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如能引本地乡土之“源”,浇劳动之花,定能大大丰富、优化劳动教育课堂。本文以挖掘本土农耕资源为例,论述如何在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中挖掘人力资源,善用校园农耕资源、活用周边农耕资源,来达到引乡土之“源”,浇劳动之花的目的。
关键词:乡土资源、劳动教育、本土农耕资源
我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以生态、绿色、低碳理念为引领,力求打造成为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我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厚的农耕文化资源。如能利用好本土农耕资源,引乡土之“源”,浇劳动之花,相信能大大地丰富、优化劳动教育课堂。
一、因地制宜,善用校园农耕资源
学校是孩子们活动的主阵地之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由此可见,劳动教育老师应该因地制宜,从学生的生活情境——校园中发现研究课题,从校园挖掘农耕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
(一)农耕缩影,利用农田资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广州市各区在中小学校园积极开展小农田建设。校园内的小农田,正是乡土资源的缩影,是农耕文化的实践地,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基地。
纸上得来终觉淺,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校园小农场,学生劳动教育的课堂就可以直接搬到户外农场,实地实践,再也不用纸上谈兵。小农场里的蔬菜、花草、中草药,甚至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都是学生的研究的对象。教师的示范不再是口头语言,而是手把手的示范教学,劳动教育课堂的实践味更浓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三年级上册《跟着节气去探究》、《我是种植小能手》、五年级上册《我来栽种中草药》、五年级下册《开心菜园乐趣多》等课程都可以顺理成章成为户外实操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弯腰躬行的实践课。因此,因地制宜,开发小农场,善用校园的农耕资源,能大大地浇灌劳动之花。
(二)融汇贯通,融合学科资源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现有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
如研究本土的农耕资源,就可以充分调动各学科融合来开展劳动教育。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是种植小能手》主题时,我就尝试打破学科边界,促进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等学科的融合。
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融合,利用方案设计、访谈调查等方法去研究农具的种类,农具在农耕中的作用等;与语文学科融合,可以开展农耕文化古诗词探索之旅等。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紧密。如基于STEM的劳动教育的研究、AI劳动、创客与劳动教育学科的融合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的主阵地,理应放眼全学科,趁学科融合的东风来挖掘农耕资源,浇灌校园的劳动之花。
(三) 校园义卖,展示农耕成果
在校园小农场收获的蔬菜、水果、中草药等,除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劳动所得,还可以通过校园义卖、校园劳动现场会等进行展示、义卖。各学科与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制作的成果,如农具陶艺作品、农耕文化创作画、农耕诗词手工诗集等均可在校园进行义卖。义卖所得既可以更新或更换学校小农田的农具,也可以用于购买菜苗种子,还可以捐赠给经济有困难的同学,真是一举多得。
二、搭建桥梁,活用周边农耕资源
(一)农耕基地去下田,体会农耕之苦
我区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人们追求原生态农耕生活的市场驱动下,我区凭借本土优质的农耕资源,建成了一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融入观光性、娱乐性、休闲性、科普性与体验性为一体设置的农耕文化历史区、农耕体验区、农耕种植区、拓展休闲区。
如北纬23°8森林营地、生态设计小镇、大丘园农庄、玫瑰宝趣世界、田心社农家乐、古耕文化园、耕山小寨、溪头村农家乐、西塘童话小镇、三百洞生态度假区、国医小镇、艾米稻香小镇等。
这些本土的农耕基地,由于已经可以对外开放,所以配套的农耕设施已经比较齐备,依照时令种植的农耕经验也已经非常成熟。如能与这些农耕基地对接,既可以习得农耕经验带回学校的小农田建设,也是学生亲身体验劳动教育课程的好地方。
在这里,学生可以分组到田地里观察探究,进行插秧收割、人工传播花粉、扦插玫瑰、播种试验、编织稻草作品等,还可以参观考察农耕文化展览馆。
所以,学校应搭建桥梁,活用周边农耕资源,让学生到农耕基地去下田,体会农耕之苦。这样,活生生的劳动教育教科书就在学生的眼前,就在学生的脚下。在基地里,学生亲身体验农耕,自然能深刻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义,领略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二)生态小镇去游览,解读农耕之奇
地处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温泉度假区的生态设计小镇,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从化速度”。小镇将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平衡车、生物光源、工业设计四大产业群。
从化生态设计小镇的落成将为广州的生态建设与绿色创新提供新的发展引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绿水青山之间的特色文艺地标。这是本土大好资源,其中的“智慧农业”区正是学生体验农耕之奇的好去处。
1.感受“智慧农业”的新奇 在从化良口生态小镇里,学生会感受到“智慧农业”的新奇,刷新视听感受,比如说闻所未闻的“可以喝的农药”。“智慧农业”园里还有“纯植物害虫有机干扰素”、“楝素生物有机营养素”、“精准无人植保”等智慧农业项目。
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优先选择生态小镇的智慧农业区,让学生好好感受一下现代农耕的新奇。教师还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教育试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我是家乡小导游》主题,融合进行实地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游览后进行总结梳理,自觉承担家乡“智慧农业”区的小导游,感受“智慧农业”的新奇。
2.畅想“智慧农业”的未来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地参观生态小镇的“智慧农业区”时,可以让学生畅想“智慧农业”的未来,现场设计你想象到的“智慧农业”的未来蓝图。劳动教育学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融合信息技术,设计“智慧农业”的未来蓝图,自行设计未来的智慧农业功能展区。
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态小镇去游览,解读农耕之奇。在这里,我们感受“智慧农业”的新奇,畅想“智慧农业”的未来,挖掘本土智慧农耕资源,浇灌劳动教育之花。
(三)农贸市场去卖“果”,感受农耕之乐
校内的农耕基地劳动所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分享方式:如课堂分享、家人分享、校园义卖、本土农贸市场摆卖等。
校园农耕基地的农产品是学生亲手劳动所得,是学生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在售卖时得到的赞许以及获得劳动报酬时的喜悦,定能让学生感受到勞动之乐。
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时应充分利用小农场资源,并融合各学科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利用校园义卖等方式展示农耕成果;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搭建桥梁,鼓励学生到农耕基地去下田,到生态小镇去游览,到农贸市场去卖“果”,体会农耕之苦、奇、乐,从而达到活用周边农耕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挖掘乡土资源 打造特色文化——阜宁县吴滩中心小学“农耕”文化建设初探[J].华人时刊(校长).2018(12)
[2]乡土视域下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吴建锋.教育视界.2020(03)
[3]农耕劳动助教育回归本真[J]. 萧淑贞.中国教师报.2020(11)
[4]夯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J].赵蒙成.职业技术教育.2021(04)
关键词:乡土资源、劳动教育、本土农耕资源
我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以生态、绿色、低碳理念为引领,力求打造成为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我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厚的农耕文化资源。如能利用好本土农耕资源,引乡土之“源”,浇劳动之花,相信能大大地丰富、优化劳动教育课堂。
一、因地制宜,善用校园农耕资源
学校是孩子们活动的主阵地之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由此可见,劳动教育老师应该因地制宜,从学生的生活情境——校园中发现研究课题,从校园挖掘农耕资源,丰富劳动教育课程。
(一)农耕缩影,利用农田资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广州市各区在中小学校园积极开展小农田建设。校园内的小农田,正是乡土资源的缩影,是农耕文化的实践地,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基地。
纸上得来终觉淺,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校园小农场,学生劳动教育的课堂就可以直接搬到户外农场,实地实践,再也不用纸上谈兵。小农场里的蔬菜、花草、中草药,甚至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都是学生的研究的对象。教师的示范不再是口头语言,而是手把手的示范教学,劳动教育课堂的实践味更浓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三年级上册《跟着节气去探究》、《我是种植小能手》、五年级上册《我来栽种中草药》、五年级下册《开心菜园乐趣多》等课程都可以顺理成章成为户外实操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弯腰躬行的实践课。因此,因地制宜,开发小农场,善用校园的农耕资源,能大大地浇灌劳动之花。
(二)融汇贯通,融合学科资源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现有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
如研究本土的农耕资源,就可以充分调动各学科融合来开展劳动教育。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是种植小能手》主题时,我就尝试打破学科边界,促进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等学科的融合。
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融合,利用方案设计、访谈调查等方法去研究农具的种类,农具在农耕中的作用等;与语文学科融合,可以开展农耕文化古诗词探索之旅等。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紧密。如基于STEM的劳动教育的研究、AI劳动、创客与劳动教育学科的融合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观念的主阵地,理应放眼全学科,趁学科融合的东风来挖掘农耕资源,浇灌校园的劳动之花。
(三) 校园义卖,展示农耕成果
在校园小农场收获的蔬菜、水果、中草药等,除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劳动所得,还可以通过校园义卖、校园劳动现场会等进行展示、义卖。各学科与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制作的成果,如农具陶艺作品、农耕文化创作画、农耕诗词手工诗集等均可在校园进行义卖。义卖所得既可以更新或更换学校小农田的农具,也可以用于购买菜苗种子,还可以捐赠给经济有困难的同学,真是一举多得。
二、搭建桥梁,活用周边农耕资源
(一)农耕基地去下田,体会农耕之苦
我区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人们追求原生态农耕生活的市场驱动下,我区凭借本土优质的农耕资源,建成了一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融入观光性、娱乐性、休闲性、科普性与体验性为一体设置的农耕文化历史区、农耕体验区、农耕种植区、拓展休闲区。
如北纬23°8森林营地、生态设计小镇、大丘园农庄、玫瑰宝趣世界、田心社农家乐、古耕文化园、耕山小寨、溪头村农家乐、西塘童话小镇、三百洞生态度假区、国医小镇、艾米稻香小镇等。
这些本土的农耕基地,由于已经可以对外开放,所以配套的农耕设施已经比较齐备,依照时令种植的农耕经验也已经非常成熟。如能与这些农耕基地对接,既可以习得农耕经验带回学校的小农田建设,也是学生亲身体验劳动教育课程的好地方。
在这里,学生可以分组到田地里观察探究,进行插秧收割、人工传播花粉、扦插玫瑰、播种试验、编织稻草作品等,还可以参观考察农耕文化展览馆。
所以,学校应搭建桥梁,活用周边农耕资源,让学生到农耕基地去下田,体会农耕之苦。这样,活生生的劳动教育教科书就在学生的眼前,就在学生的脚下。在基地里,学生亲身体验农耕,自然能深刻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义,领略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二)生态小镇去游览,解读农耕之奇
地处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温泉度假区的生态设计小镇,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从化速度”。小镇将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平衡车、生物光源、工业设计四大产业群。
从化生态设计小镇的落成将为广州的生态建设与绿色创新提供新的发展引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绿水青山之间的特色文艺地标。这是本土大好资源,其中的“智慧农业”区正是学生体验农耕之奇的好去处。
1.感受“智慧农业”的新奇 在从化良口生态小镇里,学生会感受到“智慧农业”的新奇,刷新视听感受,比如说闻所未闻的“可以喝的农药”。“智慧农业”园里还有“纯植物害虫有机干扰素”、“楝素生物有机营养素”、“精准无人植保”等智慧农业项目。
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优先选择生态小镇的智慧农业区,让学生好好感受一下现代农耕的新奇。教师还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教育试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我是家乡小导游》主题,融合进行实地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游览后进行总结梳理,自觉承担家乡“智慧农业”区的小导游,感受“智慧农业”的新奇。
2.畅想“智慧农业”的未来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地参观生态小镇的“智慧农业区”时,可以让学生畅想“智慧农业”的未来,现场设计你想象到的“智慧农业”的未来蓝图。劳动教育学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融合信息技术,设计“智慧农业”的未来蓝图,自行设计未来的智慧农业功能展区。
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态小镇去游览,解读农耕之奇。在这里,我们感受“智慧农业”的新奇,畅想“智慧农业”的未来,挖掘本土智慧农耕资源,浇灌劳动教育之花。
(三)农贸市场去卖“果”,感受农耕之乐
校内的农耕基地劳动所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分享方式:如课堂分享、家人分享、校园义卖、本土农贸市场摆卖等。
校园农耕基地的农产品是学生亲手劳动所得,是学生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在售卖时得到的赞许以及获得劳动报酬时的喜悦,定能让学生感受到勞动之乐。
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时应充分利用小农场资源,并融合各学科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利用校园义卖等方式展示农耕成果;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搭建桥梁,鼓励学生到农耕基地去下田,到生态小镇去游览,到农贸市场去卖“果”,体会农耕之苦、奇、乐,从而达到活用周边农耕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挖掘乡土资源 打造特色文化——阜宁县吴滩中心小学“农耕”文化建设初探[J].华人时刊(校长).2018(12)
[2]乡土视域下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吴建锋.教育视界.2020(03)
[3]农耕劳动助教育回归本真[J]. 萧淑贞.中国教师报.2020(11)
[4]夯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J].赵蒙成.职业技术教育.2021(04)