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分析西藏高职院校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以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为切入点,试图提出创新普通话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策略,为促进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西藏 高职教育 普通话 职业汉语能力
作为西藏唯一的高职院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13年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距离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然是需要持续攻坚的课题。
一、西藏高职院校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一)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讲,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会使用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意义重大。推广普通话,既是国策,也是教育机构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二)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西藏“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决定了西藏对内地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逐步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日新月异的地方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藏民族文化等都成为西藏招商引资的特色名片。作为官方语言,普通话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际作用,普通话推广势在必行。
(三)从高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设高效的普通话课程,把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到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是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一项基本措施,也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角度来讲,高职语文教育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属性,致力于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普通话教学与高职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研究,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实效。
(五)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为一个人的职场生涯提供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因此,重视普通话教学显得非常必需和必要。
二、西藏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一)西藏高职生普通话水平偏低,自觉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西藏高职生源构成中,来自农牧区的藏族学生占比高达98%。受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藏族学生普通话水平偏低,普遍存在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有14.8%的学生认为个人的普通话水平高,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好,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差。除了上课时间,藏族同学的日常交流还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藏语,能主动、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的学生不足10%。47%的学生对普通话及推普工作缺乏了解和认知,认为普通话只是官方语言、教学语言,推广意义不大。
(二)普通话测试通过率较高,但证书等级偏低
通过对每年测试数据的统计发现,73%的证书等级为三级乙等,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学生仅为10%,这与学校65%达到二级乙等的测试目标严重不符。数据表明,普通话测试有数量没质量;学生参与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存在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只是为了拿证,其真实水平与职场能力需求相去甚远。
(三)语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普通话教学缺位
近三年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的实际,强化了大学语文的学习,具体表现为:教学周期的延长,语文教学由原来的一学期变为一学年,语文教学形式由原来的部分专业选修变为新生必修;教学内容“扩容”,由原来选修大学语文或应用写作,变为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集合。但忽略和弱化了口语类教学,普通话教学只表现为普通话测试站组织的短期培训,随机性很大,同时也造成了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普通话专业师资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全院仅有2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8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从事语文专业教学的仅为2人。推广普通话缺乏长期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测试员“一证定终生”,进修、培训机会少,测试工作任务重,待遇不高,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主力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推广普通话工作流于表面。
三、西藏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一)协调高职语文与普通话教学的关系,重视口语技能课程的设置
高职院校推广普通话,不仅要求学生能说、会说,还要求学生掌握流畅的职业性自我表达能力,这才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关键所在。职业汉语能力具有明显职业特性,需要介入职业场景进行长期的专门实践训练,仅靠高职语文课堂有限的几个理论课时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口语技能训练相关课程,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专业培训和强化,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这也需要普通话教学与高职语文教学合力,协调好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的配置,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二)以提升“职业汉语能力”为抓手,确保普通话教学的时效性
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人的思维、个性、气质、学识的外化,职业汉语能力既是学生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能力,也是提升其他核心能力的基础能力,决定着学生职业发展的高度。当前,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还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和测试手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共性问题,改革普通话教学势在必行。因此,必须把普通话推广作为提升院校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推广普通话,重视普通话,有效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优势,助推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普通话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普通话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普通话教师队伍是确保推普工作顺利开展的人力保障。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保证推普成果,就要加强普通话教学人力、经费、设备方面的投入。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本土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更新,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二是定期引进和招聘高质量的专业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整体水平;三是加强和内地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拓展第二课堂,巩固普通话教学成果
口语课程教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课程,说好普通话不仅要学,更要练。如果教师一味热衷于语音知识理论的讲解,忽视学生主体的实践训练,不注重调节课堂气氛,普通话教学很容易陷入单调乏味的境地,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效果必须通过课外的后续练习才能得到保证。教师要尽可能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性格和能力的训练项目,通过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经典诵读、招聘现场模拟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得课内外学习彻底融合,相得益彰,切实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助力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陈宇,主编.职业汉语教程(试用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金平.基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技术与教育,2005(01).
[3]谢俊英.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1(03).
(作者简介:展莲蓉,女,硕士研究生,西藏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西藏 高职教育 普通话 职业汉语能力
作为西藏唯一的高职院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13年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距离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依然是需要持续攻坚的课题。
一、西藏高职院校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一)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讲,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会使用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意义重大。推广普通话,既是国策,也是教育机构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二)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西藏“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决定了西藏对内地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逐步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日新月异的地方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藏民族文化等都成为西藏招商引资的特色名片。作为官方语言,普通话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际作用,普通话推广势在必行。
(三)从高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设高效的普通话课程,把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到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是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一项基本措施,也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角度来讲,高职语文教育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属性,致力于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普通话教学与高职语文教学相融合的研究,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实效。
(五)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为一个人的职场生涯提供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因此,重视普通话教学显得非常必需和必要。
二、西藏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一)西藏高职生普通话水平偏低,自觉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西藏高职生源构成中,来自农牧区的藏族学生占比高达98%。受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藏族学生普通话水平偏低,普遍存在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有14.8%的学生认为个人的普通话水平高,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好,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差。除了上课时间,藏族同学的日常交流还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藏语,能主动、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的学生不足10%。47%的学生对普通话及推普工作缺乏了解和认知,认为普通话只是官方语言、教学语言,推广意义不大。
(二)普通话测试通过率较高,但证书等级偏低
通过对每年测试数据的统计发现,73%的证书等级为三级乙等,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学生仅为10%,这与学校65%达到二级乙等的测试目标严重不符。数据表明,普通话测试有数量没质量;学生参与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存在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只是为了拿证,其真实水平与职场能力需求相去甚远。
(三)语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普通话教学缺位
近三年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的实际,强化了大学语文的学习,具体表现为:教学周期的延长,语文教学由原来的一学期变为一学年,语文教学形式由原来的部分专业选修变为新生必修;教学内容“扩容”,由原来选修大学语文或应用写作,变为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集合。但忽略和弱化了口语类教学,普通话教学只表现为普通话测试站组织的短期培训,随机性很大,同时也造成了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普通话专业师资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全院仅有2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8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从事语文专业教学的仅为2人。推广普通话缺乏长期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测试员“一证定终生”,进修、培训机会少,测试工作任务重,待遇不高,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主力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推广普通话工作流于表面。
三、西藏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一)协调高职语文与普通话教学的关系,重视口语技能课程的设置
高职院校推广普通话,不仅要求学生能说、会说,还要求学生掌握流畅的职业性自我表达能力,这才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关键所在。职业汉语能力具有明显职业特性,需要介入职业场景进行长期的专门实践训练,仅靠高职语文课堂有限的几个理论课时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口语技能训练相关课程,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专业培训和强化,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这也需要普通话教学与高职语文教学合力,协调好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的配置,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二)以提升“职业汉语能力”为抓手,确保普通话教学的时效性
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人的思维、个性、气质、学识的外化,职业汉语能力既是学生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能力,也是提升其他核心能力的基础能力,决定着学生职业发展的高度。当前,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还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和测试手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共性问题,改革普通话教学势在必行。因此,必须把普通话推广作为提升院校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推广普通话,重视普通话,有效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优势,助推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普通话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普通话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普通话教师队伍是确保推普工作顺利开展的人力保障。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保证推普成果,就要加强普通话教学人力、经费、设备方面的投入。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本土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更新,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二是定期引进和招聘高质量的专业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整体水平;三是加强和内地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拓展第二课堂,巩固普通话教学成果
口语课程教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课程,说好普通话不仅要学,更要练。如果教师一味热衷于语音知识理论的讲解,忽视学生主体的实践训练,不注重调节课堂气氛,普通话教学很容易陷入单调乏味的境地,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效果必须通过课外的后续练习才能得到保证。教师要尽可能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性格和能力的训练项目,通过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经典诵读、招聘现场模拟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得课内外学习彻底融合,相得益彰,切实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助力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陈宇,主编.职业汉语教程(试用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金平.基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技术与教育,2005(01).
[3]谢俊英.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1(03).
(作者简介:展莲蓉,女,硕士研究生,西藏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