除掉的。再次,污渍水渍面积不大,尤其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的,书页上面就只有线条形状的污渍水渍,这种情况大部分应为水渍,在修补过程中喷水时即可随手清洗。最后,一整册古籍书页中,不是全部存在污渍水渍,只有部分或者很少部分书页存在污渍水渍,这种情况没有必要进行全部清洗,可以考虑对局部和少数书页进行单页清洗。
(2)单页洗的方法。
在古籍修复工作中,無论是书页成册清洗还是单页清洗,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方式方法合适,有的古籍情况比较复杂,可能会涉及多种方式方法,有的古籍情况相对简单,也有可能修复工序步骤和方式方法等相对简单一些,但最终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是一样的。
单页清洗的第一种方法,书页纸张上面有很明显的线条形状的水印儿,此种情况,可以考虑单页清洗的方法,先把书页展开,再用毛笔蘸热水轻轻地顺着线条形状的水印儿涂抹,一遍或者两遍即可,然后揭起书页转移到另一张吸水纸上,再进行整页饱满喷水,最后晾干。如果污渍不是特别顽固,也可以考虑用凉水整页书页进行饱满喷水即可。
单页清洗的第二种方法,把古籍书页分成单页放在水槽中清洗。首先,在水槽底部铺垫塑料布和皮纸(或者吸水纸等),然后打开书页展平铺在上面,再在书页上面平铺一层白纸,再铺一张单页的书页,就是在每两页书页之间隔层白纸,最后在最上面覆盖塑料布,根据具体情况大概十页到二十页书页为一个单位进行清洗,再慢慢注入热水,热水量一定要超过所铺的书页,这时候会看到书页漂起来,浸泡一会儿(浸泡时间视污渍情况而定,不是固定的时间,随时观察即可),再借用工具进行摁压,挤出书页之间的污水,严重的污渍挤出来的水会呈现巧克力的颜色,稍轻一点的会呈现黄色,且伴有难闻的气味,然后排出变色的污水,重新注入热水,再次浸泡、挤压、排水、换水等,如此经过多次清洗后,挤出的水不再浑浊(或者变干净了)即可。最后控干多余的水分,整体取出书页,待晾干到一定程度后,逐页揭起并晾在吸水纸上晾干即可。 (3)单页清洗书页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单页清洗书页的优点是每一页纸张全部能看得到,所以能顾及得比较“周全”。另外,整个古籍的清洗过程用时会很长,俗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儿”。
单页清洗书页的不足之处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分两面来看,上面提到的“慢工出细活儿”,“慢”,是的,单页进行清洗书页比成册清洗要慢很多,如果遇到糟朽焦脆等情况的书页时,还要极为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静下心来,不能着急,需要花很多时间。
2.2 洇开
洇,本义是液体在纸张、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开或渗透,亦指水流,表示液体的连续扩散。比如说墨水着纸向周围散开,常说的“这种纸写字会洇或者不洇”,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洇,不同于清洗,是洇开、散开,当古籍书页上面的水渍洇开后,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了水渍的痕迹了,但实际上还是存在在书页纸张上面的,简言之就是水渍洇开了、淡化了,但它依然还是存在于书页纸张上面并没有去除掉。我们修补后的书页如果不喷水,晾干后就会在补过的位置四周出现黄色的水渍。所以,修补的书页要用喷壶均匀喷水就是洇开水渍,防止水渍出现的。
这种把水渍洇开去除的方法,主要用于补破后去除补纸周围的糨糊里面多余水分对书页造成的水渍,尤其是修补书口时造成的水渍较为明显,需要用喷壶喷水洇开这些水渍。
2.3 除尘
尘,指的是灰尘,灰尘是由若干微小的固体颗粒构成的,多带有棱角,飘落到书籍纸张上面,稍有摩擦就容易划破书页纸张,造成物理损坏。灰尘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古籍书页变潮湿,导致褶皱现象。同时,灰尘飘落的过程中也会把空气中的各种细菌、各种霉菌带进书页,污染书页,甚至会生长繁殖出各种霉斑腐蚀书页。我们在修复过程中会发现,有霉斑的地方中间部分纸张会糟朽焦脆,这就是霉斑的酸性物质腐蚀了古籍书页纸张,造成古籍书页的损毁。还有就是,灰尘自带各种酶、酸性以及碱性等化学杂质,所以也会使古籍书页造成化学损坏。另外,损坏书页的还有一种我们常见原因,那就是虫蛀,在虫蛀的蛀洞中间往往还残留昆虫类的虫茧、虫卵、排泄物、分泌物等,不知道这算不算也是一种霉菌?
灰尘,看似对古籍没有什么“威胁力”和“杀伤力”,但它是古籍保存中常见“敌人”之一,理论和实际都告诉我们不能小视身边无孔不入、司空见惯的尘埃。
为了使古籍避免更多的损害,得到长期保存,莫让古籍在灰尘里“掩面哭泣”,必须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第一,最简易、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排笔、刷子等工具刷掉灰尘。这样操作的优点是快捷方便;缺点是灰尘搬家,虽然从古籍书页上刷走了灰尘,但是灰尘并没有收集在一起,更不会自生自灭,而是会飘落到其他的另一个地方,也许会被修复人员吸进身体里面,对健康造成威胁。第二,用吸尘器吸走灰尘。当然这里的吸尘器不是我们家用的大型吸尘器,而是小型的吸力较小的类似键盘吸尘器即可,轻巧方便,很适合书籍的吸尘操作,从书页上面吸走的灰尘会集中到一起。第三,静电原理除尘。把书页放在静电吸尘设备上面,灰尘自动被吸走存储在密闭的空间里面,而且灰尘集中在密闭的容器里也便于清理灰尘。
2.4 刀刮
刀刮适用于各种凸出的污物、杂物和霉菌,可以用手术刀、壁纸刀、马蹄刀等,一般根据古籍书页上面的霉菌具体情况和修复人平时工作的喜好、习惯以及操作的方式方法来选用。
手术刀的刀片比较锋利,而且有各种样式的刀片可以替换;壁纸刀的刀片可以伸缩、替换;马蹄刀是传统修复中用到的刀具,手拿住的部位面积较大,工作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型号的马蹄刀,马蹄刀要求刀锋的钢要有足够的硬度才可以。这些刀具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各种便利。在用刀刮凸出的污物、杂物和霉菌的时候,力度要恰当,宁可轻一点多刮几次,也不要用力太大,免得伤了书页纸张,要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去慢慢刮。
2.5 面团沾
把粉子制作成柔软的面团,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大小以霉斑、污渍的面积、密度等实际情况而定,没有具体规格,总之方便操作即可。方法是手拿面团轻轻放在书页纸张上轻轻滚动,让面团沾走霉斑、污渍等。面团的柔软和随型不会伤到书页,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达到一定的理想效果即可。
2.6 橡皮粒擦拭
如果遇到附着在古籍书页上面的尘土或类似铅笔留下的污渍时,可直接用橡皮擦拭,但稍有不慎或者稍稍用力就容易把书页纸张擦的起毛,从而伤及书页纸张。所以,我们可以把橡皮切碎,切成无数小颗粒状,撒在书页纸张污渍处,然后利用整块的橡皮面积最大的一面放在橡皮颗粒上面,轻轻地、适当地向下摁压移动橡皮,让橡皮带动下面的橡皮颗粒移动起来,这样既起到了橡皮擦拭的作用,又避免了因为直接擦拭橡皮和书页纸张直接接触摩擦伤及纸张。
2.7 化学药物清洗
用化学药物清洗在古籍修复理念里并不提倡,在此简单介绍,仅供了解。
使用药物清洗、淡化污渍水渍或者去除各种霉、斑等,我们经常遇到的霉、斑、污渍主要有蝇矢点点、受潮的水漬霉斑、老化的黄斑、茶水的茶渍、墨或墨水污迹、油渍、返铅等。从霉斑污渍的颜色来分,经常可见的有黄色、褐色、黑色、红色、棕色、蓝色等。书页上面的污迹影响书页的清洁、美观,而且对纸张有损坏,有的还会有损坏的延续性,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适度的措施一一除掉。
所有的药物清洗都会或多或少对古籍书页纸张有所伤害。传统方法是用碱,稀释到需要的浓度后,浸泡书页或施加在有污渍的部位,再进行清洗书页碱的物质残留,清洗后的书页纸张会比原来颜色变浅,甚至墨迹变浅。还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草酸、八四消毒液、风油精、丙酮、乙醚等化学药物进行污渍的去除,需要特别小心谨慎,能不用化学药物清洗尽量不要用。笔者认为,如果用传统方法和传统材料去除不掉的污渍水渍等,适当保留这些污渍水渍也未尝不可,不应只为追求完美而不择手段和材料等。
3 结语
书籍自古以来就是高雅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满足了人类精神层次的更高追求,所以人们把对书籍的尊敬和崇拜比喻成“精神食粮”,还把古籍的各部位命名拟人化、与天地比齐,比如天头、地脚、后背、书口、书耳等,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书籍的喜爱。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古籍修复技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作为古籍修复从业者,笔者将继续努力,做好古籍修复工作,保护和修复古籍并使之传承下去,希望这种古老又极具现实意义的技艺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古籍修复和古籍保护行列中,做古籍修复时光的文化使者,做好中华民族文明的传递者,希望古籍修复技艺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传承下去,希望承载着中华历史文明资料的古籍文献等得到更好保护。
本文所有内容,都是个人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如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